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语文教学而言,电视资源是指能为语文课程和教学所用的电视内容与元素,它是更直接、更直观、更形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
一、丰富的电视节目内涵,鲜活语文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学习与一些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情节的理解,对细节的感悟,对景色的赏析,对时事的评点等形式,有效地与文本结合起来,“观”中促读、读中促悟、悟中促写,更能提高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丰碑》一文后,推荐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永远的丰碑》栏目,引导学生了解众多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作,并加以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升华了情感。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师适当播放电视剧《长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时,播放充满豪情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水》,把学生引入情境,结束时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即《三国演义》卷首词——《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加以背诵,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精华。所以说,对于电视节目,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加以收集,进行必要的剪辑,甚至整合,就会成为教学中新颖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资源的利用要预设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电视资源的认识度,即学生对电视节目资源的已知情况和经过认识所能达到的程度。(2)节目资源的容量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要恰到好处。(3)学生是否会对节目资源产生一些未知的疑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把握好使用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否则,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
二、多元的节目主持方式,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生辩论赛、《实话实说》等谈话栏目中,人们流畅的语言、精确的用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学涵养都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而这种说话的形式也恰恰是语言文字训练的绝佳方式。针对孩子好胜心强、不服输的特点,我常常模仿这些节目,在课上开展小小辩论会。学生在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剑,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后,又为“成功出自巧合”还是“成功出自努力”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又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开卷有益无益”“现代媒体走进学习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等辩论赛,培养了学生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众多的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永元的严肃而幽默,朱军的煽情,王小丫的机智,撒贝宁的博学,李咏的率直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节目中的主持方式也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如《科技博览》中的演示讲解式,《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中的访谈式,《艺术人生》中的对话式,《直播新闻》中的遥控式,《法庭内外》中的辩论式等等。此外,一些节目的策划也让人回味无穷。以《焦点访谈》为例,它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翔实生动地报道,结尾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或留下悬念,或给人以争论,如能将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挖掘课文的深层意义,我采用新闻采访式,通过对不同动物的采访,让孩子们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从而领悟文章内所隐含的道理。通过访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指导”,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独特的电视节目策划,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表演欲,愿意模仿课本故事中的角色。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在课文的情节空白处、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西门豹》《美丽的小路》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电视广告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材料。为此,暑假期间,我布置了“品经典广告语”的作业。第一阶段:收集电视广告语30条;第二阶段:给广告分类;第三阶段:给错误的广告改错;第四阶段:想想广告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创编广告语,而是将其迁移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上。如在执教《可爱的草塘》时,学生对草塘的特点有了较深的感受后,我让学生为草塘创编广告词。几分钟之后学生开始交流:“美丽草塘像海洋,浪花之间有宝藏,冬有野味春有鱼,人间仙境米粮仓。”“北大荒,曾荒凉。经开垦,变米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景色美,物产丰,永远都是好风光。”“北大荒好地方,物丰景美吸引你,不来你一定会后悔。”……又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它写一条广告语,学生写出了:“诗情画意九寨沟,等待您的到来!”“云霄弥漫,湖水清澈,河谷五彩,瀑布壮观,九寨沟美不胜收。”“九寨沟,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参与,既促进了读书,又内化了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作的精彩,而且用课文语言规范了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了学生表达力的提高。
另外,抄录电视新闻也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书写速记能力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周末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新闻联播》等节目,边看边记在练习本上,把每一条新闻都分别归纳成一句话新闻……经过长时间训练,学生练就了较高的文字处理技巧和归纳概括语言的能力。
四、可感的电视动画效果,开启习作成功之门
动画片学生都爱看,看完之后学生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复述。于是我就将看一集动画片作为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将午休时间定为交流时间。每到这时,教室里格外热闹,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束后,我就安排这样的提问,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你看了哪几个故事?哪个最吸引你?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让学生在回忆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当然,这一点睛之问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才能长期吸引学生,为他们打开乐于表达的兴趣之门。
随着学生所看动画片的日渐增多以及想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动画片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积累书面表达时所需要的“砖、瓦”。我先要求学生注意动画中人物的对话,记住其中经典的词句。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些词汇积累比赛活动。开展每周一次的语言积累课,让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在一周动画片欣赏中记住的新词汇,评出“词汇王”,以提高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半个学期之后,我又提高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积累优美的段落。这样一来,就为他们的“语言仓库”储备了丰富的“货物”,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习作教学从动画片入手更具有优势:一是儿童的天性是爱动画,动画作文能投其所好,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二是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早,续编动画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为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动画片中语言独具特色,接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它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注意发现电视节目中的教学价值,通过思考创造性地利用节目资源,使之成为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电视媒体去收集材料,运用材料,未来的阅读教学课堂将会闪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324022)
一、丰富的电视节目内涵,鲜活语文教学资源
教学中,教师把课文学习与一些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情节的理解,对细节的感悟,对景色的赏析,对时事的评点等形式,有效地与文本结合起来,“观”中促读、读中促悟、悟中促写,更能提高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如在教学《丰碑》一文后,推荐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永远的丰碑》栏目,引导学生了解众多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烈士的生平事迹及遗作,并加以积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升华了情感。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师适当播放电视剧《长征》,指导学生写读后感。教学《赤壁之战》《草船借箭》时,播放充满豪情的《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流水》,把学生引入情境,结束时引导学生了解歌词即《三国演义》卷首词——《西江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并加以背诵,了解《三国演义》的思想精华。所以说,对于电视节目,只要教师善于捕捉,加以收集,进行必要的剪辑,甚至整合,就会成为教学中新颖的课程教学资源。教师通过对比,有效地引导学生联系文本,促进了对文本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电视资源的利用要预设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电视资源的认识度,即学生对电视节目资源的已知情况和经过认识所能达到的程度。(2)节目资源的容量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安排要恰到好处。(3)学生是否会对节目资源产生一些未知的疑问。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正确地把握好使用过程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否则,会造成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
二、多元的节目主持方式,革新课堂教学模式
大学生辩论赛、《实话实说》等谈话栏目中,人们流畅的语言、精确的用词、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学涵养都深深打动着观众的心。而这种说话的形式也恰恰是语言文字训练的绝佳方式。针对孩子好胜心强、不服输的特点,我常常模仿这些节目,在课上开展小小辩论会。学生在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剑,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如学习了《丑小鸭》之后,同学们对“逆境有利于成长”还是“顺境有利于成长”展开辩论;学习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后,又为“成功出自巧合”还是“成功出自努力”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认识,又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另外,我们还进行了“开卷有益无益”“现代媒体走进学习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等辩论赛,培养了学生文字的组织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的学习潜能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在众多的节目中,主持人的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崔永元的严肃而幽默,朱军的煽情,王小丫的机智,撒贝宁的博学,李咏的率直等等,这些都是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节目中的主持方式也给我们的教学设计带来了许多启示,如《科技博览》中的演示讲解式,《新闻调查》《焦点访谈》中的访谈式,《艺术人生》中的对话式,《直播新闻》中的遥控式,《法庭内外》中的辩论式等等。此外,一些节目的策划也让人回味无穷。以《焦点访谈》为例,它抓住社会中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进行翔实生动地报道,结尾留给观众深深的思考,或留下悬念,或给人以争论,如能将这一理念在教学中加以灵活运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文时,为了挖掘课文的深层意义,我采用新闻采访式,通过对不同动物的采访,让孩子们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从而领悟文章内所隐含的道理。通过访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体现了“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指导”,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独特的电视节目策划,开发学生创新潜能
小学生都有一定的表演欲,愿意模仿课本故事中的角色。教师可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这样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在课文的情节空白处、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学习《西门豹》《美丽的小路》等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自己创作、设计、表演课本剧,他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获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电视广告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简练的文字表达极为丰富的内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材料。为此,暑假期间,我布置了“品经典广告语”的作业。第一阶段:收集电视广告语30条;第二阶段:给广告分类;第三阶段:给错误的广告改错;第四阶段:想想广告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我并没有马上让学生创编广告语,而是将其迁移运用在了课堂教学上。如在执教《可爱的草塘》时,学生对草塘的特点有了较深的感受后,我让学生为草塘创编广告词。几分钟之后学生开始交流:“美丽草塘像海洋,浪花之间有宝藏,冬有野味春有鱼,人间仙境米粮仓。”“北大荒,曾荒凉。经开垦,变米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景色美,物产丰,永远都是好风光。”“北大荒好地方,物丰景美吸引你,不来你一定会后悔。”……又如在教学《九寨沟》一课时,我让学生根据九寨沟风景的特点来给它写一条广告语,学生写出了:“诗情画意九寨沟,等待您的到来!”“云霄弥漫,湖水清澈,河谷五彩,瀑布壮观,九寨沟美不胜收。”“九寨沟,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乐于参与,既促进了读书,又内化了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写作的精彩,而且用课文语言规范了自己的口头语言,促进了学生表达力的提高。
另外,抄录电视新闻也是很好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归纳概括、书写速记能力的方法。我要求学生每周末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新闻联播》等节目,边看边记在练习本上,把每一条新闻都分别归纳成一句话新闻……经过长时间训练,学生练就了较高的文字处理技巧和归纳概括语言的能力。
四、可感的电视动画效果,开启习作成功之门
动画片学生都爱看,看完之后学生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复述。于是我就将看一集动画片作为每天必做的家庭作业,将午休时间定为交流时间。每到这时,教室里格外热闹,孩子们个个眉飞色舞。学生之间的交流结束后,我就安排这样的提问,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你看了哪几个故事?哪个最吸引你?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听听。让学生在回忆思考的基础上组织语言回答问题。当然,这一点睛之问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难度,才能长期吸引学生,为他们打开乐于表达的兴趣之门。
随着学生所看动画片的日渐增多以及想象能力的不断提高。我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看动画片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要积累书面表达时所需要的“砖、瓦”。我先要求学生注意动画中人物的对话,记住其中经典的词句。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些词汇积累比赛活动。开展每周一次的语言积累课,让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在一周动画片欣赏中记住的新词汇,评出“词汇王”,以提高学生积累词汇的积极性。半个学期之后,我又提高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刺激学生积累优美的段落。这样一来,就为他们的“语言仓库”储备了丰富的“货物”,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习作教学从动画片入手更具有优势:一是儿童的天性是爱动画,动画作文能投其所好,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儿童的习作兴趣。二是儿童的想象力发展早,续编动画可以用其所长,把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发展成为创造思维能力。三是动画片中语言独具特色,接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它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更广阔的空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应注意发现电视节目中的教学价值,通过思考创造性地利用节目资源,使之成为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电视媒体去收集材料,运用材料,未来的阅读教学课堂将会闪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第一小学 3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