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基础教育的“精英主义”与“大众主义”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使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转向大力加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保证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石,忽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就等于舍本逐末。基础教育阶段是普及初等教育的阶段,是打基础、奠定基本学力的阶段。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带来了可能。但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还是为了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升学率”和“优秀率”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成败的标准,最终还是把基础教育的出路引向高等教育的轨道,基础教育的潜在导向仍然没有摆脱“精英主义”教育的阴影。
  在价值取向上,精英教育追求优异、卓越和标准化,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促成“天才”的诞生。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精英主义”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扶持一小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评价标准单一,追求标准化和模式化。精英主义教育追求智力上的卓越和胜出,在评价方面只注重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测验,追求标准化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必然沦为整齐划一的没有个性的教育。
  3、精英主义教育鼓励竞争,忽视合作;重视智力发展,忽视情感、态度、人文、价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与“精英主义”教育相反,“大众主义”教育追求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强调学生发展的均衡和平等,体现了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理念。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换。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教育理念。
  2、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追求教育平等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大众主义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本主义”教育。
  新课程的“生本主义”教育把“学生发展”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由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依附性和模式化变为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大众主义的“生本式”教育,师生应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以共同学习为理想境界。
  3、新课程倡导的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既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力图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智能和道德人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地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幼儿个性的不同,在能力发展的各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性。我们承认幼儿发展的差异性,但要防止幼儿间能力差距过大而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因为,分化现象制约着班级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为此,我们教师应充分考虑幼儿现有的能力水平、潜能、学习速度、兴趣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幼儿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自信,获得自身的最优发展。  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大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勇于动手的情感和能力,并注重过程、优化学法、培养发现、鼓励创新。然而,要达此目的并非易事,不仅需要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及学生从理念上认识、观念上更新,使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教研员恰当的角色定位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能,并积极探索、潜心研究和勇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 教研员 职能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就是“以人为
期刊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64——65页内容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经历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在具体的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期刊
【摘要】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和人格的协调发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因素。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评价方式,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必须正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教师评价 学生心理师生关系  教师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旨在教育的价值性判断。它是强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离开了教师的评价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学习。这些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研究性、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    一、“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    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的关系要处理好。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这样可给学生30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的实施,确实给我们的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活泼了,团结友爱的协作精神更能体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为改变教育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期刊
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高效与否和练习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只有练习的设计适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  策略一:循序渐进,注意层次性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教育要面向全
期刊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格局是教师讲加学生练,学生的学习活动完全服从于老师,对于“做”、“怎么做”,学生没有发言权。这种现象与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以励激趣,辅以训练,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一、为学生创设一个易感应的环境    易感应的环境是指给学生一个比较宽松和活跃的氛围,让他们的各种想法和行为能得到老师的积极反应。  学生是最怕老师批评和惩罚,
期刊
思想品德发展的“心理障碍”是指在学生头脑中存在的阻碍理解道德要求,从而不能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品德需要的心理因素。这种心理因素的产生与心理定势有关。定势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甚至起破坏作用的。我们所说的心理障碍就是一种起消极作用甚至起破坏作用的定势,正是它促使学生对教师的正当要求采取漠视或抗拒的态度。下面就其表现、成因及预防矫正措施予以探讨。    一、学生品德发展中的心理障碍的几种类型  1、认知障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程)裹夹着前期课改的余威,现在按照市教委统一部署,正以雷霆万钧之势在各区县轰轰烈烈地摆开阵势,设备添置,师资培训,教材选择,拓展的、探究的、活动的多种板块,不断地碰撞着我们的思维。  新课程改革是激进的,它将在根本上重新确立新的课程观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校的日常教育模式等。这无疑是一场深层的、整体性的、全方位的课程改革。然而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