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学生素质测试中语文应用的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测试,不能不说是对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
关键词:融洽;课文教学;分不开;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语文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切不可误认为提高素质教育即提高语文素质。在此,谈一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以避免出现以下偏向:
一、语文学科思想性与工具性应融洽。
且不说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单说工具性,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干什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为了什么 ?一为交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二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服务国家、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最终目的 。语文工具掌握得再纯熟,没有好的思想,难以服务国家、社会,甚至走向反面,用语文工具反对国家,反对人民,对抗社会。我们不愿看到一方面是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是精神的匮乏;一方面是生活的富足,一方面是人生目标的迷失。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学科,不仅是文以载道,而且是在教学中文以入情,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要认识语文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略课文教学。
语文不读课文,犹如数学不讲例题、物理不学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在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情节、内容,串讲、串问,既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又未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是不足取的。重视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通过课文教学,要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个效益。如果把语言训练不落实于学习一篇篇课文 ,主张语文教材取消课文,严格按照语法系统编教材,专注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这恐怕是不妥当的。好的课文文质兼美,体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完全能够担负起陶冶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任务。以往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课文上,而是出在凭借课文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上。
三、不能将学法和教法对立起来。
教学规律,可以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去认识,去探索。不仅重视研究教法,更应重视研究学法,这是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在一个阶段内加强学法研究,也是应当的,问题的关键是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法与学法,严格地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如果只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忽视教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全面的。
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注重训练形式的花样多。
教学中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但形式要为目的服务,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有效地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形式,是我们追求和提倡的。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良好的习惯对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持久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学生素质测试中语文应用的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测试,不能不说是对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的态 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此外,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李宗和(1969-09),男,汉,四川安居,小學教师。
关键词:融洽;课文教学;分不开;学习习惯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也应落实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本民族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因为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到它那里去。”显而易见,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语文教学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教学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切不可误认为提高素质教育即提高语文素质。在此,谈一谈对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以避免出现以下偏向:
一、语文学科思想性与工具性应融洽。
且不说语文学科有很强的思想性,单说工具性,掌握语言文字工具干什么?听说读写。听说读写为了什么 ?一为交际,满足自身生活的需要;二为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而服务国家、社会,促进社会进步是最终目的 。语文工具掌握得再纯熟,没有好的思想,难以服务国家、社会,甚至走向反面,用语文工具反对国家,反对人民,对抗社会。我们不愿看到一方面是物质的丰富,一方面是精神的匮乏;一方面是生活的富足,一方面是人生目标的迷失。语文是具有很强思想性的学科,不仅是文以载道,而且是在教学中文以入情,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要认识语文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语文教学育人的作用。在强调语文工具性的时候,要防止出现淡化思想性、削弱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偏向。
二、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而忽略课文教学。
语文不读课文,犹如数学不讲例题、物理不学定理一样不可思议。在阅读教学中只抓课文的情节、内容,串讲、串问,既消磨了大量的时间,又未落实语言文字训练,是不足取的。重视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通过课文教学,要取得训练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两个效益。如果把语言训练不落实于学习一篇篇课文 ,主张语文教材取消课文,严格按照语法系统编教材,专注语言文字的单项训练,这恐怕是不妥当的。好的课文文质兼美,体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完全能够担负起陶冶思想和训练语言的任务。以往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问题不是出在课文上,而是出在凭借课文训练什么和怎样训练上。
三、不能将学法和教法对立起来。
教学规律,可以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去认识,去探索。不仅重视研究教法,更应重视研究学法,这是教学研究的一大进步。由于以往的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学,因此在一个阶段内加强学法研究,也是应当的,问题的关键是教与学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充分体现。教与学、教法与学法,严格地说是分不开的,我们的实践和研究应当把教法和学法统一起来。如果只注重研究学生的学,忽视教师的教,如果把学法看成一种知识,以为把“法”教给学生,学生就有自学的能力,这种认识和做法也是不全面的。
四、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注重训练形式的花样多。
教学中多种多样的训练形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质量。但形式要为目的服务,不是为了形式而形式。能有效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发展思维,发展语言,有效地培养学习习惯的训练形式,是我们追求和提倡的。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良好的习惯对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学习有积极的影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培养语文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有重要作用。要重视在语文教学中经常、持久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近年来,随着落实素质教育,人们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学生素质测试中语文应用的力度,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引入测试,不能不说是对语文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成功尝试。当然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注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的态 度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特别是在思想上不要急于求成,恨不能在短期内解决多年来积淀下来的所有问题。改革来不得半点浮躁,要扎扎实实,老老实实。此外,语文教学法应树立“大语文”观念,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走向社会,以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李宗和(1969-09),男,汉,四川安居,小學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