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模式逐渐得到全面创新,多种新型教育理念在教学中获得一定的成效。物理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主课程,其核心教学部分是实验。物理实验学习多为分组学习,因此,越来越多老师意识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提升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老师可适当开展趣味性合作学习,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科学划分合作学习小组,科学设置实验问题等,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其物理实验水平。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广受师生青睐。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与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原理,促使其在实践中收获更多学习体验[1]。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老师应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合作学习。
一、在实验中开展趣味性的合作学习
物理具有实践性、逻辑性、客观性,其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越来越呈现生活化特征[2]。因此,老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原理。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在实验前可先为学生展示“吸管吸起纸屑”的实验,此次实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可提问:“结合生活,在海绵上放置装满水的塑料瓶,海绵会出现变化吗?”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联想生活情境,随后老师再自然引出“水能够对塑料瓶底产生压强吗?”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演示,获取答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助,认知分析实验原理,解剖实验现象,能有效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原理产生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最终有效提升实验效率。
二、合理设置实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内容多样,且知识点复杂,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同时,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实验时,因缺乏实验基础容易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实验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探究实验原理,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协同互助下收获更多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先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实验器材,思考实验步骤和结果。在课上,老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提出问题:分析小车受力的具体情况,如果小车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相应的拉力是怎么样的?然后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器材准备情况,再鼓励学生根据微课、问题探究实验,画出实验相关示意图,通过“力的三要素”完成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在数据变化中找到规律。有了微课和问题引导,学生能快速掌握实验步骤,理解物理知识,保证实验效果和质量。
三、合理、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老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始终遵循合理、科学分组的原则,缩小每组的整体差异,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3]。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划分4~5人为一组,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分组,确保能够取长补短,再挑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督促组员高效完成物理实验。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章内容时,老师便可以根据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性划分小组,一个人负责吹笛子,另外几个组员负责听,认真分辨声音的不同。然后,让小组完成“锯条振动”实验,由组长负责振动锯条,并不断变化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其他人员详细聆听并記录锯条发出的声音。之后,再要求各组成员轮流完成实验操作,亲身体验锯条发出的声音,了解声音的变化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实验顺利、正常开展,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提问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应适当通过提问引导小组探讨、思考,共同合作学习,在实验中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杠杆”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先设计好物理实验内容,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提出问题:“什么是杠杆?”“什么条件下杠杆能保持平衡?”“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等,最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实验内容思考实验的步骤,并制定操作计划,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杠杆实验操作,记录所有数据,进一步加深对杠杆定理的理解,了解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明确实验的方向,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收获更多物理知识,深刻理解物理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21(21):137-138.
[2]乜兰茹.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魅力中国,2021(5):218-219.
[3]庞兆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41):50-51.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用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广受师生青睐。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帮助学生学习物理概念与知识,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原理,促使其在实践中收获更多学习体验[1]。为保证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老师应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合作学习。
一、在实验中开展趣味性的合作学习
物理具有实践性、逻辑性、客观性,其知识点与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越来越呈现生活化特征[2]。因此,老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时,可从学生的生活角度出发,设置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物理实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快速掌握物理实验方法和物理原理。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液体压强”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在实验前可先为学生展示“吸管吸起纸屑”的实验,此次实验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老师可提问:“结合生活,在海绵上放置装满水的塑料瓶,海绵会出现变化吗?”学生自然而然便会联想生活情境,随后老师再自然引出“水能够对塑料瓶底产生压强吗?”鼓励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分组进行实验演示,获取答案。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互帮互助,认知分析实验原理,解剖实验现象,能有效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原理产生直观的认知和理解,最终有效提升实验效率。
二、合理设置实验,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初中物理内容多样,且知识点复杂,初中生刚接触物理时,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同时,学生首次接触物理实验时,因缺乏实验基础容易无从下手。因此,老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应合理设置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实验内容,促使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探究实验原理,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在协同互助下收获更多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二力平衡”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可先利用网络技术将实验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进行预习,并准备相关实验器材,思考实验步骤和结果。在课上,老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提出问题:分析小车受力的具体情况,如果小车始终处于静止状态,相应的拉力是怎么样的?然后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器材准备情况,再鼓励学生根据微课、问题探究实验,画出实验相关示意图,通过“力的三要素”完成实验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在数据变化中找到规律。有了微课和问题引导,学生能快速掌握实验步骤,理解物理知识,保证实验效果和质量。
三、合理、科学地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老师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应始终遵循合理、科学分组的原则,缩小每组的整体差异,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3]。一般情况下,老师可以划分4~5人为一组,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性格特点分组,确保能够取长补短,再挑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以督促组员高效完成物理实验。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章内容时,老师便可以根据每个人对声音的敏感性划分小组,一个人负责吹笛子,另外几个组员负责听,认真分辨声音的不同。然后,让小组完成“锯条振动”实验,由组长负责振动锯条,并不断变化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其他人员详细聆听并記录锯条发出的声音。之后,再要求各组成员轮流完成实验操作,亲身体验锯条发出的声音,了解声音的变化过程。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确保实验顺利、正常开展,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四、利用问题调动学生的合作积极性
提问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老师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时,应适当通过提问引导小组探讨、思考,共同合作学习,在实验中快速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学习鲁科版八年级下册“杠杆”这一课内容时,老师先设计好物理实验内容,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再提出问题:“什么是杠杆?”“什么条件下杠杆能保持平衡?”“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等,最后让学生根据问题、实验内容思考实验的步骤,并制定操作计划,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杠杆实验操作,记录所有数据,进一步加深对杠杆定理的理解,了解各条件之间的关系。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明确实验的方向,对整个实验过程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积极性,还能增强其学习自信心,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实验中收获更多物理知识,深刻理解物理原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物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斌.浅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周刊,2021(21):137-138.
[2]乜兰茹.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法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初探[J].魅力中国,2021(5):218-219.
[3]庞兆恒.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4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