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现语文味,尝试个性教学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凸显语文味,通过“说、读、嚼、品”彰显语文课的语文味。首先要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其次要鉴赏评价,“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关键词】语文味;诗词鉴赏;感知;评价;品味;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57-02
  
  语文味儿是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质,语文教师的使命就是开垦一片适宜学生吸取语文养份的园地,营造一个适宜学生丰富语文素养、修炼语文功夫的殿堂,布置一处使学生自由地提取、快乐地享受语文琼浆玉液的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最终成为一个有较高语文素养的人。
  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的教学中,我着意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期待与思考主动走进诗词,接受熏陶,享受乐趣,促进语文素养的发展,通过“说、读、嚼、品”彰显语文课的语文味。
  首先,感知、感触。就是读诗、读懂诗。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欣赏诗词应调动自己的情感,让诗词之味弥漫于课堂之上,让学生在这种充满语文味的氛围中,享受语文的无穷魅力。
  第一个环节:初读,感受诗的音乐美。
  通过初读诗文,初步感受诗的音乐美。要朗读好诗文,要注意读好它的节奏。要读出诗歌的音乐美,除了诗歌朗读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读出她的生气,读出她的音乐美。如《蒹葭》诗的重章叠唱,一唱三叹,朴素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二个环节:再读,想象诗歌的诗意美。如〈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特别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第三个环节:三读,体会诗的情感美。
  诗是抒情艺术。诗人把被描写的事物在灵魂中激起的感情吟咏出来,读者与之相通地产生了共鸣,获得了美的享受,这个感情接受的过程,就是对诗的抒情美的鉴赏。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词中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惊鹊、鸣蝉、青蛙,原都是无情物,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烘托出作者的欢快情绪。同时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
  其次,进行鉴赏、评价。
  1.“品味”诗歌语言
  诗是言短意长地感染人的文学,以含蓄为上乘。读诗,通过反复咀嚼,密咏恬吟,得到一种意味。这种意味就是诗歌作品本身的含蓄蕴藉。读诗读出味来,说明触及到了诗的弦外音,鉴赏到了诗的含蓄美。诗贵含蓄,诗歌的语言往往具有以下特点: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隐喻性等,分析时应注意这些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就应注意“品味”二字,“品”,就是品味、体悟、学习、鉴赏。语文课堂就是要组织学生品味文字、品味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品味作者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尤其要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看看语言是怎样的丰富、优美、生动、形象,是如何有特点、有魅力、有活力。在品味语言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因而,品味诗人“炼字”的妙用和诗中重要语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关键字和重要语句就是诗歌的眼睛,即“诗眼”。如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最后一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的“怜”就是整首诗的诗眼。一个“怜”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万种情思。再如《黄鹤楼》一诗中“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中的“愁”,《天净沙·秋思》中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中的“断肠”,都是诗歌中的“诗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捕捉住了这些字眼,也就捕捉住了诗歌的灵魂。
  2.“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诗的意境主要是通过意象组合营造出来的,所以,在品诗的意境时,要抓住诗中的意象。在理解诗的意象时,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
  (1)联想写作背景
  诗词创作本就是作者有感而发,理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更能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的诗有的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有的反映了官吏的贪横强暴,有的揭露了统治阶级豪华奢侈的生活,并同劳动人民饥寒交迫的处境作鲜明对比。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卖炭翁》。再如学习陶渊明的《饮酒》,联想到陶渊明数次出仕却又因不满于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污浊而退隐的经历后,就更能领悟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感受到诗人的高洁,因而更能领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营造出来的怡然自得的优美意境。
  (2)联想其它作品中的同类意象
  如《送别》一诗中有“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满天飞”,“杨柳“这一意象有何表达作用呢?学生只要联想到〈采薇〉一诗借杨柳、杨花营造出的是一种充满离情别绪的凄美意境。
  (3)“品味”诗词形象
  再现诗词现象,使学生进入意境。诗词通过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启动形象思维,进行一番“再创造”,是进入意境的一种好方法。如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就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同诗人一道飞入仙境。经千岩万壑、见海日升空,闻天鸡高鸣,仙境“訇然中开”,洞天福地出现,群仙列队欢迎。要让学生明白,李白正是借助于梦中情景,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地描述了一个美丽的神仙世界,塑造了幻想中的诸多形象,表达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所以我们在理解的时候也要加入自己的想象。
  (4)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进入诗的意境中,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诗人写诗,为了使读者也与之共鸣,或惊叹,或振奋,或愤怒,不得不把要写的事物具体一些,形象一些,含蓄一些,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感染。诗人的思想感情谓之“意”,客观的生活形象谓之“境”,二者辩证统一、妙合无间谓之“意境”。鉴赏诗,体验不出、享受不到意境美,还不算进了鉴赏门槛主客观统一妙合的过程是作者的创作,所以诗的意境是个性化的,渗透着诗人的情趣和性格。例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李白的“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杜牧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都是写山,意境不同。
  诗词意境“即随物以婉转,亦与心而徘徊”。根据具体情形分析意境,化彼情彼景为我情我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唤起学生的爱憎,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诗词的含义;而且还可以潜移默化地给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美的教育。
  
  【作者简介】唐华,现任成都铁中初中语文教学工作1996年被聘为中教一级教师至今。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活动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这是新课标对学生能力的新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1-01    一、自主学习  传统教学过程几乎是教师一人的“演讲”,注
期刊
【摘要】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将“加强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纳入其中。怎样提高生命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实效性,是每一位政治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近一段时间自杀、校园暴力、青少年犯罪数量之多、令人触目惊心,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选择放弃宝贵的生命?或残害生命?怎样防止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这不但是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及企事业管理者责任,也是政治教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美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素质,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这是当前历史教育应当体现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时代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083-02    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
期刊
【摘要】好的提问犹如乐曲的“引子”,负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培养思维能力,渗透教学内容的任务。精心设计的提问,能问到知识点上,拨动学生的心弦。优化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108-0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思路与教学效果有极大的关系。西方学者德
期刊
【摘要】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流。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流与学生间的水平交流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流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流技能相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技能的训练。  【关键词】课堂交流;多向交流;平等交流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较差。如何让他们轻松地学好拼音,是低年级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汉语拼音;小学语文教学;形象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6-0
期刊
【摘要】课堂是我国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佳时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语言,逐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本文重点析了当前新课程改革下英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的方法,希望能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所帮
期刊
【摘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教会大学对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最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早期东吴大学(1901-1927)办学实践的研究和思考,探索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探讨其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东吴大学;办学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5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6-02    一、前言
期刊
【摘要】李贺是中唐重要的诗家,因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一生穷困潦倒。他的诗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  【关键词】李贺;诗;解读  【中图分类号】 I 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07-02     李贺(790—816年),字长吉,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长在福昌昌谷(在今河南宜阳)。唐宗室后裔,家世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必须通过训练来完成。所谓训练,应是既训又练,训是点拨引导,练是练习实践;训起指导作用,练是实际操作。语文复习要训要练,有训有练,训练结合。并在初中语文毕业复习中总结出“抓点、理线、顾面、得体、激趣”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复习;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1-0063-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