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题图让数学教材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恰当使用、灵活处理,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关键词]主题图 价值 情境 合作交流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2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主题图当作创设情境的工具,使用过后便弃之不理,没有真正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呢?
一、深入研读,正确把握主题图的价值
1.认识主题图
要让主题图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认识与了解主题图。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单元主题图与课时主题图;从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生活类主题图、活动类主题图、对话类主题图等。
2.理解图意
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的反映。因此,深入理解主题图的内涵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例如,教学一年级“分一分”一课时,教材呈现商店里的商品货架图,其目的是让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场景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二、恰当使用,合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主题图不仅有外在美,更有表现其自身的内在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1.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运用或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7页有两幅买东西的主题图(略):(1)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了200元钱;(2)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钱,孩子提出问题:“找的钱对不对?”教学中,我结合主题图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一个买东西的场景,从问题“找的钱对不对”入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学会验算的方法。
2.利用主题图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中的许多主题图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教学“认识圆”一课,探索圆的半径与直径的特征时,主题图呈现了三个小朋友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讨论交流的场景。因此,教师可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究中明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三、灵活处理,让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正确理解编者的用意,灵活地使用主题图,让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让主题图“动”起来
教材中的主题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场景或是静止的结论式画面,缺少必要的动态过程、思维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呈现这样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无疑让学生的探究多了一些障碍,多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在理解主题图用意的基础上,将静态呈现的主题图以动态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让学生理解“车轮之所以要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的半径处处相等”时,教师可以将主题图中的椭圆形摩托车轮制成动态课件,让学生理解“圆的半径处处相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他们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由于很多主题图呈现的内容大部分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如果能结合主题图的内容,设计出让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位置”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主题图的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其他同学的位置的同时,弄清如何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总之,新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相信只要教师潜心研究、深入理解、合理运用,主题图一定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让我们一同努力,让主题图带领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责编 杜 华)
[关键词]主题图 价值 情境 合作交流 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2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写时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图,既增加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主题图当作创设情境的工具,使用过后便弃之不理,没有真正发挥主题图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呢?
一、深入研读,正确把握主题图的价值
1.认识主题图
要让主题图真正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认识与了解主题图。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从范围来看,可分为单元主题图与课时主题图;从呈现方式来看,可分为生活类主题图、活动类主题图、对话类主题图等。
2.理解图意
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是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的反映。因此,深入理解主题图的内涵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的前提。例如,教学一年级“分一分”一课时,教材呈现商店里的商品货架图,其目的是让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场景进行观察、思考和交流,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二、恰当使用,合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主题图不仅有外在美,更有表现其自身的内在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真正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1.利用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直接运用或结合主题图创设教学情境,从中引出问题,让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例如,三年级上册教材第27页有两幅买东西的主题图(略):(1)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了200元钱;(2)售货员找回给妈妈17元钱,孩子提出问题:“找的钱对不对?”教学中,我结合主题图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一个买东西的场景,从问题“找的钱对不对”入手,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学会验算的方法。
2.利用主题图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中的许多主题图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呈现的。例如,教学“认识圆”一课,探索圆的半径与直径的特征时,主题图呈现了三个小朋友一边动手操作,一边讨论交流的场景。因此,教师可结合主题图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究中明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三、灵活处理,让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主题图作为新教材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正确理解编者的用意,灵活地使用主题图,让主题图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1.让主题图“动”起来
教材中的主题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场景或是静止的结论式画面,缺少必要的动态过程、思维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直接呈现这样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思考,无疑让学生的探究多了一些障碍,多了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因此,教师可以在理解主题图用意的基础上,将静态呈现的主题图以动态的形式出现,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让学生理解“车轮之所以要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圆的半径处处相等”时,教师可以将主题图中的椭圆形摩托车轮制成动态课件,让学生理解“圆的半径处处相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动”起来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他们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由于很多主题图呈现的内容大部分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如果能结合主题图的内容,设计出让学生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既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例如,教学“位置”一课时,教师可根据主题图的内容设计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他们在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以及其他同学的位置的同时,弄清如何用数对来表示位置。
总之,新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相信只要教师潜心研究、深入理解、合理运用,主题图一定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大亮点。让我们一同努力,让主题图带领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前进。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