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深入推进,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对学生数学思维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创设问题情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和获取新知,这对于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就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探索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与实践,而探究总是围绕各式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强大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作为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索活动的前提和支撑,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以兴趣教学为导向,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基于一则趣味故事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古印度国王为了犒赏象棋的发明者,提出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于是,发明者提出了“用麦粒填满棋盘”的要求向国王索要麦粒。问:发明者要怎样摆放才能获取最多的麦粒?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但由于受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摆法都不是最佳的。于是,我告诉了学生发明者的摆法,即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后一格所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2倍,直至摆满棋盘,这样摆放索取的麦粒是最多的。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麦粒的总数,由此便引出了新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此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便是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选取与其相关联的内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为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教学“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投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运行的轨迹。之后,我向学生问道:“什么样的运行轨迹可以提高篮球的命中率?”通过基于“投篮”这一学生所熟知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背景,不仅提高了情境创设的吸引力和真实性,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如,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我以维修工人这一身份为情境创设的基点,引导学生对“电话线路长10千米,每隔5米就有一根电线杆。在发生故障时,维修工人通常需要爬上电线杆挨个进行测试。这种做法既费时,又费力。如果你是维修工人,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审视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探索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每人做10次掷硬币实验,并将总共投掷次数和正面朝上的次数记录下来。之后,我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汇总,进而制作了一张“掷硬币实验数据分析表”。接下来,我提问道:“正面频率栏和累计正面频率栏的数据有什么变化规律和不同之处?你还能根据以上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出怎样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在组内展开交流探讨。如此,通过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不仅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学科特点精心创设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1.
[2]石纯生.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5(08):9.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探索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做好自身角色的转变,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与实践,而探究总是围绕各式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到问题情境创设重要性及必要性的前提下,以情境为依托,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以进一步激活数学教学活力,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富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索欲望,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强大动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兴趣作为学生展开学习与探索活动的前提和支撑,就势必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善于以兴趣教学为导向,以学生的思维水平为依据,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入新课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教学奠定基础。
在教学“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基于一则趣味故事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古印度国王为了犒赏象棋的发明者,提出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于是,发明者提出了“用麦粒填满棋盘”的要求向国王索要麦粒。问:发明者要怎样摆放才能获取最多的麦粒?这一问题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但由于受认知和经验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摆法都不是最佳的。于是,我告诉了学生发明者的摆法,即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后一格所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2倍,直至摆满棋盘,这样摆放索取的麦粒是最多的。这样,学生便自然而然地想要知道麦粒的总数,由此便引出了新课“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如此一来,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便是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应用类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选取与其相关联的内容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便在强化学生学习动机的同时,为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在教学“抛物线”的相关知识时,我先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投篮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篮球在空中运行的轨迹。之后,我向学生问道:“什么样的运行轨迹可以提高篮球的命中率?”通过基于“投篮”这一学生所熟知且感兴趣的事物作为问题情境创设的背景,不仅提高了情境创设的吸引力和真实性,而且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再如,在教学“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我以维修工人这一身份为情境创设的基点,引导学生对“电话线路长10千米,每隔5米就有一根电线杆。在发生故障时,维修工人通常需要爬上电线杆挨个进行测试。这种做法既费时,又费力。如果你是维修工人,你会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思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
审视当前的高中数学课堂,信息的传递往往局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却少之又少。这便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鉴于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尽可能多地创设一些探索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在探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我让学生四人为一组,每人做10次掷硬币实验,并将总共投掷次数和正面朝上的次数记录下来。之后,我将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汇总,进而制作了一张“掷硬币实验数据分析表”。接下来,我提问道:“正面频率栏和累计正面频率栏的数据有什么变化规律和不同之处?你还能根据以上得到的实验数据得出怎样的结论?”接着,我让学生就以上问题在组内展开交流探讨。如此,通过创设探索性问题情境,不仅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价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实现了师生、生生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学科特点精心创设多种形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和质疑问难的能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组合,促进有效教学目标的更好达成与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娟.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1.
[2]石纯生.高中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數学学习与研究,2015(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