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益火补土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8例病例,给予益火补土法治疗,将中药汤剂煎煮后,分两次口服,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疗程。结论 经1~3个疗程治疗,治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结论益火补土法治疗脾肾阳虚型复发性口疮效果显著。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脾肾阳虚;益火补土法;中医药疗法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以口腔黏膜反复发生溃疡为临床表现的病证。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具有周期性、复发性以及自限性等特点。中医多从“火热”论治。笔者在临床上常遇到复发性口疮患者见脾肾阳虚之象.,辩证运用益火补土法施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口疮病人中选取18例,年龄在37~67岁,平均50岁;男性7例,女性11例;50以下8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直径3~5mm的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疮面中心凹陷,周围伴充血,可见于舌体、舌缘、舌下、舌系带和颊粘膜,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此起彼伏,缠绵难愈。女性亦有跟月经周期有关。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纳谷不香,大便时有溏泄,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沉细或细弱。全部病例在病程中均以维生素C、B2以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部分口服清火解毒类中药或中成药,病情无缓解。
1.2 治疗方法
附子理中汤合封髓丹化裁。药选:制附子9g,党参15g,干姜(炮)6g,甘草(炙)6g,白术15g,黄柏(盐水炒)9g,缩砂仁(后下)6g,肉桂6g,茯苓12g。肿痛明显者加黄芩9g,通草4g;疮面凹陷,色苍白者加炙黄芪30g,柴胡9g,白芨10g;畏寒肢冷者加红参6g;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12g,山茱萸12g,黄精12g;舌苔厚白者加佩兰6g,沉香(后下)6g。与月经周期相关之病患或病程较长的加活血之品。
嘱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保暖,心理调节。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好转: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轻。未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结果 18例患者中,疗程短者一个月,长者5个月,治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达88.9%。
3 讨论
复发性口疮属于祖国医学“口疮”“口疳”等范畴。其临床表现相似,但究其发病原因却迥然不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均可导致,治疗上多以抗炎、消肿、止痛、补充维生素、激素治疗,但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令患者痛苦不堪。中医认为该病多以“火热”、“阴虚”立论,认为本病多由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湿热等所致,脾肾阳虚者较少论及。《景岳全书》云:“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在《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在命门学说兴起后,益火补土成为医命门之火即温补脾肾的一种方法[1]。现代中医临床学家们在益气升阳、培补肾阳、温中健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笔者在临床上对口疮患者以附子理中丸和封髓丹[3]温补脾肾,收到较好疗效。附子理中方出自宋·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方中干姜大辛大热,以温中祛寒;熟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破阴逐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苦温,益气健脾;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又解附、姜之峻,兼和诸药。封髓丹出自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其中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二方合用,共奏益火补土之功。
参考文献:
[1] 梁海凌.试析益火补土法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5):14
[2] 蒋俊涛,丁涛.复发性口疮治疗宜用温热药[J].辽宁中医杂志,2010,3:467-468
[3] 马远新.加减封髓丹效用举偶[J].光明中医,2012,3:561
作者简介:束玢,性别,女,籍 贯,江苏丹阳,民族,汉族,工作单位,丹阳市访仙镇卫生院,单位级别:一级甲等,所在科室,中医科,学 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出生日期,1978.09,现在职称,副主任中医师,专 业,中医内科。
关键词:复发性口疮;脾肾阳虚;益火补土法;中医药疗法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以口腔黏膜反复发生溃疡为临床表现的病证。好发于唇、颊、舌缘等、具有周期性、复发性以及自限性等特点。中医多从“火热”论治。笔者在临床上常遇到复发性口疮患者见脾肾阳虚之象.,辩证运用益火补土法施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10月在我院中医科门诊口疮病人中选取18例,年龄在37~67岁,平均50岁;男性7例,女性11例;50以下8例,50岁以上10例;病程在6个月~5年之间,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直径3~5mm的溃疡,圆形或椭圆形,疮面中心凹陷,周围伴充血,可见于舌体、舌缘、舌下、舌系带和颊粘膜,以疼痛为主要症状。此起彼伏,缠绵难愈。女性亦有跟月经周期有关。伴有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纳谷不香,大便时有溏泄,舌体淡胖,边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象沉细或细弱。全部病例在病程中均以维生素C、B2以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部分口服清火解毒类中药或中成药,病情无缓解。
1.2 治疗方法
附子理中汤合封髓丹化裁。药选:制附子9g,党参15g,干姜(炮)6g,甘草(炙)6g,白术15g,黄柏(盐水炒)9g,缩砂仁(后下)6g,肉桂6g,茯苓12g。肿痛明显者加黄芩9g,通草4g;疮面凹陷,色苍白者加炙黄芪30g,柴胡9g,白芨10g;畏寒肢冷者加红参6g;腰膝酸软者加桑寄生12g,山茱萸12g,黄精12g;舌苔厚白者加佩兰6g,沉香(后下)6g。与月经周期相关之病患或病程较长的加活血之品。
嘱患者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保暖,心理调节。
2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口腔溃疡愈合,局部无不适感。好转:口疮虽然时有复发,但数量减少,程度减轻。未愈:口疮症状及溃疡无明显变化。
结果 18例患者中,疗程短者一个月,长者5个月,治愈9例,好转7例,无效2例,治愈率50%,总有效率达88.9%。
3 讨论
复发性口疮属于祖国医学“口疮”“口疳”等范畴。其临床表现相似,但究其发病原因却迥然不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系统疾病及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以及微量元素缺乏等均可导致,治疗上多以抗炎、消肿、止痛、补充维生素、激素治疗,但病情反复,病程较长,令患者痛苦不堪。中医认为该病多以“火热”、“阴虚”立论,认为本病多由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脾胃湿热等所致,脾肾阳虚者较少论及。《景岳全书》云:“口舌生疮,固多由上焦之热;治宜清火,然有酒色劳倦过度,脉虚而中气不足者,又非寒凉可治,故虽久用清凉,终不见效,此当察其所由,或补心脾,或滋肾水……”。在《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中说:“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在命门学说兴起后,益火补土成为医命门之火即温补脾肾的一种方法[1]。现代中医临床学家们在益气升阳、培补肾阳、温中健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笔者在临床上对口疮患者以附子理中丸和封髓丹[3]温补脾肾,收到较好疗效。附子理中方出自宋·陈师文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切沉寒痼冷,并皆治之。”方中干姜大辛大热,以温中祛寒;熟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破阴逐寒;人参甘而微温,补气健脾;白术苦温,益气健脾;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缓急止痛,又解附、姜之峻,兼和诸药。封髓丹出自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方由黄柏,砂仁,甘草组成,其中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黄柏之苦和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二方合用,共奏益火补土之功。
参考文献:
[1] 梁海凌.试析益火补土法的理论内涵及临床应用[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2,29(5):14
[2] 蒋俊涛,丁涛.复发性口疮治疗宜用温热药[J].辽宁中医杂志,2010,3:467-468
[3] 马远新.加减封髓丹效用举偶[J].光明中医,2012,3:561
作者简介:束玢,性别,女,籍 贯,江苏丹阳,民族,汉族,工作单位,丹阳市访仙镇卫生院,单位级别:一级甲等,所在科室,中医科,学 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医临床,出生日期,1978.09,现在职称,副主任中医师,专 业,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