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仪征阮氏与科举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清代仪征阮氏原本是武官世家,后来阮元以文科举中进士。家族文武进士共4人,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阮元。阮氏家族能由武转文,在科举上取得不错的成就,和他们家庭教育、占籍仪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科举给家族带来了荣耀,封赠长辈及恩荫子孙。
  【关键词】:清代;仪征阮氏;科举;封赠
  张杰在其著作《清代科举家族》中提出“科举家族”这一概念:“清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在全国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1]清代仪征阮氏以武起家,族人多武职人员,后来以文出名的是阮元,自阮元起,阮氏开始在文科举中取得成绩。
  一、科举与籍贯
  阮氏原是陈留一个大族,明代时,迁家至扬州,后又改籍仪征。从二世祖阮国祥至阮元祖父阮玉堂,都是武将。乾隆以前的阮氏是武官世家,阮元考中文科举进士后,阮氏子孙多从文。阮氏家族有进士4人,阮元之前武进士3人:堂高祖父阮枢忠、堂曾祖父阮匡衡、祖父阮玉堂,阮元在乾隆朝考中文进士。此后,家族开始从文。有举人、贡生各2名。[2]阮氏能以在武出名的家族中培养出文进士,这和他们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很重要,籍贯在科举中也有着非凡地位。
  在阮元的科举做官历程中,籍贯问题颇有争议,即阮氏曾占籍仪征。阮元晚年在《扬州北湖小志》序中记载:“元但通籍仪征而已,实扬州郡城北湖人也。元家在北湖九龙冈……”[3]阮元出生在扬州旧城府西门白瓦巷,二十岁之前,曾数次移居:花园巷、弥陀寺巷、古家巷、罗湾巷,后来又赴山东、浙江等地做官,晚年致仕居于雷塘,从未长期居住在仪征。
  张监在《阮元年谱》中记载:“祖玉堂,号琢庵,始占籍仪征县,复居郡城。”[4]阮元在《揅经室集》中回忆祖父:“康熙五十年辛卯,占籍仪征乡试,中式武举人。”[5]两者都承认阮玉堂曾占籍儀征的事。1695年,滁州守备阮匡衡将阮氏家族的籍贯全部更改成仪征县大仪乡。也就是说,阮玉堂刚出生(阮玉堂生与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就从籍贯上更改为仪征县,而不再是江都县。十六年后阮玉堂凭仪征籍中武举人。阮氏家族最早以仪征籍取得科举成绩的是阮金堂,为仪征增广生。
  为保住仪征籍贯,距占籍仪征145年后,阮元命人迁阮常生墓。
  阮常生道光十三年(1833)三月二十七日逝于道署,道光二十一年(1840)十二月初五日,阮元让长孙阮恩海把阮常生藏在甘泉白阳山。阮元的祖父、父亲、母亲都是葬于祖墓扬州雷塘,唯独阮常生在去世七年后,移葬仪征。阮常生是阮元的继子,因阮元的原配夫人江氏无子,所以在送江夫人灵柩回扬州时,阮承信便过继了堂房之子阮常生,为江夫人服衰。阮常生的亲族一支,一直埋葬在仪征白阳山。从这一层讲,移葬阮常生也是有道理的。
  清代对籍贯管理严格,顺治二年(1645)礼部对考生科举籍贯规定:“生童有籍贯假冒者,尽行斥革,仍将廪保惩黜。如祖、父入籍在二十年以上,坟墓田宅俱有的据,方准应试。”[6]就是说,考生原先不是本地人,属于后迁来之户,那么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参加本地考试:一、年限上入籍至少二十年;二、在本地有田有宅有坟墓。清代尤其强调这两个条件,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就被视为冒籍,要给与严重处罚。雍正十一年(1733)规定:“江南省崇明、昭文士子,必查明居住外沙,果有庐舍、坟墓可凭,方许入籍赴通州考试。其住居崇、昭地方者,不得以田地在通,妄行冒籍。若外沙并无居庐舍、坟墓。而冒考通籍者,将该童与扶同保结之廪生,一并照例斥革。”[7]可见有无坟墓是审查籍贯的一个重要考量。从阮匡衡将阮氏改为仪征籍起,至阮元这一辈已是五代。古代讲究五服之内与五服之外,如果阮元这一支再没有在仪征的坟墓,将被取消仪征籍。
  于是,迁阮常生墓,可保仪征的籍贯。
  清朝政府把县学分成为大、中、小学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录取不同名额的秀才。仪征县县学原本等级很低,康熙二十八年(1689)规定的学额是:府学二十五名,县学大学二十名、中学十六名、小十二名。阮匡衡把阮氏家族的籍贯改成了仪征县大仪乡,虽然仪征县的科举名额比江都县少,但是仪征县相对偏僻,应试人数比江都县少,因而竞争激烈程度相对好些。相较与人才济济的江都县,科举考试竞争激励;人才较少的仪征县,能减轻子孙后代科举考试的竞争压力。雍正二年(1724)下令:凡“人文最盛之州县,提请小学改为中学,中学改为大学,
  大学照府学额录取。”[8]即大学的县学,经过批准,可以每科录取二十五名秀才。
  随着当地士人的努力,仪征县成为人文最盛之州县,县学依府学规制,一科可录取二十五名。仪征县学成为大学,使得读书人有较多的进学机会。因此,阮元为后世子孙留住仪征籍贯。阮元后人阮舜传也说:“当年江都县文化发达,人才济济。而仪征县文人不多,考试标准低一些。祖上报仪征籍,主要是考起来容易一些。”[9]
  二、科举与家族荣耀
  科举成功不但意味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身份跨越,还意味着做官、光宗耀祖。“凡职官,恭遇覃恩,得膺封典,均如其品秩给以诰敕,并推恩于其先。”[10]有了官职,也就有了封赠祖先的条件。清代规定:“五品以上授诰命,六品以下授敕命。一品封赠及三代,二品三品及二代;四品至七品一代;八九品止封本身,不封父母。”[11]男性贵,则子孙父母妻贵,科举是惠及祖宗儿孙之事。
  在清代,读书科举做官只有男子才有这个权利,而皇帝对官员的封赠却不限男女。封赠虽然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却也有等级、品阶之分,和官员的品级相衬。
  这种制度是清王朝对臣子的奖赏方式之一,鼓励官员孝顺、忠誠。
  因阮元故,其家人受封赠情况:乾隆五十五年,乾隆80大寿覃恩,父阮承信封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母林氏赠安人,二伯父阮承义赠儒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二伯母江氏封孺人。嘉庆元年(1796),嘉庆帝即位覃恩,阮元本人授资政大夫,父授资政大夫,母赠一品夫人,祖父阮玉堂赠资政大夫,祖母江氏、汪氏赠淑人。嘉庆四年(1799),高宗纯皇帝尊谥礼成覃恩,父封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加一级,母赠一品夫人。祖父赠荣禄大夫、户部左侍郎,祖母赠一品夫人。道光十四年(1834),阮元致仕,覃恩外祖父赠协办大学士,外祖母俞氏赠一品夫人。   《阮元年谱》中记录了他的家人多次受封赠的情况,而且他的父母长辈还不止一个头衔。比如阮元的父亲阮承信,一生有九个头衔。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阮元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时,阮承信被封为从六品的儒林郎。如表格所示,因为阮承信一直没有出仕,不是吏员出身,所以不能封为宣德郎。官员品级越高,封赠范围越广,由父母、祖父母,伯父、伯母至外祖父母。恩荫,即皇帝推恩于官员之予孙,令其入仕。朝廷对官员的奖励不局限于长辈,还荫及子孙,如阮元长子阮常生恩荫为二品荫生,阮孔厚以嫡子身份恩荫为一品荫生。
  命妇的品阶根据其夫君或儿子的官职大小而定,妇人可以因子封赠,也可以因夫封赠。父亲的官职高于儿子官职时,嫡母从父官,生母从子官。阮元继妻孔璐华,被封为二品夫人。阮元妾室刘文如只能因儿子阮祜封为五品宜人,阮祜的妻子因丈夫被封为钱宜人。側室唐庆云去世后由阮祜请封庶母为六品安人。
  诰敕在当时很受看重,不仅仅是一种荣耀的象征,在政治、经济、文化甚至日常的服饰、车马中都可以享受很多特权,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清代仪征阮氏,通过自身的发奋努力和家族力量,在政治与学术上取得一席之地。做官之后,光宗耀祖,荣归故里。为官任上,奖励学子,发展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关心民瘼,体恤百姓;致仕后,服务家乡。正是几代人的不懈奋斗,使阮氏一个外来家族,在扬州崛起。
  注释:
  [1]张杰:清代科举家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1页.
  [2]武明军.清代扬州府科举研究[D].扬州大学,2012.第34页.
  [3]阮元.扬州北湖小志序,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第391页.
  [4][清]张监等撰 黄爱平点校.阮元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95,第1页.
  [5]太府君行状,揅经室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3.第357页.
  [6][清]昆冈 刘启端.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四三),续修四库全书(第80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239页.
  [7][清]昆冈 刘启端.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四三),续修四库全书(第800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第244页.
  [8][清]允裪.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第三十一卷),四库全书(第61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256页.
  [9]阮衍喜.阮元籍贯正[J].扬州师院学报,1986.第158页.
  [10][清]允裪.欽定大清会典则例(第七卷),四库全书(第61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88-89页.
  [11][清]允裪.钦定大清会典则例(第七卷),四库全书(第619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89页.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东汉末年是一个动乱的年代,道家、佛教的兴起,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强烈冲击,儒家思想的地位已经不如西汉那样稳固。《古诗十九首》受道家影响颇深,道家关注生命,追求精神自由,这些思想在《古诗十九首》之中都有所体现,其中对于生命的关注和追求及时行乐表现的最为深刻,也最為频繁。儒与道两种思想交织于诗歌之中,也必然存在着冲突与矛盾。  【关键词】:生命意识,及时行乐,儒道矛盾  (一)强烈的生命意识
期刊
【摘要】: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幸福观“包含着人的价值渴望与价值追求,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认识结果。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是可以塑造、培养与提升的,幸福观体现、展示并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他们的幸福观不仅影响自身的发展和未来,也对我国的进步和发展起到直接的作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相关学科,对大学生幸福观的
期刊
【摘要】:民国由满清过渡而来,它的官僚阶层当然要以清末的官僚为基础。而处于清末民国时期的士大夫阶层,面对天下大乱的形式,审时度势,于历史浮沉中或退或进,自有抉择,他们的抉择既可以反映时代更替的历史,也反映了各自之间不同的心理。  【关键词】:民国;清吏;态度;行动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议和一直绵延至1912年,直到2月,清帝退位,后来袁世凯成为大总统,满清民国的鼎革才逐渐完成。民国由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对五代孟知祥修筑成都羊马城的事件进行了考述,并通过考察五代羊马城的形制、方位等,指出了当时的政治、军事背景以及孟知祥筑城的用心。  【关键词】:成都;羊马城;方位;原因  之前,由于相关文献对成都羊马城的记载有差异,许多史料包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只是对成都羊马城笼统以“成都城”概括之。由于资料不足,以及成都羊马城城址尚无考古发现,所以前人所做的专门研究较少。本文拟在
期刊
【摘要】:福州船政局是我国最早的近代造船工业,是洋务运动中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办者左宗棠等人,是当时中国精英阶层典型代表。通过分析福州船政局在创办思想上对西学东渐思潮的继承与发展,介绍船政局重要人物的思想,研究近代史上中国精英阶层社会心态的变化,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心态;西学东渐;福州船政局  一.船政局创办的社会心态背景  (一)救亡图存的迫切需要  晚清时的中国在日新月异的近
期刊
【摘要】:在全球化的今天,资本已经成为主体性存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资本的主体性质。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资本的内涵、资本的主体性特征、资本获得主体性的原因和资本主体的目的进行分析,并引申出资本主体性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主体性  一、资本的内涵及其主体性特征  (一)资本的内涵  在物质实体上,是过去劳动的凝结和物化,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物质财富。资本不
期刊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在内容上,它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揭示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把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科学总结和概括,使之上升为理论,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它把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成中国的民族形式。即根据中国的民族特点,运用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
期刊
【摘要】:孔子的美善关系思想是一个充满矛盾对立的,多層次、多侧面的复杂体系。其美善关系的主导观念上重善轻美,他认识到了美、善在一定层面上的矛盾对立性,但最终他追求美善和谐统一的理想。  【关键词】:孔子;美;善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大量的对于美善关系的言论,尽管孔子并没有刻意的讨论美与善的关系,但在他的这些言论以及行为中,其美善关系却以直接、间接地方式表现出来。  一、孔子之美善  在人类的早期
期刊
【摘要】: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决定了近代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首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其次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另外,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
期刊
【摘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全面而又深刻的变革,在这变革的进程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尖锐,工具理性凸起膨胀,而传统文化的脉络却日益纤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整个社会乃至校园出现生命的困惑、焦虑和迷失的生命问题,诸如黄洋事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宿射命案事件等诸多高校的生命安全事件。为此,传统的生命伦理思想又重新被人们所正视。先秦儒家生命教育思想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