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散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名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组加用生脉散,3月为1疗程。检测治疗前后FPG、2hPG、HbAlc、FINS、TNF-a、IL-6、IL-10,计算HOMA-IR。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lc、HOMA-IR、TNF-a及IL-6均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机制实现的。
关键词:生脉散;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发病机理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气阴两虚。西医学中的炎症学说认为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的炎症疾病,许多促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该课题根据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用益气养阴代表方剂生脉散治疗T2DM,观察生脉散对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 年6月该院T2DM患者60例,中医证型均为气阴两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8)岁;糖尿病病程(6.25±3.6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 43~74 岁,平均(56±9)岁;糖尿病病程(6.42±3.78)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 年 WHO T2DM诊断标准[1],HOMA-IR >2.69诊断为胰岛素抵抗[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3],并经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进行并意见一致。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有心、肝、脑、肾严重疾病;年龄<18岁或>75岁的患者、哺乳期妇女;资料数据缺失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二甲双胍肠溶片(0.5g,口服,1天3次)。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上加用生脉散颗粒(由上海中药制药一厂配制,相当于生药剂量为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每日1 剂冲水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均餐前口服。2组均以3月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隔夜禁食8-10h,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FINS×FPG/22.5)。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FPG、2hPG,放免法测FINS,ELISA 法测TNF-a、IL-6、IL-10。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hPG 及HbAlc明显下降(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FPG、2hPG 及HbAlc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2组FPG、2hPG 及HbAlc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HbAlc(%) FPG(mmol/L) 2hPG(m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98±0.75 6.13±0.66#▲△ 11.03±3.12 6.75±2.78#▲△ 13.28±2.75 9.56±3.17#▲△
对照组 7.89±0.83 6.96±0.72# 10.87±2.95 7.45±2.16# 12.32±3.24 10.73±2.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 △P<0.05
2.2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HOMA-IR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2组FINS 和HOMA-IR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组别 FINS(mIU.L-1) HOMA-IR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4.12±6.34 11.17±2.62#▲△ 7.34±1.56 4.53±1.77#▲△
对照组 13.73±3.52 12.25±3.72# 7.91±1.25 6.74±1.5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2.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NF-a、IL-6降低(P<0.05或 P<0.01),IL-10升高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TNF-a、IL-6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2组TNF-a、IL-6、IL-10治疗前后的变化(n=30,ng•L-1, ±s)
组别 TNF-a IL-6 IL-1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5.37±11.06 10.85±9.16#▲△ 7.23±4.15 6.24±3.56#▲△ 18.16±2.05 20.85±2.14
对照组 14.98±10.76 12.43±10.93# 7.45±5.32 6.85±4.73# 17.97±2.58 20.77±2.0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3 讨论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多肽通过刺激葡萄糖氧化的脱氢酶的活性,可使糖的氧化作用增强,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麦冬所含甾体总甙也具有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肝糖元合成之功效。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减少糖异生。王景学等[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加用生脉散的治疗组在改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现出生脉散对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治疗确有较好的运用价值。
该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下降,糖代谢方面效果明确;2)生脉散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TNF-a、IL-6有抑制作用,对抗炎因子IL-10有提高作用;(3)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生脉散能改善糖代谢、改善T2DM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炎机制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C]. In:Report of a WHOConsultation. WHO / NCD / NCS /99. 2. Geneva:WHO,1999.
[2] 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3-234.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4] 王景学,宋建新.生脉散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1):60-61.
作者简介:吴小慧,(1978—),女(汉族),湖南衡南人,主治医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关键词:生脉散;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发病机理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气阴两虚。西医学中的炎症学说认为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的炎症疾病,许多促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该课题根据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用益气养阴代表方剂生脉散治疗T2DM,观察生脉散对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 年6月该院T2DM患者60例,中医证型均为气阴两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8)岁;糖尿病病程(6.25±3.6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 43~74 岁,平均(56±9)岁;糖尿病病程(6.42±3.78)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 年 WHO T2DM诊断标准[1],HOMA-IR >2.69诊断为胰岛素抵抗[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3],并经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进行并意见一致。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有心、肝、脑、肾严重疾病;年龄<18岁或>75岁的患者、哺乳期妇女;资料数据缺失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二甲双胍肠溶片(0.5g,口服,1天3次)。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上加用生脉散颗粒(由上海中药制药一厂配制,相当于生药剂量为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每日1 剂冲水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均餐前口服。2组均以3月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隔夜禁食8-10h,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FINS×FPG/22.5)。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FPG、2hPG,放免法测FINS,ELISA 法测TNF-a、IL-6、IL-10。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hPG 及HbAlc明显下降(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FPG、2hPG 及HbAlc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2组FPG、2hPG 及HbAlc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HbAlc(%) FPG(mmol/L) 2hPG(m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98±0.75 6.13±0.66#▲△ 11.03±3.12 6.75±2.78#▲△ 13.28±2.75 9.56±3.17#▲△
对照组 7.89±0.83 6.96±0.72# 10.87±2.95 7.45±2.16# 12.32±3.24 10.73±2.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 △P<0.05
2.2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HOMA-IR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2组FINS 和HOMA-IR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组别 FINS(mIU.L-1) HOMA-IR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4.12±6.34 11.17±2.62#▲△ 7.34±1.56 4.53±1.77#▲△
对照组 13.73±3.52 12.25±3.72# 7.91±1.25 6.74±1.5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2.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NF-a、IL-6降低(P<0.05或 P<0.01),IL-10升高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TNF-a、IL-6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2组TNF-a、IL-6、IL-10治疗前后的变化(n=30,ng•L-1, ±s)
组别 TNF-a IL-6 IL-1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5.37±11.06 10.85±9.16#▲△ 7.23±4.15 6.24±3.56#▲△ 18.16±2.05 20.85±2.14
对照组 14.98±10.76 12.43±10.93# 7.45±5.32 6.85±4.73# 17.97±2.58 20.77±2.0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3 讨论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多肽通过刺激葡萄糖氧化的脱氢酶的活性,可使糖的氧化作用增强,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麦冬所含甾体总甙也具有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肝糖元合成之功效。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减少糖异生。王景学等[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加用生脉散的治疗组在改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现出生脉散对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治疗确有较好的运用价值。
该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下降,糖代谢方面效果明确;2)生脉散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TNF-a、IL-6有抑制作用,对抗炎因子IL-10有提高作用;(3)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生脉散能改善糖代谢、改善T2DM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炎机制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C]. In:Report of a WHOConsultation. WHO / NCD / NCS /99. 2. Geneva:WHO,1999.
[2] 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3-234.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4] 王景学,宋建新.生脉散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1):60-61.
作者简介:吴小慧,(1978—),女(汉族),湖南衡南人,主治医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