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小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小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培养小学生的基本素养是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任务。小学语文学科涵盖了中华悠久的历史传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精华,所以对小学生实施语文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主要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育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简要探究。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其它学科能否顺利进行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年龄发展特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内容,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语言感知能力是保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
早晨是学生精力最为旺盛时间段,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晨读,在晨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实现学生语感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全体跟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晨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语调、语气变化节奏和停顿,从而深化学生晨读感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晨读,让学生放声、准确地阅读课文,有助学生认真感受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用心挑选晨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晨读《荷叶圆圆》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较慢地阅读课文,带领学生品味课文内容,细细体会和咀嚼,从而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思维调整是确保核心素养巩固的要点
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通常语文教学都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学生在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发展程度。对此,教师因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通过师生互动和情境对话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得出特有的看法。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生字、理解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体会有总至分的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强爱国情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耗费过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教学字词读音及字词意义上,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同时详尽地分析篇章结构和情感,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课,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发展,难以对文字形成个体化解读。对此,教师因转变教学方法,主要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找出生字词及尝试自主概括文字内容与意思上花时间。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身主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三、注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推进教学进度和习惯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通过独自收集资料、小组分析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通过思考探究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从而令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扎实,并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发展中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奠定基础。
四、艺术审美是拔高核心素养水平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高层次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积累人文底蕴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因为小学语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础能力,通过不够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其实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文化基础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如何,而对于人文底蕴而言,审美鉴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课文时,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诗,诗人将庐山的风景描写的如诗如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鉴赏。通过鉴赏和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深处的美感存量,并由此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文化传承是加深核心素养深度的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善于收集并引导学生阅读,这是一种关注人文性的前瞻性做法。立足于语文学科实用性,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各种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并继承不同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各种传统民俗、节日、神话传说等,使课堂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基础上,同时又能继承相应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文中提到的重阳节引申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习俗,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递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对这些节庆活动及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在这里,教师可先让学生描述某一节日的习俗特点,然后利用视频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除了传统节日,一些经典文化也是需要学生传承的。这里教师可以通过《西游记》的节选《猴王出世》为例,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一故事讲出来,促使自己与经典展开对话。此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传达石猴这一勇敢精神的化身形象,让学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六、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知识、内容及能力都涉及较广的人文学科,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自身教学经验看,研究出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光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5):43-47.
[2]佚名.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8):77-80.
[3]許红琴. 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1):40-43.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小学教育是重要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学科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学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其它学科能否顺利进行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极为重要。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实际年龄发展特征,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内容,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一、语言感知能力是保证核心素养形成的前提
早晨是学生精力最为旺盛时间段,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晨读,在晨读中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为实现学生语感培养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全体跟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晨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对课文内容的语调、语气变化节奏和停顿,从而深化学生晨读感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晨读,让学生放声、准确地阅读课文,有助学生认真感受课文内容,形成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可以用心挑选晨读课文,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在晨读《荷叶圆圆》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较慢地阅读课文,带领学生品味课文内容,细细体会和咀嚼,从而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并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思维调整是确保核心素养巩固的要点
教师注重课堂教学与学生思维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通常语文教学都是以课文内容为载体,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学生在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发展程度。对此,教师因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力,通过师生互动和情境对话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思考的积极性,以此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并得出特有的看法。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习生字、理解生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重点段落;体会有总至分的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并增强爱国情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耗费过多不必要的时间在教学字词读音及字词意义上,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同时详尽地分析篇章结构和情感,学生只能被动地听教师讲课,思维得不到锻炼和发展,难以对文字形成个体化解读。对此,教师因转变教学方法,主要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学生自主找出生字词及尝试自主概括文字内容与意思上花时间。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身主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
三、注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更为重视推进教学进度和习惯于掌控学生的学习进度。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索思考。教师可以为学生预设一些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例如通过独自收集资料、小组分析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通过思考探究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从而令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扎实,并为学生在今后学习发展中更好地解决问题而奠定基础。
四、艺术审美是拔高核心素养水平的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高层次能力是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积累人文底蕴体现了学生的文化基础。因为小学语文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基础能力,通过不够重视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其实学生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文化基础彰显了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如何,而对于人文底蕴而言,审美鉴赏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课文时,针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句诗,诗人将庐山的风景描写的如诗如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去鉴赏。通过鉴赏和观察自然景物,让学生感受到思维深处的美感存量,并由此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文化传承是加深核心素养深度的保障
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之一。教师应善于收集并引导学生阅读,这是一种关注人文性的前瞻性做法。立足于语文学科实用性,这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收集各种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并继承不同文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例如各种传统民俗、节日、神话传说等,使课堂教学在符合学生认知基础的基础上,同时又能继承相应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从文中提到的重阳节引申出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庆习俗,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递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让学生形成对这些节庆活动及文化的深度认同感。在这里,教师可先让学生描述某一节日的习俗特点,然后利用视频让学生欣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接受知识的洗礼和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一定的文化素养。除了传统节日,一些经典文化也是需要学生传承的。这里教师可以通过《西游记》的节选《猴王出世》为例,这是《西游记》中的经典情节,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试着用自己的理解将这一故事讲出来,促使自己与经典展开对话。此外,教师还要向学生传达石猴这一勇敢精神的化身形象,让学生受到这一民族文化精神的熏陶。
六、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知识、内容及能力都涉及较广的人文学科,教师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上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及自身教学经验看,研究出更多实用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光华. 紧紧抓住教学关键着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初步探索与思考[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5):43-47.
[2]佚名.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策略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8):77-80.
[3]許红琴. 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8(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