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教师结合小学生有关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出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实施;评价;教学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究的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课程。它的价值在于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构一座桥梁,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的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我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了很多探索,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性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策略
1. 数学实践活动需要精心的预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我想,将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科学,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只有巧妙地预设,才能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才能为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提供重要的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好精心的预设,准备好适当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只有我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的脉络,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 以学生为核心,立足学生实际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社会作为学生生活的空间,它们极为丰富的蕴涵,都为我们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中年级要选取有趣味的,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得内容,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动一动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有趣的拼拱”。学习了可能性后可以设计“摸红蓝粉笔”等实践活动的内容。而高年级学生对“有用”数学学习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实践活动的内容的选取应当和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例如:学习平面图形面积以后,可以设计“计算教室铺地砖所需的块数和所需的费用”的实践活动等内容。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 开发资源,拓展探究的内容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有效参与的程度。眼睛是思维的窗口,“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求真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3. 在开放的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在实践活动中,老师只有艺术地引导,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的进行思考,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我们作为老师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进行不断的思考,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引导能力,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步。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策略
1. 适时肯定,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用这种体验激励学生,学生会更加积极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在“租车问题”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说出自己的租车方案和理由。即使答案不那么合理,老师也不应立即否定,而应让学生通过探讨,或通过问爸爸妈妈,去了解这样租车安排座位是否有危险,是否符合交通规则。又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每摸出一个有角的物体或讲出一个角的特点,教师都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有信心投入到后面的练习当中。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所追求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地定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仅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等。还可以往其它的层次拓展,根据学生的需求形成各种各样的评价表。
我们把常见的评价方式归纳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最自以为豪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人的认同,也需要自我的认同。不仅仅是听别人说“你真棒”,更需要听自己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如:完成得很好,可以画一个“笑脸”给自己;完成得较好,可以画一个“平脸”给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完成得不好,可以画一个“哭脸”给自己,以示批评;本着发展性的原则,在进行评价后可以再给得“平脸”和“哭脸”的学生一次乃至几次机会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得到红苹果为最终评价。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疑惑和挑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摸索、勇于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实施;评价;教学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的,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研究探究的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的主题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课程。它的价值在于在数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建构一座桥梁,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的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与创新精神,以及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形成,建立数学概念过程中亲自进行的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使学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我校的数学教师进行了很多探索,针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有效性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策略
1. 数学实践活动需要精心的预设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我想,将预设与生成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科学,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只有巧妙地预设,才能为动态生成的多样化、深层次提供广阔的舞台;才能为教师发挥组织者作用提供重要的保证;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因此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实际,做好精心的预设,准备好适当的学习材料,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积极、主动、探索式学习。只有我们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有效的把握课堂的脉络,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提高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2. 以学生为核心,立足学生实际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范本,社会作为学生生活的空间,它们极为丰富的蕴涵,都为我们数学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低中年级要选取有趣味的,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得内容,要多让学生说一说、动一动的实践活动,如:学习了图形的拼组后,可设计“拼出美丽的图画”、“有趣的拼拱”。学习了可能性后可以设计“摸红蓝粉笔”等实践活动的内容。而高年级学生对“有用”数学学习活动更感兴趣,因此实践活动的内容的选取应当和实际应用相联系,从而使他们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是有用的。例如:学习平面图形面积以后,可以设计“计算教室铺地砖所需的块数和所需的费用”的实践活动等内容。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1. 开发资源,拓展探究的内容
教学成功与否,学习效果如何,取决于学生对学习有效参与的程度。眼睛是思维的窗口,“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给学生创设充分观察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2.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寻求真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探索、求知的主体。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深深懂得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选择问题,自己制定解决方案,给学生较大的自由选择权。
3. 在开放的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综合性的学习探究活动,必须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活动。必须让学生在游戏中、在实践操作中、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在情感体验中去应用数学,从而获得认识社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策略。要想有创造,就必须勤于思考,只有敢于标新立异的人,才能不断地开展创造性思维,有所创新。对小学生来说,不要求他们创造数学知识,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用数学的思想去观察,分析处理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勤于多思和创造精神,是很有必要的。
在实践活动中,老师只有艺术地引导,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更好的进行思考,从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我们作为老师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进行不断的思考,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自己的引导能力,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进步。
三、数学实践活动的评价策略
1. 适时肯定,及时评价,体验成功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活动中成功的体验,会产生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再次体验成功的需要。用这种体验激励学生,学生会更加积极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学习中,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例如:在“租车问题”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和集体交流,说出自己的租车方案和理由。即使答案不那么合理,老师也不应立即否定,而应让学生通过探讨,或通过问爸爸妈妈,去了解这样租车安排座位是否有危险,是否符合交通规则。又如:在“角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每摸出一个有角的物体或讲出一个角的特点,教师都给予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有信心投入到后面的练习当中。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有时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这时教师不能草草收场,不了了之。要恰当地进行评价,找出活动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树立下次参与实践活动的信心。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活动中的不足之处,以利于下次活动的开展。
2.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所追求的评价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地定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与他人比较,而是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重视被评价者的差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强调通过反馈促进学生改进,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多元化的评价不仅仅包括“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家长评学生”等。还可以往其它的层次拓展,根据学生的需求形成各种各样的评价表。
我们把常见的评价方式归纳为:“语言激励型”、“肢体赏识型”、“精神鼓舞型”、“物质奖励型”等。这些方面的评价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发展是学生最自以为豪的。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他人的认同,也需要自我的认同。不仅仅是听别人说“你真棒”,更需要听自己说“你真棒”。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如:完成得很好,可以画一个“笑脸”给自己;完成得较好,可以画一个“平脸”给自己,鼓励自己继续努力;完成得不好,可以画一个“哭脸”给自己,以示批评;本着发展性的原则,在进行评价后可以再给得“平脸”和“哭脸”的学生一次乃至几次机会进行补充和修正,以得到红苹果为最终评价。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在不断地发展和提高,它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也带来了疑惑和挑战。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不断摸索、勇于创新,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