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意思的学校做有意义的教育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借助地域资源架构学校文化特色,是一条科学有效的便捷路径。通过打造有意思的校园环境,构建有意思的校园课程,开展有意思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浸润、感知、亲历西湖文化,使“有趣”的活动变得“有意义”,升华了学校文化的内涵。
  关 键 词 校园文化;办学特色;意思;意义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3
  西湖小学是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前身,是离西湖最近,同时也是唯一一所以“西湖”命名的学校。近几年来,学校有效依托西湖地域资源,构建特色育人文化体系,让校园生活既有意思又有意义,做出了努力尝试。
  一、打造有意思的校园环境,浸润有意义的西湖文化
  1.校园设计富有“西湖味道”
  作為一所离西湖最近的学校,西湖小学的校园景观设计富有浓郁的“西湖味道”。比如校名石设计融入荷叶造型;教学楼、走廊等色彩设计和西湖周边环境融为一体;集团标识由“三潭印月”变化而来,飘逸洒脱,形似一个冲浪运动员,象征着西湖学子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除此之外,校园地面装饰有西湖风光,校园视觉文化有西湖味道,围墙上有西湖故事,班旗上有西湖内涵,甚至连校园网、名信片、宣传册也蕴含着西湖文化。
  2015年至2017年,西湖小学教育集团分别以“追寻西湖名人”“寻访西湖名胜”“探究西湖物产”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相对应地,这三年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其所在班级的名称都分别以西湖名人、西湖名胜以及西湖物产命名。例如二(4)班名为“问柳”,取自著名的美景“柳浪闻莺”。班主任彭老师说:“柳丝根根下垂,即便向上生长也不忘谦逊的品质。”孩子们觉得有趣新奇,在充满西湖味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中,更亲近家乡,更富有灵气。
  2.校园十景增添“西湖特色”
  自然之景是在校园里自然形成的风光,具有外显的特征。西湖小学校园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利用“大西湖”的优势及学校环境特色形成了西湖校园自己的风格,这种风格在学校的角角落落,显示了校园的生机与特色。比如受“西湖十景”启发,学校布局了“校园自然十景”。其中如“小西湖”、老樟树、校史廊、射箭场,从大棋台到PAD课堂,处处朝气蓬勃,每一处景都有特别意义。
  比如“小西湖”浓缩了南屏晚钟、三潭印月和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还能让“班级小明星”把喜爱的鱼儿、乌龟放生到这里,同学们因此亲切地叫它“明星池”。小风景有小故事,孩子们才有大快乐、大收获。 校名石,则由五块石头组成校名,石头的形状就如夏日舒展的荷叶一样,与西湖十景中“曲院风荷”相关联。五块石头又寓意着学富五车,寄望西湖学子学习更多的知识。这一富有意义的校名,吸引了很多孩子入学时就纷纷在校名石前合影留念。
  3.人文环境孕育“西湖精神”
  除了“校园自然十景”外,师生每年还评选“校园人文十景”。“特色育人指方向、花开紫萱亮西湖、文化讲堂拓视野”等每一景都凝聚着西湖精神。师生开展“西湖名人”“西湖名胜”“西湖物产”等寻访活动,传承西湖文化。通过每周出版《美在西湖》专刊、每月评选“西湖先锋号”班组、每年评选“最美西湖人”、制定“西湖灵·爱教师手册”,积极打造学生的精神家园。其中每年评选“最美西湖人”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教育教学氛围。入选的老师有扎根集团30年的“老西湖”,也有辛勤耕耘班级管理的“功勋班主任”,还有积极开拓、锐意进取的青年新秀,更有无私奉献、坚守岗位的“妈妈老师”。“最美西湖人”的评选,营造了西湖温暖有爱的校园人文氛围,传唱了西湖教育“最美”的乐曲。
  二、构建有意思的校园课程,感知有意义的西湖文化
  1.“灵·爱”课程体系彰显西湖内涵
  基于所在区域独特的地域资源,学校课程重点聚焦“灵”与“爱”。“灵”意为灵气,灵动、灵秀、灵慧,不断提升智慧,充分彰显西湖文化之内涵特质;“爱”意为有爱、友爱、博爱、大爱,深深浸润西湖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通过开发“开学季”“毕业季”等“灵·爱”课程,培养“健康、阳光、灵气、仁爱”的西湖学子。
  如开学季课程是为了让新生们对上学第一天留下最美好印象而专门开设的特色课程。在开学当天,学校为每一个孩子都精心准备了礼物,包括棉花糖、橡皮、创可贴、棒棒糖和星星等,每一件礼物都有特定的含义,代表着教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充满阳光,充满快乐,即使遇到困难也不沮丧,勇往直前。孩子因为开学季课程,能快速适应小学生活,度过“幼小衔接”的适应期,同时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2.“生本灵动”课堂突出西湖灵气
  学校结合“西湖文化”特点,从各个学科分年段来架构课程,通过学科设置走进西湖,了解西湖,聚焦西湖,探索基于学生、强调自主、尊重差异、关注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本灵动”西湖新课堂,并实施“四学四助”新教学模式。
  通过举办西湖数学节、创建阅读基地,丰富课堂内涵,彰显学生灵动、智慧的特质,从而夯实基础、活跃思维、激发潜能,着力打造西湖新课堂文化。
  近几年来,教育集团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策略,鼓励老师们巧用信息技术,激发孩子们学习热情,积极踊跃投入学习。除此之外,集团还举办了主题为“量”出精彩的“第一届数学文化节”,低段学生测量班级教室,中段学生测量阶梯教室,高段孩子测量校园里的树,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玩出了很多“花样”和“名堂”,突显了“灵动”课堂特色。
  3.“特色课程群”富有西湖底蕴
  学校以西湖地域资源为课程资源,让基础性课程中的各个学科聚焦“西湖”,有机分科整合,形成民间传奇、西湖诗词、山水风情、历史名人等西湖校本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发了西湖射箭、西湖好声音、西湖童画、西湖小导游、西湖摄影、西湖水墨、西湖棋艺等拓展性课程,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浸润“西湖文化”,潜移默化地将西湖的灵性、底蕴内化为自身素养。   于是,在节假日里,西湖边、岳庙里总会活跃着一支来自西湖小学的义务讲解员队伍,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西湖小导游”。这其实是集团借助西湖地域优势开发的“特色校本课程”。为此,教师们在校内加强对孩子们的专业技能辅导,夯实孩子们对西湖的了解与感受,并让他们模拟小导游生活;而在课外,则组织孩子游览西湖名胜古迹,提高对西湖的直观感受和认知。孩子们像是一只只小白灵,用自己的生动言语,热情的笑容,灵动秀气地展示杭城的美与秀,西湖的灵与动。游客们争相领取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导游卡,并通过扫描上面的二维码,观看小导游自制的介绍杭州的小视频。
  三、开展有意思的校园活动,亲历有意义的西湖文化
  1.“花仙子节日活动”成为师生最爱
  “花仙子”西湖文化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真情节是西湖小学教育集团的六大校园节日,这些内容丰富、形式开放、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紧紧围绕育人目标,彰显学校育人文化特色。比如2017年,学校就以“西湖物产”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读书节,老师、学生阅读西湖物产书籍,学生编写西湖物产小报;开展西湖物产寻访活动,把花籽卡及西湖文化卡赠送给游客;艺术节,学习和展示西湖物产相关的乐曲,画一画西湖物产,并举行展览活动;文化节,推出48个西湖物产馆,让孩子们在游园中、游戏中了解西湖物产,学习西湖文化。
  由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西湖小学的花仙子节日备受孩子们的欢迎。因为在节日当天,西湖的校园仿佛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把自己打扮成西湖故事里的人物,品尝着西湖边的民间小吃,还能看到各个班级准备的精彩文化节目。想一想这样的画面:扮成济公、苏轼等西湖名人的样子,吃着定胜糕、葱包桧儿,听着采茶舞曲,在不同的主题馆参加游戏,收集奖章——花仙子节日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童年最有意思的回忆,更是最有意义的西湖生命底色。
  2.“传颂西湖故事”让世界了解西湖
  学校以西湖故事为载体,让孩子们通过读一读西湖故事、讲一讲西湖故事、写一写西湖故事、演一演西湖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西湖文化的了解,并通过自己的行动进行文化传播。高年级的同学还制作“西湖故事小报”,通过西湖故事来宣传西湖,不仅记录自己读故事的学习过程,书写心得体会,而且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家乡的人文特色,学习了很多课外知识。
  孩子们在传颂西湖故事的活动中,知道了西湖柿子树是上个世纪20年代种下的“爷爷大树”,有百年的树龄了;知道了学校的大樟树原来是由革命烈士亲手种植的。来自新加坡培华长老会小学的访学师生们在听了孩子们分享的西湖故事及西湖柿子树的故事后,一个个都出了神:“哇!西湖故事太有趣,太神奇了!我要把西湖边的故事带到自己的国家,让更多的小朋友知道西湖,喜欢西湖!”
  3.“花籽卡赠游人”成为杭城金名片
  西湖小学“花籽赠游人”活动已延续三十余年,赠送游客的花籽,是学生们在春天播种,秋天亲手收获的。活动中,学生们精心绘制西湖文化卡,连同花籽一起,来到西湖边赠送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游客们带着美好的祝愿和花籽回到家乡并种下花籽,培育成美丽的花朵,同时把收获的花籽传递给其他人,寓意着“传播美,传播爱”。
  由于花籽在秋天收获,因此孩子们都是在秋游时送给游客,传播了浓浓的西湖文化。一位来自英国的游客在收到孩子们的花籽卡后,激动地说:“这是我来杭州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我要把西湖边的花籽带回去,生根、开花、结果。西湖的孩子very good! very good!”
  “办有意思的学校,做有意义的教育”充分彰显了学校“以灵育爱”的办学理念,达成了让西湖校园灵动有爱、西湖教师灵秀博爱、西湖学子灵气仁爱的办学目标,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小学教育集团
  浙江杭州 310007)
  責任编辑 余志权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生态危机不断加剧的今天,教育的责任重大,而对可能即将参与社会生活的初中生的生态教育尤其重要。通过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蕴涵的生态道德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难以触及深层生态道德层面,难以适应未来的人类社会,难以深入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不够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了提升初中生的生态素养,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制时,应渗透生态道德的深层理念,立足宽广视野,指向精神的提升,指向个体生活。  关键词:初
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既为广大中小学校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提供了指引,也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时期的家校合作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足,更是为了应对现代社会急剧发展对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不断创新家校合作方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播报、图说规则、案例探究、理性思辨、模拟演练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在直观形象中感受“法”的庄严,理解“法”的内涵,激活法治生活体验,促进法治思维养成,形成法治认同,从而让法治教育有力度也有温度,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  关 键 词道德与法治;法治思维;法治认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10-00-04  “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给学校的班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应对这种挑战,不少学校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改革班级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革探索。2001年,广州市天河区先烈东小学承担了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国家重点课题研究。十多年来,“新基础教育”倡导的“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一直是先烈东小学班级管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为使学生成
摘 要 为每一个儿童的学习而设计的品德课堂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自由,从而呵护儿童的好奇心,归还儿童的话语权,唤醒其生命成长。这样的品德课堂彰显着对儿童立场的坚持,对儿童主体性的尊重,更有利于儿童的道德成长。  关 键 词 小学品德课;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6)08-00-0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
这是一幅白底黑字的封面,让人倍感凝重而压抑。这也是一张现实的图画,更是当下教育的写照。正如该书的序言所说:“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书育人的本质被压缩再压缩。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呈几何级数增长,可独立的思考、批判的精神却被挤压到边缘地带。秉性各异的孩子们只得挤在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跳舞,在通向考试的中途中,逐渐变得面目模糊。”  而现实果真如此吗?确实,当下教师的自由度十分有限,但绝不意味着教师只能逆来顺受,
仇忠海  上海市七宝中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长三角”、上海市和闵行区名校长后备人选培训基地主持人,上海市第十二、十三届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佳我心目中的好校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等市级以上荣誉六十多项。出版《“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人之为人”的教育追求》
摘 要工作室通过“三阶式”发展螺旋培养进程,借助三步分析,帮助成员厘清优势和劣势,尝试制定班级管理发展规划,从而拟定个性化班级管理特色发展方向;借助四维辅助,帮助成员提升理论素养,展开行动研究,践行个性化班级管理策略;通过教育科研引领,帮助班主任形成个性化的班级管理特色品牌,实现专业成长。  名师工作室;“三阶式”发展螺旋培养;班级管理  关 键 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编码G41 A  文章编号
摘 要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活动设计强调学生的个体经验,将生命教育作为贯通课程学习整体的底色与基调。道德与法治课堂必须坚守课堂育人方向,以公民意识教育践行立德树人;以多样的活动链接“知识”与“生活”,调整、扩展个体经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真问题;并引领学生与生命展开“对话”,打好生命底色。  关 键 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命教育  中图
2011年,从事教科研工作多年的张桂琪调任靖江市城北小学。这是一所有着百年积淀的老校。怎样带领城北小学走上新时期发展的快车道?一时成了张桂琪挂在心里的问题。  “我们可以允许教师不喜欢某个学生,但我们不允许教师不尊重这个学生。”偶然读到的一句教育专家的话,触动了张桂琪的思绪。“尊重”两字仿佛一下子闪亮了张桂琪的思路:的确,我们不能允许教师不尊重学生,同样,也不能允许校长不尊重教师。  在研读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