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在习作教学时应根据课标中的学段目标,把握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聚焦语文要素,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运用统整策略,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借助单元导语、课文范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内容的横向联系,从课文例文中获取习作方法,写完后乐于修改,深化读写融合,让习作教学化难为易,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统整;读写融合;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统整策略,根据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开展“单元融合教学”,将习作教学与单元导语、课文范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内容横向联系,分散习作难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提升习作素养。现以三年级下册为例,结合笔者的实践,具体阐述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如何运用统整策略,加强读写融合,将习作教学化难为易。
一、 把握单元导语,实现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融合
统编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开头都设有导语,在导语中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而各单元之间的内容又具有横向联系。如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示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关于阅读的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关于习作的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复述故事可以理解为故事储备的一个再现过程,为想象构思新的故事作铺垫。此次习作要求是在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从单元安排上来看,教学内容围绕“有趣”这个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意在借助“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故事,学会有条理地表达,为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创编童话故事奠定基础。既满足了学生感受想象的大胆、奇特后的表达需求,又为教师了解写作学情提供了重要资源。这是对《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注重“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的落实。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可赏的指向:赏形式、赏创意、赏构思、赏语言。幻想文在表达时需讲究有序推進,这样读者才能有效欣赏到作者的想象。因此本次习作紧扣年段目标,以“特征变化”为突破口,在大胆想象创编童话故事、修改故事的过程中,达成“大胆想象,清楚明白地创编童话故事,让故事中有‘事故’”这一训练难点,实现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融合。
再比如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主题单元习作《身边哪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这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同是写人主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次进行些人主题的练习,习作巧妙设计了“课前猜谜,识特点”“善取称呼,说特点”“巧借课例,写特点”“交流评价,明特点”四大板块。此次习作的要求也更加具体、明确。教师充分了解到要中年级学生写出身边人的特点有难度,通过为教材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的词语分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可以是性格、兴趣爱好,还可以是品质方面的,进而尝试写出身边的一个人的特点。
二、 巧用课文范例,促进阅读与写作融合
统编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课外阅读辅助课内阅读。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利用此单元编排特点,运用统整策略,促进阅读与写作融合。把习作教学难点分散在阅读教学中,化难为易,让读写有效融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同步渗透习作方法。
课本是习作教学的资源库,是学习写作最好的支架,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课本的资源为孩子搭建学习写作的脚手架。如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的课文《我不能失信》和《剃头大师》梳理出表现人物特点的两种方法,继而学习写好人物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有了方法的习得,学生能更好地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又如第八单元选取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故事,这几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点是“故事有趣”。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透过故事的情节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课文范例时的感悟能力,直接影响到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的选材及表达方式。因此,围绕习作要求,在进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时,可以以“课后习题”为拐杖,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先重点带领学生分角色读出裁缝与顾客对话的语气,同步体会围绕“做衣服”这件事,文章按时间顺序(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写了四次顾客的不同要求,一急一慢,扣人心弦。再抓住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借助课后表格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同样在课的最后安排一个小练笔: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小练笔,同样也是在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作铺垫。有了方法的习得,学生能拄着拐杖更好地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略读课文《方帽子店》的学习中,善于运用习得的方法捕捉文中最有意思的内容,在复述交流活动中体会故事的有趣。
又如《漏》教学时,基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可以以课后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引导学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进行梳理复述,并渗透情节图示法(说“漏”——听“漏”——猜“漏”——逃“漏”——甩“漏”——回走——避“漏”——撞“漏”——吓昏——说“漏”)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带领学生把最有意思的部分绘声绘色、详细地复述,体会故事的趣味。如此将有形的方法融入无痕的指导之中,让学生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同样是民间故事的《枣核》,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同样是民间故事的《枣核》,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在课文学完后,教师巧设小练笔,看似作业量增加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所做的这些都是在为本单元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提前积累素材。
三、 落实语文园地,注重知识与能力融合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在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后,涉及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跟本单元习作都有着紧密联系。运用统整策略,把他们提前分散在阅读教学中——即融合到课文范例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交流平台”的内容就是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故事后,学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重要情节,按顺序复述。此要素融合到习作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习作时,要懂得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构思有趣的情节,按顺序表达出来。而“词句段运用”中第一个项目“体会拟声词”,其实是教学生如何巧妙运用拟声词写生动画面。第二个项目“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评有趣题目的同时,渗透如何拟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想开去:A以主人公及它的新特征为题、B以主人公经历的事件为题、C以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命名。第三个项目“学习转述别人的话”,如用自己的话转述贼和老虎的心理,学会第三人称转述,更是直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转述练习。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写作方法无痕地融合到课文范例教学中,将对习作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积月累”里古诗《大林寺桃花》旨在让学生积累诗词,诗中也表达看到意想不到山寺桃花这一初夏景观的惊讶与惊喜。虽然与此次习作教学看似无关,但意在激发学生尝试习作视角的选用。
可见,注重知识与能力融合,能让“语文园地”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深刻理解拟声词运用、有趣的题目、准确的转述对表达的重要性,并迁移运用到习作当中,写出有趣、生动的故事,在融合教学中提升读写素养。
四、 做足口语交际,推动表达与运用融合
本单元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学要点有两點:第一是讲故事者做到——内容须熟记、语气重变化、表情要丰富、手势得适当。第二是听者要做到——需认真倾听、能记住内容、对故事回应。在进行“趣味故事会”口语交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看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尾巴有一只猫》深化学生认知,进而引领学生讲故事。学生广阔的阅读面定会带来丰富的想象力。
进行口语交际要注重表达与运用融合,即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考虑到要为后面的习作内容“这样想象真有趣”作铺垫,在习作教学时,运用“口语交际”交流内容为习作储备素材,这样写出的童话,动物特征鲜明,内容也会更详实生动,语言表达更恰当。
随后进行的《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教师侧重引导学生从口语表达到书面写作的运用,设计如下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联结口语交际活动,激活学生的童话储备。将口语交际课与习作指导课以“讲故事”和“写故事”的形式串联,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创编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想象动物特征变化,鼓励学生尽量夸张有趣描述。进而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由书上插图动物延伸到更广阔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动物。然后架设“做什么”“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链接原有生活,将变化后的动物发生的故事情节想清楚、说清楚,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得到生生相启发互得益。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编童话故事的活动,这是学生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的重要一环。小组成员在交流故事情节中相互补充,当学生选定素材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充分构思,借助经典的“三步写作法”落实创编。同时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打破格式,更加自由创作。在习作赏析、交流评改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评价表”,明确习作评改的目标,开展自评互评。在共同欣赏评价习作中,教师发现不足之处适时点拨,同时可以“微课小课堂”形式,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既大胆夸张地想,又合理地写,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写话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一读习作,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再相互交流习作并读读,理清不通顺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得乐趣呢?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我评改的样本与标准,让学生借梯上行。如选择“会说话”一类的写作,修改是注意让主角多说,说的话要体现特色,配角要配合主角;选择“能做事”一类的写作,修改时要注意通过写事的过程中要让主角多说话、多行动、多产生想法;选择“幻想类”一类的写作,修改时注意:幻想不是瞎想,要有用,为的是体现主角特色。这一自我反思,使修改过程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一颗学习校正的坚实种子。
这样的教学聚焦单元要素,与单元导语、课文范例、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师做足口语交际,推动学生表达与运用有效融合。学生现场完成的一个个童话故事想象丰富、经历奇特,充满趣味。
综上所述,教师应用好统编教材,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习作目标,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力求“单元统整促读写融合”,让习作教学化难为易,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习作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三年级卷,2019.
作者简介:黄翠珊,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
关键词:统整;读写融合;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统整策略,根据统编教材编排特点,聚焦单元语文要素,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开展“单元融合教学”,将习作教学与单元导语、课文范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等内容横向联系,分散习作难点,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助力学生提升习作素养。现以三年级下册为例,结合笔者的实践,具体阐述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如何运用统整策略,加强读写融合,将习作教学化难为易。
一、 把握单元导语,实现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融合
统编教材自三年级开始,在每个单元开头都设有导语,在导语中明确本单元语文要素。而各单元之间的内容又具有横向联系。如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提示了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关于阅读的要素是“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关于习作的要素是“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复述故事可以理解为故事储备的一个再现过程,为想象构思新的故事作铺垫。此次习作要求是在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
从单元安排上来看,教学内容围绕“有趣”这个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本单元意在借助“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复述故事,学会有条理地表达,为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创编童话故事奠定基础。既满足了学生感受想象的大胆、奇特后的表达需求,又为教师了解写作学情提供了重要资源。这是对《课标》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注重“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的落实。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可赏的指向:赏形式、赏创意、赏构思、赏语言。幻想文在表达时需讲究有序推進,这样读者才能有效欣赏到作者的想象。因此本次习作紧扣年段目标,以“特征变化”为突破口,在大胆想象创编童话故事、修改故事的过程中,达成“大胆想象,清楚明白地创编童话故事,让故事中有‘事故’”这一训练难点,实现语文要素与教学目标融合。
再比如第六单元“童年生活”主题单元习作《身边哪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要求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它的特点”。这与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猜猜他是谁》同是写人主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再次进行些人主题的练习,习作巧妙设计了“课前猜谜,识特点”“善取称呼,说特点”“巧借课例,写特点”“交流评价,明特点”四大板块。此次习作的要求也更加具体、明确。教师充分了解到要中年级学生写出身边人的特点有难度,通过为教材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的词语分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可以是性格、兴趣爱好,还可以是品质方面的,进而尝试写出身边的一个人的特点。
二、 巧用课文范例,促进阅读与写作融合
统编教材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课外阅读辅助课内阅读。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利用此单元编排特点,运用统整策略,促进阅读与写作融合。把习作教学难点分散在阅读教学中,化难为易,让读写有效融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同时,也同步渗透习作方法。
课本是习作教学的资源库,是学习写作最好的支架,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课本的资源为孩子搭建学习写作的脚手架。如第六单元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课中,老师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的课文《我不能失信》和《剃头大师》梳理出表现人物特点的两种方法,继而学习写好人物特点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有了方法的习得,学生能更好地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
又如第八单元选取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四篇故事,这几篇课文在写作上的共同点是“故事有趣”。因此,如何指导学生透过故事的情节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就非常重要。学生在学习课文范例时的感悟能力,直接影响到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的选材及表达方式。因此,围绕习作要求,在进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教学时,可以以“课后习题”为拐杖,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先重点带领学生分角色读出裁缝与顾客对话的语气,同步体会围绕“做衣服”这件事,文章按时间顺序(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又过了一天)写了四次顾客的不同要求,一急一慢,扣人心弦。再抓住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借助课后表格让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同样在课的最后安排一个小练笔: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他们之间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这个小练笔,同样也是在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作铺垫。有了方法的习得,学生能拄着拐杖更好地尝试写出人物的特点,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略读课文《方帽子店》的学习中,善于运用习得的方法捕捉文中最有意思的内容,在复述交流活动中体会故事的有趣。
又如《漏》教学时,基于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可以以课后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引导学生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进行梳理复述,并渗透情节图示法(说“漏”——听“漏”——猜“漏”——逃“漏”——甩“漏”——回走——避“漏”——撞“漏”——吓昏——说“漏”)创造性复述的方法。带领学生把最有意思的部分绘声绘色、详细地复述,体会故事的趣味。如此将有形的方法融入无痕的指导之中,让学生有迹可循,有法可依。
同样是民间故事的《枣核》,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同样是民间故事的《枣核》,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只有枣核大小的孩子,机智勇敢地帮助老百姓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学生被有趣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 在课文学完后,教师巧设小练笔,看似作业量增加了,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所做的这些都是在为本单元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提前积累素材。
三、 落实语文园地,注重知识与能力融合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在口语交际、习作教学后,涉及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项目,这四个项目跟本单元习作都有着紧密联系。运用统整策略,把他们提前分散在阅读教学中——即融合到课文范例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交流平台”的内容就是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品读感悟故事后,学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抓住重要情节,按顺序复述。此要素融合到习作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生习作时,要懂得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构思有趣的情节,按顺序表达出来。而“词句段运用”中第一个项目“体会拟声词”,其实是教学生如何巧妙运用拟声词写生动画面。第二个项目“能模仿例子说几个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评有趣题目的同时,渗透如何拟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想开去:A以主人公及它的新特征为题、B以主人公经历的事件为题、C以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命名。第三个项目“学习转述别人的话”,如用自己的话转述贼和老虎的心理,学会第三人称转述,更是直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转述练习。教师还可以将这些写作方法无痕地融合到课文范例教学中,将对习作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积月累”里古诗《大林寺桃花》旨在让学生积累诗词,诗中也表达看到意想不到山寺桃花这一初夏景观的惊讶与惊喜。虽然与此次习作教学看似无关,但意在激发学生尝试习作视角的选用。
可见,注重知识与能力融合,能让“语文园地”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深刻理解拟声词运用、有趣的题目、准确的转述对表达的重要性,并迁移运用到习作当中,写出有趣、生动的故事,在融合教学中提升读写素养。
四、 做足口语交际,推动表达与运用融合
本单元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教学要点有两點:第一是讲故事者做到——内容须熟记、语气重变化、表情要丰富、手势得适当。第二是听者要做到——需认真倾听、能记住内容、对故事回应。在进行“趣味故事会”口语交际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看第五单元《我变成了一棵树》《尾巴有一只猫》深化学生认知,进而引领学生讲故事。学生广阔的阅读面定会带来丰富的想象力。
进行口语交际要注重表达与运用融合,即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就考虑到要为后面的习作内容“这样想象真有趣”作铺垫,在习作教学时,运用“口语交际”交流内容为习作储备素材,这样写出的童话,动物特征鲜明,内容也会更详实生动,语言表达更恰当。
随后进行的《这样想象真有趣》习作教学,教师侧重引导学生从口语表达到书面写作的运用,设计如下过程。
首先教师可以联结口语交际活动,激活学生的童话储备。将口语交际课与习作指导课以“讲故事”和“写故事”的形式串联,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创编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接着教师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想象动物特征变化,鼓励学生尽量夸张有趣描述。进而激活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由书上插图动物延伸到更广阔的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动物。然后架设“做什么”“怎么做的”这两个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链接原有生活,将变化后的动物发生的故事情节想清楚、说清楚,在师生互动交流中,得到生生相启发互得益。然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编童话故事的活动,这是学生从口头表达过渡到书面表达的重要一环。小组成员在交流故事情节中相互补充,当学生选定素材后,教师又引导他们充分构思,借助经典的“三步写作法”落实创编。同时可以鼓励有能力的学生,打破格式,更加自由创作。在习作赏析、交流评改的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评价表”,明确习作评改的目标,开展自评互评。在共同欣赏评价习作中,教师发现不足之处适时点拨,同时可以“微课小课堂”形式,提醒学生在写作中,既大胆夸张地想,又合理地写,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写话要求中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读一读习作,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再相互交流习作并读读,理清不通顺的地方。如何让学生在修改习作中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并从中获得乐趣呢?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我评改的样本与标准,让学生借梯上行。如选择“会说话”一类的写作,修改是注意让主角多说,说的话要体现特色,配角要配合主角;选择“能做事”一类的写作,修改时要注意通过写事的过程中要让主角多说话、多行动、多产生想法;选择“幻想类”一类的写作,修改时注意:幻想不是瞎想,要有用,为的是体现主角特色。这一自我反思,使修改过程在学生的心底,埋下一颗学习校正的坚实种子。
这样的教学聚焦单元要素,与单元导语、课文范例、语文园地和口语交际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师做足口语交际,推动学生表达与运用有效融合。学生现场完成的一个个童话故事想象丰富、经历奇特,充满趣味。
综上所述,教师应用好统编教材,聚焦单元语文要素和单元习作目标,系统设计单元教学,力求“单元统整促读写融合”,让习作教学化难为易,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高学生习作素养。
参考文献:
[1]何捷.《一篇一篇解读统编》小学语文统编新课这样教.三年级卷,2019.
作者简介:黄翠珊,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