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408-01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水疱和神经痛为主要特点,二味拔毒散中药古方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剂,我们从2012年7月至今,用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采用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局部有大水疱、脓疱及糜烂者除外,皮疹累计口腔及生殖器粘膜者除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冷茶水调,棉签涂搽患处,一日两次;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涂搽一日两次;两组病例均予阿昔洛韦0.25 q8h、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氨氛曲马多止痛,每天分别观察记录皮损情况。
1.2.2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确定带状疱疹痊愈指征水疱干涸结痂,痂壳脱落,无糜烂、溃疡,疼痛完全消失或逐渐减轻至消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用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皮疹情况比较
两组水疱干涸时间比较U=6.06≥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痂壳脱落时间比较,U=5.05≥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疼痛减轻时间比较U=2.28≥1.96,P<0.05,有差异,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U=9.32≥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
2.3 预后 对照组3例有脓疱形成,其中2例形成浅溃疡。
2.4 不良反应 两组外涂药均无出现局部瘙痒等过敏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无大水疱、无糜烂的患者我科一直使用我院自制炉甘石洗剂外涂,但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水疱干涸较慢、甚至转为脓疱,形成溃疡,二味拔毒散是文献报道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使用较多的外用药物,临床疗效肯定[4],经临床验证使用二味拔毒散组患者在水疱干涸及痂壳脱落时间上明显短于炉甘石洗剂组,意外的是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缩短疼痛时间,这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感染、溃疡的形成,也可以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二味拔毒散方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原书记载:“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又称“上二味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自止,红肿自消”。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婴儿湿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及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等疾病,疗效较为满意。其具体治疗机理如何?单独使用二味拔毒散临床疗效如何?雄黄有毒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在以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5
[2]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E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6.
[4] 陈松筠. 二味拔毒散治湿疹及带状疱疹.中医杂志,1965,11:28-29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皮肤水疱和神经痛为主要特点,二味拔毒散中药古方是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剂,我们从2012年7月至今,用二味拔毒散外用治疗带状疱疹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 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住院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1】。采用单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45-75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轻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局部有大水疱、脓疱及糜烂者除外,皮疹累计口腔及生殖器粘膜者除外。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试验组予二味拔毒散(雄黄、白矾)冷茶水调,棉签涂搽患处,一日两次;对照组予炉甘石洗剂涂搽一日两次;两组病例均予阿昔洛韦0.25 q8h、维生素B1、B12营养神经,氨氛曲马多止痛,每天分别观察记录皮损情况。
1.2.2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病学》[3],确定带状疱疹痊愈指征水疱干涸结痂,痂壳脱落,无糜烂、溃疡,疼痛完全消失或逐渐减轻至消失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用U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皮疹情况比较
两组水疱干涸时间比较U=6.06≥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痂壳脱落时间比较,U=5.05≥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
2.2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
两组疼痛减轻时间比较U=2.28≥1.96,P<0.05,有差异,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U=9.32≥2.58,P<0.01,有显著性差异.
2.3 预后 对照组3例有脓疱形成,其中2例形成浅溃疡。
2.4 不良反应 两组外涂药均无出现局部瘙痒等过敏反应。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对于无大水疱、无糜烂的患者我科一直使用我院自制炉甘石洗剂外涂,但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水疱干涸较慢、甚至转为脓疱,形成溃疡,二味拔毒散是文献报道中医治疗带状疱疹使用较多的外用药物,临床疗效肯定[4],经临床验证使用二味拔毒散组患者在水疱干涸及痂壳脱落时间上明显短于炉甘石洗剂组,意外的是还可以减轻疼痛和缩短疼痛时间,这可以有效避免局部感染、溃疡的形成,也可以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二味拔毒散方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原书记载:“此散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痱等疾,甚效。”又称“上二味为末,用茶清调化,鹅翎蘸扫患处,痒痛自止,红肿自消”。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在临床中运用本方治疗婴儿湿疹、带状疱疹、接触性皮炎、毛囊炎及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炎等疾病,疗效较为满意。其具体治疗机理如何?单独使用二味拔毒散临床疗效如何?雄黄有毒对人体是否有害?需要在以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15
[2]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EM].4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396.
[4] 陈松筠. 二味拔毒散治湿疹及带状疱疹.中医杂志,1965,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