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加强德育劳动,是回归人之本质、回归学生的自身的主题教育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发现自我,通过双手改变和创造自己的生活。小学低段是劳动意识启蒙、生活自理的学习、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乐趣感知的关键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开展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同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智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36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要求中,提出“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例如教材中“小朋友在路口统计各种车辆数量”、“小朋友分发各种食物(橘子、香蕉、糖果、果冻、酸奶、糖果、火腿肠等”、“厨师制作小笼包”、“师生布置教室”、“面包师烤制面包”、“小朋友参加植树”、“工人挖水沟”等。这些劳动教育素材中涉及到的劳动种类和劳动者极其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与价值。
一、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的生活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韧精神的培养都得益于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在教材设计中,在数学文化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历史过程中,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教材中呈现的“你知道吗?”开始,最初人们是用石子计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了算筹,开始用一些木棍等替代。渐渐的人们的计数方式用摆珠子来代替,最后慢慢改进成了现在的算盘。学生初步感受算盘,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算盘这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欣赏各种算盘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算盘,知道了它的历史背景,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通过课外资源的的拓展与补充,发现更多劳动价值的奥秘。
二、开展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进步,是人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和创造生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感受到劳动人民创造的美好价值,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带领学生畅游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整理房间”这一主题内容,学生通过在观察、思考、同伴交流中感受并积累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经验。学生在整理凌乱的房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并通过对物品的动手分类,使的凌乱的房间变得整齐有序,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设计学生动手分一分厨房餐具的摆放,整理淘淘的房间等活动,把原本凌乱不齐的房间变得干净、整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意识,感受劳动过后的喜悦。通过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与现实相结合,增强学生与劳动人民生活的距离,感受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生活的价值。将数学学习与劳动创造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价值。
三、通过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精彩的世界和幸福的生活。劳动让世界更加美好,“生活中的数学”更是完美的体现劳动人民通过智慧的双手利用创造出蕴含数学奥秘的艺术美和数学美,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到劳动中收获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教材中提供的剪纸素材,剪纸是我国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这些漂亮剪纸里有些轴对称图形。在“小小设计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图案是经过哪些运动变换而成。通过学习和研究去设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先给学生呈现素材,接着让学生感受图形与运动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化,通过小组的展示交流,让学生试着丰富设计自己的作品,最后展示出相对成熟的成果。通过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展示劳动人民的窗花艺术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美。
总结: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艰苦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展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用劳动的源泉浇灌勤奋的幼苗,必将绽放出绚烂亮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林占盛.小學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名师在线,2020(36):9-10.
[3]朱术磊.智慧·价值·文化:劳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生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9-21.
关键词:小学数学;劳动教育;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2-336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要求中,提出“德智体美劳”总体要求,丰富了党的教育方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劳动教育情境和素材例如教材中“小朋友在路口统计各种车辆数量”、“小朋友分发各种食物(橘子、香蕉、糖果、果冻、酸奶、糖果、火腿肠等”、“厨师制作小笼包”、“师生布置教室”、“面包师烤制面包”、“小朋友参加植树”、“工人挖水沟”等。这些劳动教育素材中涉及到的劳动种类和劳动者极其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价值与意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机的渗透劳动教育的内容与价值。
一、借助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的生活的重要保证。习总书记指出,“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韧精神的培养都得益于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辛勤劳动并以此为荣。在教材设计中,在数学文化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历史过程中,来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人教版的教材中呈现的“你知道吗?”开始,最初人们是用石子计数,随着时间的变化,出现了算筹,开始用一些木棍等替代。渐渐的人们的计数方式用摆珠子来代替,最后慢慢改进成了现在的算盘。学生初步感受算盘,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算盘这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欣赏各种算盘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学习认识算盘,知道了它的历史背景,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的智慧,通过课外资源的的拓展与补充,发现更多劳动价值的奥秘。
二、开展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推动社会进步,是人为之最本质最显著的特征。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不断发现自我,通过自己的双手改变和创造生活。数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丰富的教学素材有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感受到劳动人民创造的美好价值,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带领学生畅游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中,教材设计了“整理房间”这一主题内容,学生通过在观察、思考、同伴交流中感受并积累分类与整理的方法与经验。学生在整理凌乱的房间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到了分类的标准,并通过对物品的动手分类,使的凌乱的房间变得整齐有序,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设计学生动手分一分厨房餐具的摆放,整理淘淘的房间等活动,把原本凌乱不齐的房间变得干净、整洁。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意识,感受劳动过后的喜悦。通过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生活日常,与现实相结合,增强学生与劳动人民生活的距离,感受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生活的价值。将数学学习与劳动创造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感受到劳动创造的价值。
三、通过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让我们创造出了这个精彩的世界和幸福的生活。劳动让世界更加美好,“生活中的数学”更是完美的体现劳动人民通过智慧的双手利用创造出蕴含数学奥秘的艺术美和数学美,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观察和判断的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切身感受到劳动中收获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教材中提供的剪纸素材,剪纸是我国一种悠久的民间艺术,这些漂亮剪纸里有些轴对称图形。在“小小设计师”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图案是经过哪些运动变换而成。通过学习和研究去设计、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在设计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先给学生呈现素材,接着让学生感受图形与运动之间的联系。接着,让学生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化,通过小组的展示交流,让学生试着丰富设计自己的作品,最后展示出相对成熟的成果。通过小小设计师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展示劳动人民的窗花艺术等让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在欣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美,劳动人民的智慧美。
总结:
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也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艰苦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通过数学文化,理解劳动的意义;通过开展数学活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数学之美,感悟劳动创造美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用劳动的源泉浇灌勤奋的幼苗,必将绽放出绚烂亮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3-20.
[2]林占盛.小學数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J].名师在线,2020(36):9-10.
[3]朱术磊.智慧·价值·文化:劳动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内生意义[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