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加强基础教育。”使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心从优先发展高等教育转向大力加强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是保证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石,忽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就等于舍本逐末。基础教育阶段是普及初等教育的阶段,是打基础、奠定基本学力的阶段。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带来了可能。但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还是为了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升学率”和“优秀率”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成败的标准,最终还是把基础教育的出路引向高等教育的轨道,基础教育的潜在导向仍然没有摆脱“精英主义”教育的阴影。
在价值取向上,精英教育追求优异、卓越和标准化,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促成“天才”的诞生。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精英主义”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扶持一小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评价标准单一,追求标准化和模式化。精英主义教育追求智力上的卓越和胜出,在评价方面只注重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测验,追求标准化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必然沦为整齐划一的没有个性的教育。
3、精英主义教育鼓励竞争,忽视合作;重视智力发展,忽视情感、态度、人文、价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与“精英主义”教育相反,“大众主义”教育追求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强调学生发展的均衡和平等,体现了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理念。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换。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教育理念。
2、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追求教育平等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大众主义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本主义”教育。
新课程的“生本主义”教育把“学生发展”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由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依附性和模式化变为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大众主义的“生本式”教育,师生应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以共同学习为理想境界。
3、新课程倡导的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既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力图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智能和道德人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地全面发展。
基础教育是保证国民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石,忽视基础教育的发展就等于舍本逐末。基础教育阶段是普及初等教育的阶段,是打基础、奠定基本学力的阶段。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带来了可能。但由于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文化积淀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造成的弊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还是为了过高考这座“独木桥”。以“升学率”和“优秀率”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成败的标准,最终还是把基础教育的出路引向高等教育的轨道,基础教育的潜在导向仍然没有摆脱“精英主义”教育的阴影。
在价值取向上,精英教育追求优异、卓越和标准化,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促成“天才”的诞生。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精英主义”教育存在以下弊端:
1、学生发展机会不均等,为扶持一小部分学生的发展,而使大多数学生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评价标准单一,追求标准化和模式化。精英主义教育追求智力上的卓越和胜出,在评价方面只注重对学生智力水平的测验,追求标准化的答案,这样的教育必然沦为整齐划一的没有个性的教育。
3、精英主义教育鼓励竞争,忽视合作;重视智力发展,忽视情感、态度、人文、价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与“精英主义”教育相反,“大众主义”教育追求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强调学生发展的均衡和平等,体现了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理念。新世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我国的基础教育从“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换。
1、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教育机会均等的大众化和平民化的教育理念。
2、新课程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点,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追求教育平等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只有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大众主义教育,才是真正的“生本主义”教育。
新课程的“生本主义”教育把“学生发展”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承认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处理信息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要特征由传统的被动性、接受性、依附性和模式化变为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种大众主义的“生本式”教育,师生应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以共同学习为理想境界。
3、新课程倡导的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它既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力图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发展学生的科学智能和道德人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人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均衡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