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教学是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开放式提问是指没有确定答案的课堂提问,是侧重培养求异思维的课堂提问。二者存在着必然联系,创造教学离不开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提问又必然存在于创造性教学活动之中。所以,设计好开放式提问是成功开展创造教学的重要环节。
创造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造力。它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限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它要尽可能地利用已形成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身心潜能。传统教学的提问,要求教师提问要明确、具体,使学生按一定的方向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公式化的评价。这种提问方式太封闭,一直用下去,就会束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形成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运用于创造性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创造教学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提问——开放式的提问,它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固定的思路,不是以急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是尽可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层次、多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形式上,发问、回答都是师生双向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组织、启发和引导上,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
为此,笔者从创造教学的基本思路出发,联系心理学教学实际,专门设计了诊断性、自选性、质疑性和评论性四种开放式提问。
一、诊断性提问
这种提问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模式等。一般安排在新课伊始,对教学内容与有关的问题,师生互问互答,教师进一步引导,把学生思路引入课题。如第一堂心理学课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弄清学生底码,使教学有的放矢。问题是这样提出的:1、你有什么心理?2、你认为什么是心理?3、你原来接触过心理学吗?4、中学课《生理卫生》里神经系统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等等。学生也可以就这些内容向教师发问。然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种提问,不仅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活跃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选性提问
根据教学安排,让学生自选内容进行阐述。一般用于章节最后的总复习。讲完《心理学教程》中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之后,用这种方法复习很合适。这部分内容知识量大、结构复杂,课后必须进行总复习。为此,笔者专用一堂课进行了如此提问。通过全班同学自选阐述,基本上说出了所有知识点,但注意、感觉、知觉的原理体系说得不全,笔者在肯定知识点的基础上,完善了三个体系,又从认识与注意关系的角度理顺了注意与感觉、知觉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发言面广,讨论问题深刻,复习效果好,为以后的教学铺开了思路。
三、质疑性提问
即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从内容到形式大胆质疑,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作答。这种提问最适合难点教学。如,“个性”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是个难点,教学十几年,总弄不清难在哪,通过大量的学生质疑,可以清楚地看出,难就难在它与日常概念的区别上。有的同学说:“平时说这个人个性强,就是他不合群,不团结,不听别人意见,所以说个性是个贬义词。”;还有的同学说:“说一个人有个性就是说他有思想、有见解、有兴趣爱好,所以个性是褒义的。”这说明,同学们对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总是以日常概念的心理定势来理解科学的“个性”概念。抓住了问题关键,就不愁难点不破,以后的教学,笔者先从日常概念入手,列举大量事例,在学生理解了大量日常概念素材的基础上,再引出科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懂得“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心理特征系统,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一个中性词。可见,这种质疑性提问,增加了师生沟通的频率,对教师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学生拓宽思路、提高认识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评论性提问
评论性提问旨在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评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时,笔者几次把自己当作小学教师,把师范生当作小学生来组织学生的注意,突出了教学的师范性,然后让同学们评论。在评论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尽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参加,但不要求意见统一,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各取所需,成为自己的知识,在下次教育实习当中体现出来。这种提问,将教学的民主性、师范性、实践性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情绪,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上述提问,与创造教学相配套,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了“民主、活跃、创新”的显著特点。它与封闭式提问相结合,恰到好处地交替运用,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为,这种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发展创造力,它对开启师范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大有裨益。
创造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同时,发展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造力。它的教学内容也不仅仅限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它要尽可能地利用已形成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身心潜能。传统教学的提问,要求教师提问要明确、具体,使学生按一定的方向思考。对学生的回答,老师给予公式化的评价。这种提问方式太封闭,一直用下去,就会束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形成固定、僵化的思维模式,运用于创造性教学就显得苍白无力了。创造教学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提问——开放式的提问,它一般来说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固定的思路,不是以急于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而是尽可能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多层次、多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形式上,发问、回答都是师生双向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组织、启发和引导上,体现在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上。
为此,笔者从创造教学的基本思路出发,联系心理学教学实际,专门设计了诊断性、自选性、质疑性和评论性四种开放式提问。
一、诊断性提问
这种提问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以及认知模式等。一般安排在新课伊始,对教学内容与有关的问题,师生互问互答,教师进一步引导,把学生思路引入课题。如第一堂心理学课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弄清学生底码,使教学有的放矢。问题是这样提出的:1、你有什么心理?2、你认为什么是心理?3、你原来接触过心理学吗?4、中学课《生理卫生》里神经系统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等等。学生也可以就这些内容向教师发问。然后,教师总结,导入新课。这种提问,不仅使教师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使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活跃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自选性提问
根据教学安排,让学生自选内容进行阐述。一般用于章节最后的总复习。讲完《心理学教程》中第二章小学儿童的注意、感觉和知觉之后,用这种方法复习很合适。这部分内容知识量大、结构复杂,课后必须进行总复习。为此,笔者专用一堂课进行了如此提问。通过全班同学自选阐述,基本上说出了所有知识点,但注意、感觉、知觉的原理体系说得不全,笔者在肯定知识点的基础上,完善了三个体系,又从认识与注意关系的角度理顺了注意与感觉、知觉的关系。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发言面广,讨论问题深刻,复习效果好,为以后的教学铺开了思路。
三、质疑性提问
即让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从内容到形式大胆质疑,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作答。这种提问最适合难点教学。如,“个性”这个概念的理解就是个难点,教学十几年,总弄不清难在哪,通过大量的学生质疑,可以清楚地看出,难就难在它与日常概念的区别上。有的同学说:“平时说这个人个性强,就是他不合群,不团结,不听别人意见,所以说个性是个贬义词。”;还有的同学说:“说一个人有个性就是说他有思想、有见解、有兴趣爱好,所以个性是褒义的。”这说明,同学们对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没有真正理解,他们总是以日常概念的心理定势来理解科学的“个性”概念。抓住了问题关键,就不愁难点不破,以后的教学,笔者先从日常概念入手,列举大量事例,在学生理解了大量日常概念素材的基础上,再引出科学概念,从而使学生懂得“个性”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心理特征系统,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一个中性词。可见,这种质疑性提问,增加了师生沟通的频率,对教师了解学生、总结教学经验,学生拓宽思路、提高认识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评论性提问
评论性提问旨在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评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如,在教学“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时,笔者几次把自己当作小学教师,把师范生当作小学生来组织学生的注意,突出了教学的师范性,然后让同学们评论。在评论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尽量以小学教师的身份参加,但不要求意见统一,鼓励大家各抒己见,各取所需,成为自己的知识,在下次教育实习当中体现出来。这种提问,将教学的民主性、师范性、实践性融为一体,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创造情绪,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
上述提问,与创造教学相配套,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呈现了“民主、活跃、创新”的显著特点。它与封闭式提问相结合,恰到好处地交替运用,定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以为,这种课堂教学的宗旨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层次——发展创造力,它对开启师范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