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书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香”一词,古已有之。原指古人为防蠹虫咬食书籍,便在书中放置一种芸香草,这种草有一种清香之气,夹有这种草的书籍打开之后清香袭人,故而称之为“书香”,后常常被人们引申为读书风气。
  阅读所品味出的书香,是源自心灵的味道。是世间的人情冷暖,是豐富的道德情操,是悠久的文化传承,是壮丽的大好河山……每一本书,诉说的是一个故事,一种情怀。而每一个故事包含着不同的酸甜苦辣,每一种情怀包含着不同的理想!所以,我尊重每一本书,努力地去读懂它,品味它的那份真诚。
  古有“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今有“人生因书香而精彩,生命因书香而富有”。古有读书者悬梁刺股,凿壁借光,而今亦有“厕所被窝读书者”,这是对知识的渴望,亦是对生命的尊敬。不能说人生会因为没有读书而毫无意义,但可以确定人生会因为读书而绚丽多彩,人生的道路上,读书是一件多么高雅、多么纯洁的事情啊。
  上学时,最欢欣雀跃的日子,莫过于发新书的那天。崭新的课本,新鲜的知识……尤其是新书那特有的油墨香,格外吸引人。我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开书,一头扎进其中,使劲地闻,怎么也闻不够。我还会找来挂历纸,仔细地给新课本包上书皮,仿佛这样就能把书香长久地保存。有了书香的陪伴,一整个学期的学习都变得令人沉醉。
  高希均说“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者苦思的刹那,世界上最自得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读书让你与智者对话,与圣贤深交,增长才智,陶冶情操。读《上下五千年》,让你与历史进行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读屈原,让你知晓《离骚》的唯美和屈原坚持“美政”的理想、不附邪恶势力的自爱精神以及对自己国家至死不渝的忠诚;读司马迁的《史记》,让你领略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旷世巨著;读《庄子》,让你的心境如澄碧秋水;读李清照词,让你感觉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壮;读李白诗,让你体会到“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的欣喜;读张义生,让你知道了周文雍与陈铁军为革命事业在刑场上发出的“让反动派的枪炮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的视死如归的壮举……夜深人静,独坐书房,斜躺藤椅,手捧香茶,孤灯相伴,任思绪飞翔,何尝不是一种高雅的快乐!
  法国学者莫罗瓦曾说过:“当今的文明是我们前人世世代代知识和经验的结晶。要想享有它,就要阅读。图像,虽能清楚地解说一篇文章,却不适宜培养思维能力。电影和教课一样,放映完毕,也就销声匿迹了,过后想再查看它,很不容易。而书籍,却是我们最好的终身伴侣。”
  淡淡的墨香像淘气的精灵一样,在鼻翼前挑逗,让我们捧起了书,就再也放不下。那里,有江河大海的气息,有尘土月光的痕迹,有悲欢离合的滋味……心沉下去,情浮上来,眼睛打开了去,那或苦闷,或欢畅,或蹙眉,或拍案的万千气象都奔涌而来。安静地坐在书桌前,看风起云涌,读花开花落,这是一种怎样的物我两忘境界啊!
  读书是一种修行,一种享受,它带给我们的是隽永的感受,恒久的动力,以及心灵的和平与精神的慰藉。当然,要做到这些,还需自我改变,也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读书的氛围。我们需要更多的图书馆、更多的阅读空间、更便捷的取阅方式,只有当我们真正体会了阅读的乐趣,而书籍又唾手可得时,我们才能做到:书香随身,书香随心。
  读书如品茗,滋味在其中。古人云:“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无论是在春花秋月之时,抑或柳絮飘飞之季;无论是伴着蝉鸣蛙鼓之乐,还是伴着细雨婆娑之声,读书都会使我们感到神清气爽,心境澄然。北宋程颐曾说:“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如品茗,苦涩中充满甘甜,清淡中渗着芳香,令人回味无穷。书中那些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会在不知不觉间弥漫心中。
  因此,在快节奏的当下,我们要逐渐培养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读书,润心养性,使人生得到升华,让心灵得到抚慰。
  书香大抵就是这样,悠远绵长,虽无形却能幻化为万形,人们的智慧、精神、力量、谈吐、胸襟、气质无一不源自于此。
  因为读书,你会获得潜移默化的改变,让你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让你“腹有诗书气自华”,让你真切感受到“读书,充盈生命的喜悦”,让你变得更加优雅、更加理性,进而充满爱心地去看待这个世界,真正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王朝末期,往往政治腐败,君不像个君,臣不像个臣,导致民不聊生,起义不断爆发。也在此时,一些有思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和政治家,不愿随波逐流,更不愿看到国家走向衰亡,他们著书立说,指出朝廷的弊病,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受到重用,为挽救时局贡献力量。东汉后期崔寔的《政论》就是这样一本针砭时弊的书。令人敬仰的崔寔  崔定,字子真,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后期著名政论家、农学家。他出身于世家大族
期刊
当基本的温饱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开始寻求饮食上的更高享受。于是,酒诞生了。  我国酿酒的历史悠久。甲骨文中就有“酒”字,主要有两种写法:一种由“水”和“酉”组成,“水”表示酒是液体,“酉”表示盛酒的容器,同时也表示“酒”的读音与之接近;另一种甲骨文字形中间也是“酉”,两侧的线条表示溢出的酒液。金文的“酒”干脆就用“酉”的字形,也就是说,曾经有一段时期,“酉”和“酒”是通用的。后来,“酉”主要被借去
期刊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a,曰吴君隐之b,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c。试使夷齐饮d,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e,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f,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g,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
期刊
《吕氏春秋·离俗览·贵信》  齐桓公伐鲁,鲁人不敢轻战,去鲁国五十里而封之b,鲁请比关内侯以听c,桓公许之。曹翙谓鲁庄公曰d:“君宁死而又死乎e?其宁生而又生乎?”庄公曰:“何谓也?”曹翙曰:“听臣之言,国必广大,身必安乐,是生而又生也。不听臣之言,国必灭亡,身必危辱,是死而又死也。”庄公曰:“请从。”  于是明日将盟,庄公与曹翙皆怀剑至于坛上f。庄公左搏桓公,右抽剑以自承g,曰:“鲁国去境数百里
期刊
曾子问听狱之术。孔子曰:“其大法有三焉:治必以宽,宽之之术,归于察。察之之术,归于义。是故听而不宽,是乱也;宽而不察,是慢也;察而不中义,是私也。私则民怨。故善听者,言不越辞,辞不越情,情不越义。《书》曰:‘上下比罚,无僭乱辞。’”(《刑论》)  曾子问审理狱讼的方法。孔子说:“大的原则有三个方面:治理百姓一定要宽宏,对待百姓宽厚的方法在于体察民情,体察民情的根本在于义。因此,听取诉讼却不宽容是扰
期刊
《史记·五帝本纪》中,太史公自述在各地考察“五帝”传说的情形:“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又对照文献记载,以为“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于是感叹:“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可见,司马迁的史学调查和史学思考,非常重视对民间口述资料中文化信息的采集。司马迁所关心的,还有“谣”“谚”。  民谣是民众心声的
期刊
美国著名史学家史景迁曾写有《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一书,书中的主人公张岱,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传世作品很多,我们熟知的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琅嬛文集》等。他还编纂了一本颇有特点的百科全书,即《夜航船》。  一、从浮华到苍凉:张岱的一生  (一)家世  张岱,一名维
期刊
中国哲学是一种有着大用的智慧之学,学习中国哲学,一是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智慧。智慧是浓缩了的思想,是思想的升华,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来看待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太抽象玄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则大谬矣。  《庄子》中记载了这样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有一天,庄子和他的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看见一棵大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高耸云端。庄子忍不住问树旁
期刊
生成盏里水丹青,巧画工夫学不成。  却笑当时陆鸿渐,煎茶赢得好名声。  ——[唐]释福全《汤戏》  别看我是一名茶文化工作者,可与人约着谈事时,却还是首选咖啡馆。倒不是本人“吃里扒外”,只是咖啡馆优点实在不少。其一,数量众多。几乎每一个大商场,都会有若干家咖啡馆。就近选一家,方便快捷。其二,价格适中。咖啡一杯要二三十块钱,虽说算不上便宜,但也能为一般人所接受。其三,简便快捷。有时候约人去茶馆谈事,
期刊
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古人尊孔子为“圣人”“至圣先师”等。孔子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情操,还有学贵力行、躬行践履的精神,他以勤奋学习、勤勉修身、改造社会为己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知识,创立了儒家学派。“学而时习之”——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期望自己的学术、学说能够用世,指导当时的社会实践。如果自己的信念能够变成现实,那一定是令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