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效果;参与
传统的政治课堂,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的费力,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高中政治课堂摆脱这一困境,我不断探索,以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良策。就在这时,新课程改革被推出,其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介于此,我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进行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前段时间我去听课,我发觉一位老师的提问方式很有新意。平时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但那位老师在上课时,始终这样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回到学校后我想了很多。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却能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因为,“能”和“想”的评价标准不同。“能”的标准是,学生只具备了这种能力后才有资格回答。以“能”作为标准,教师眼中看到的是好学生,教师期望的是正确答案,是教师设计好了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想”的标准不再是会不会,而是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主动参与意识。所以,以“想”为标准,老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期望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老师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和领会。特别是对自尊心特别强的高中生来说,能不能回答好问题可反映他们的能力问题,回答不好就觉得没有面子。因此,一个“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而“想”字则不会给他们心理带来负担,反而会鼓励学生多多发言。
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做了尝试,结果是一个“能”到“想”的简单变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连平时较沉默的学生也举手发言,课堂真正变成是学生的课堂。
二、激發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和源泉。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往往是由不爱学变为爱学,想学。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学习也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学生的兴趣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中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和文体偶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可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高一《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一上课就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流行歌曲,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当学生静静地听完这首歌后,学生猜出是韩红唱的《天亮了》。接着,我就告诉学生这首动听的歌曲是根据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其中有个学生示意他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这个学生就向大家讲起了故事:那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去郊游。当高山缆车运行到山谷时,缆车中途突然发生故障。眼看缆车就要坠落山谷,父母高高地将他们的孩子托起。随着一声巨响悲剧发生了,年轻的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由于力的缓冲作用他们的孩子得救了。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谈了感受。有的学生说被年轻的父母无私的爱所感动,有的学生还感到气愤,因为在旅游过程中,作为消费者他们的生命未受到保护。此时,我就因势利导提问我们也是消费者,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群情激昂,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是由于压力过重造成。而解决这些压力,往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创新能力。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会更加灵敏,记忆力会大大提高,联想也会丰富。因此,一个政治老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下主动学习。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师生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关系。老师与学生和谐了,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我在课堂中组织了一场小型的现场拍卖会。现场的拍卖师、公证员分别有学生扮演,拍卖品为获得东方电视台“我型我秀”栏目“人气王子”之称的薛之谦亲笔签名海报。拍卖底价为1元。拍卖会开始了,学生情绪高涨,2元、3元、5元……拍卖声此起彼伏。最后一位薛之谦女歌迷以60元的高价拍下了这张海报,并又公证员现场公证。拍卖会结束后,我马上提供问题探讨:“为什么一张小小的海报能卖得如此高的价钱呢?”学生通过刚才亲自参与拍卖,领悟到市场中价格、供求、竞争三者的关系,从而得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状态下,通过自身参与,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将学生从传统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去关注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思考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效果;参与
传统的政治课堂,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讲的费力,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为了使高中政治课堂摆脱这一困境,我不断探索,以期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良策。就在这时,新课程改革被推出,其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介于此,我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进行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上得以体现。前段时间我去听课,我发觉一位老师的提问方式很有新意。平时在大多数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谁能回答这个问题?”但那位老师在上课时,始终这样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回到学校后我想了很多。看似简单的一个字的变化,却能反映出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因为,“能”和“想”的评价标准不同。“能”的标准是,学生只具备了这种能力后才有资格回答。以“能”作为标准,教师眼中看到的是好学生,教师期望的是正确答案,是教师设计好了情景,让学生去体验。“想”的标准不再是会不会,而是有没有这个愿望,有没有主动参与意识。所以,以“想”为标准,老师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期望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老师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去感悟和领会。特别是对自尊心特别强的高中生来说,能不能回答好问题可反映他们的能力问题,回答不好就觉得没有面子。因此,一个“能”会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尤其是学习落后的学生,而“想”字则不会给他们心理带来负担,反而会鼓励学生多多发言。
于是,我在课堂上也做了尝试,结果是一个“能”到“想”的简单变化,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连平时较沉默的学生也举手发言,课堂真正变成是学生的课堂。
二、激發兴趣,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得以发挥的动力和源泉。以兴趣为基础的学习结果往往是由不爱学变为爱学,想学。科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学习也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的途径有很多,我这里要强调的是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学生的兴趣点主要有两点:一是近期发生的国内外中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二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和文体偶像。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可成功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中来,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高一《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一上课就告诉学生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一首很好听的流行歌曲,课堂的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当学生静静地听完这首歌后,学生猜出是韩红唱的《天亮了》。接着,我就告诉学生这首动听的歌曲是根据一个感人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学生马上议论开了,其中有个学生示意他知道这个故事,然后这个学生就向大家讲起了故事:那是一个发生在秋天的故事,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去郊游。当高山缆车运行到山谷时,缆车中途突然发生故障。眼看缆车就要坠落山谷,父母高高地将他们的孩子托起。随着一声巨响悲剧发生了,年轻的爸爸妈妈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而由于力的缓冲作用他们的孩子得救了。故事讲完后我请学生谈了感受。有的学生说被年轻的父母无私的爱所感动,有的学生还感到气愤,因为在旅游过程中,作为消费者他们的生命未受到保护。此时,我就因势利导提问我们也是消费者,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群情激昂,课堂教学达到一个小高潮。
三、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应该是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夸美纽斯说:“课堂应是快乐的场所。”有研究表明,80%的学习困难是由于压力过重造成。而解决这些压力,往往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创新能力。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会更加灵敏,记忆力会大大提高,联想也会丰富。因此,一个政治老师应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每个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下主动学习。要做到这点,就需要师生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关系。老师与学生和谐了,学生自然会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时,我在课堂中组织了一场小型的现场拍卖会。现场的拍卖师、公证员分别有学生扮演,拍卖品为获得东方电视台“我型我秀”栏目“人气王子”之称的薛之谦亲笔签名海报。拍卖底价为1元。拍卖会开始了,学生情绪高涨,2元、3元、5元……拍卖声此起彼伏。最后一位薛之谦女歌迷以60元的高价拍下了这张海报,并又公证员现场公证。拍卖会结束后,我马上提供问题探讨:“为什么一张小小的海报能卖得如此高的价钱呢?”学生通过刚才亲自参与拍卖,领悟到市场中价格、供求、竞争三者的关系,从而得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这样,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状态下,通过自身参与,把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牢固掌握。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将学生从传统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去关注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思考与教材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