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有效复习策略探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下,九年级历史学习压力大,不仅需要在一个学年内完成世界史上、下两册教材的学习,还要完成对整个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复习工作。在九年级教学中,帮助学生应对中考历史复习工作,可以通过结构梳理、重点浓缩、重视联系、把握考点以及结合时政等多个要点完成复习工作,同时帮助学生调整复习心理,顺利完成复习任务。
   关键词: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
   在九年级历史教学中,需要完成教学与复习两项任务,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大。由此,找到适应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有效复习思路,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复习任务,以科学的方法应对中考。作为九年级历史教师,在熟悉考纲、把握当前中考改革动态的基础上,应该为学生提供恰当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有效复习任务。这里,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有效复习策略进行整理。
   一、完成结构梳理
   在带领学生进行有效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结构的有效梳理。历史知识点通常按照时间、事件等加以串联,在教学中,恰好可以运用这一点,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帮助学生完成复习。例如,针对中国史“近代化的起步”这个单元的复习工作,该单元由四节课程组成,分别为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而这几节课又可以进一步概括为,鸦片战争以来,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富国强国”的探索与追寻。在这样的梳理下,学生就能快速串联起零散的课程。这样的串联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如在九年级,主要学习的是世界史的知识,刚刚学过的知识印象较为深刻,此时不妨以世界史的内容结合中国史的内容,帮助学生进行横向对比、分析等。如将“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戊戌变法”这几个运动进行对比,形成一个围绕“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个主题的归类。就当前的历史教材设置,教材的单元划分可以当作一个简单的纲领。结合教学内容及考试大纲,围绕知识点进行结构梳理,帮助学生完成复习。
   二、注重重点浓缩
   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历史难,难在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对时间线的记忆。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就是一个“死记硬背”的科目,丝毫没有乐趣可言。当复习中大量的知识点砸向学生,学生面临较大的记忆压力,此时要适当帮助学生“减压”。作为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每节课进行精簡与梳理,提炼其中的关键词加以记忆。这里,也将思维导图、表格等有效工具加以推荐。思维导图运用图像、色块和线条等,帮助学生将关键词提炼出来,指导学生先从关键词着手,记住每个时代、时期的特点,以此完成复习工作。
   三、重视知识点间的联系
   历史学科把握人类历史进程,而这个进程是相互关联的。重视知识点间的关联,找到这种关联,就能使复习变得简洁,从一个知识点牵连出多个知识点[1]。例如,以“1861年”为复习的点,就可以串联出中国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和总理衙门的设立;美国的南北战争爆发以及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再如,以“美国的总统”为点,可以串联出华盛顿和独立战争,林肯和南北战争,罗斯福和美国的“新政”等。以这样的形式去串联起各个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以此促成发展。有些时候,这样的对比,不仅是串联起知识点便于学生思考,还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从较为宏观的角度去反观历史。这也与当代中考的题型、方式等相契合。
   四、准确把握考点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中考的形式、题型、考查思路等都进行了深刻的调整,此时,高效复习应当是把握考点、精准考查的。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将知识点以适应考纲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中考的题型与思路等指导给学生。教师应当熟读考纲,熟悉新时期中考的方式与思路。同时,也要善于从纷繁的中考历史中找寻适合的题目,作为例题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练习。结合《考试命题指导意见》,教师应当恰当地将知识点进行分析,化知识点为考试点,帮助学生完成复习工作。
   五、及时关注学生心理
   这里单独提及的是学生的心理活动。前文已经提及,单就历史学科而言,九年级学生就面临极大的压力——一个学年之内,既要学习新的知识,又要完成三年知识的总复习。同时,中考压力也在于其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次重大综合性考试,将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总的考核[2]。历史学科又是一门相对弱化的学科,想要完成复习工作,就要照顾到学生的心态。举例说明一下,有些学生历史成绩始终不错,估分较高,在复习中反而会对基础有所疏忽,志得意满;而学习相对弱的学生,或是压力剧增,或是破罐子破摔等,这些情绪,教师都应当关注到。历史本身是一门人文性学科,与学生发生交流应当是重要一环。
   总之,在九年级阶段,学生面临中考压力,中考也是学生学习生涯的第一场大考,找到恰当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受益终生。历史学科内容繁杂、时间较为久远,作为教师应当把握学科特色,找到恰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历史复习。此时,教育的重点是给学生必要的复习知识整理,更要将必要的复习方法教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周薇薇.打造初三历史复习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21(4):59-60.
   [2]方志俭.“图画历史”:浅谈初三历史复习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5,14(2):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我国教育行业也应该以一个新面貌面向社会。教育以育人为本,育人的方式应跟上时代潮流。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可以增加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上,要以教学大纲为基调,多媒体等方式为辅助,并完善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效率;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缩小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更注重关心学生的内心世
摘 要:“学讲课堂”是新时代发展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主要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较好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基础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加强学生的道德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教师不得不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
摘 要:首先阐述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概念;然后简述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性,揭示研究价值;接着论述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个性文”理解为“雷人文”,用“背作文”应付“素养评估”;随后详细阐释应对个性化作文教学问题的方法:开放思维崇尚个性天然,端正态度实施科学育人。   关键词:个性化作文教学;问题;应对;小学生   随着科学育人观与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普及,广大教师纷纷探寻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科学发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与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实现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实施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教师应积极探究更多的阅读教学方法,并将创新的教学方法落实于阅读教学中,达到不断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语言应用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
摘 要: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抽象性,所以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推理性、逻辑性。在教育教学中,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数学问题变化万千,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从教学实践出发,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数学教
摘 要:首先引入探究性学习的概念简介,提出需要研究的对象;接着简述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展示此次研究的价值;然后详细论述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以轻松愉悦的认知氛围调控探究状态、以积极主动的认知过程体现探究能力、以亲密友好的认知关系催发探究潜能;最后概述对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再思考。   关键词: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高中生;对策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下,广大教师开始致力于新理念、新
摘 要:什么是教学策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而言,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制订的一些教学计划和采用的一些教学措施。教师可根据学科、题材类型及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选择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灵活处理的过程。   关键词: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措施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广义上既包括教的策略又
摘 要: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使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有了新的变化。教师在教学理念方面有了新的转变,其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是新课程改革上所诞生的新型教学理念。结合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方法进行探讨,从而有效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策略;创新能力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同等重要,并且化学学科是高中阶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全面创新,多种新型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获得一定的成效。物理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主课程,其核心教学部分是实验。物理实验学习多为分组学习,因此,越来越多老师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老师可适当开展趣味性合作学习,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科学设置实验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其物理实验水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