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因动态生成而更具有生命活力。不少数学教师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教学,往往会采取回避或强行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轨道的方式,从而抑制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为此,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提出如下教学思考:精心预设铺垫生成、和谐课堂促进生成、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机智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及时地把握这些动态生成,如合理信息、错误信息、创新信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能力将这些动态生成转化为课堂中的闪光点、学习的助推器。
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
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老师还需要预设吗?答案是当然需要,对教学预设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按自己的思路来预设,而是要更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沿着学生的思路来预设教学过程。虽然课堂教学是没办法完全预设的,但是教师能够做到成竹在胸,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
(一)预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奥苏伯尔曾这样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材施教,抓好教学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十以内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计算练习。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未进入校园时,可能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进行相应的计算了,整个课堂显得闹哄哄,学生都抢着回答,看起来教学很热闹,其实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抓好教学的起点,从而使课堂显得苍白。
(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对过程多做假设,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厚度和广度。例如在一节课上,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6人,他们想去公园玩,若大客车有70个座位,够他们坐吗?一生说因为70-36=34(人),而另一班有35人,所以不够;另一生说36 35=71(人),71比70大,所以不够坐。当大家都点头通过时,有一位学生将他的小手举的老高,口中喊着:“老师,坐得下,可以挤一挤的,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瑞安的时候就是3个人坐两个位置的。”学生一听对啊,纷纷议论开来,课堂中由于这个问题变得闹哄哄起来。正是由于课前没有多做准备,课堂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使笔者慌了神;如果课前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话,笔者会创造这样一个情境:最近交警对超载的车辆抓得非常严,发现后要罚款,那么课堂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二、和谐课堂促进生成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敢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笔者利用孩子爱买东西这一特征,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买卖游戏活动。活动中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些“货币”,安排了不同的角色和货物,让孩子们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去买这样,一会儿去买那样,嘴里不停喊着“找钱,快找我钱”。通过这样一个和谐的游戏课堂,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货币的使用情境,而且也深刻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培养孩子们数学运用能力。这比教师以讲解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货币有效果多了。
学生敢动,就是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协商因而显宽松的气氛,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二)开放课堂,使学生善思
课堂不宜设计一些坡度过小的连串问题,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而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了瓶颈。课堂应该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例如,第一次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再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⑤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设计,课当然上得相当顺利,但是这样做,学生的思考方向就被固定了,思维的空间狭窄,思维价值很小。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充满信心,要大胆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适时点拨,拨动方向
教师在课堂上促进生成的过程中,要时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方向,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始终保证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在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导向”上多下功夫,对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要着力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要导目标、导疑点、导方法;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质疑”上,把“质疑”的重点放在“方法”上,最终重点放在“学会学习”和“培养能力”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教案”变成“预案”,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教师应当具有随机应变的机智;应当具有随时调控的机智;应当具有随势引导的机智。当然教学机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而是应该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一)数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机智
教师在平时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进修,尽量提高自己的数学基本功。良好的数学基本功包括计算基本功、逻辑思维基本功、画图基本功、数学语言基本功、解题基本功、知识基本功等。这些基本功掌握得扎实到位,那么在进行教学时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能量,即使是在一些学生“刁钻”的问题面前,也不会慌乱,做到成竹在胸。
(二)不断磨课获得教学机智
促进教师成长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是课堂的实践才是硬道理。磨课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这种大有所获的感觉是平时的教学无法比弥的。在这些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不知不觉中就会收获教学机智。当然磨课不是一味简单地上课,而是一个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成长过程。①设计好磨课的节数,以及每节课的不同的侧重点。②每次要对课堂进行较为细致的记录,有条件最好能用DV拍成视频,然后反复地观摩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③课后对学生做一定的调查,然后进行整理。④每节课都至少请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对他们的指导要做详细记录。⑤对上面的资料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坚持这样做,那么教学机智自然而然地会有提高,也能更游刃有余地实现课堂生成。
(三)加强反思深化教学机智
每当一堂课结束后,常常会感到某些地方美中不足;某些地方能充分体现教学智慧的亮点;某些地方由于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引起了尴尬。如果及时把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经过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逐渐形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反复的反思、实践,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智慧才会不断提高。
如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在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预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动态生成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徐小静.让课堂多一点动态美[D].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预设;生成;机智
叶澜老师曾经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一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能及时地把握这些动态生成,如合理信息、错误信息、创新信息,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和能力将这些动态生成转化为课堂中的闪光点、学习的助推器。
一、精心预设铺垫生成
既然课堂是生成的,那老师还需要预设吗?答案是当然需要,对教学预设还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只按自己的思路来预设,而是要更多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沿着学生的思路来预设教学过程。虽然课堂教学是没办法完全预设的,但是教师能够做到成竹在胸,为课堂的精彩生成奠定基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和前提;生成是在预设的基础上的实现和超越。
(一)预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奥苏伯尔曾这样说过:“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也就是说教师要尽可能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超前,防止滞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决定如何因材施教,抓好教学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十以内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反复的计算练习。由于大部分学生在未进入校园时,可能已经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进行相应的计算了,整个课堂显得闹哄哄,学生都抢着回答,看起来教学很热闹,其实学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抓好教学的起点,从而使课堂显得苍白。
(二)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想法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要对过程多做假设,多估计些情况,使预设更有厚度和广度。例如在一节课上,笔者出了这样一道题:二(1)班有35人,二(2)班有36人,他们想去公园玩,若大客车有70个座位,够他们坐吗?一生说因为70-36=34(人),而另一班有35人,所以不够;另一生说36 35=71(人),71比70大,所以不够坐。当大家都点头通过时,有一位学生将他的小手举的老高,口中喊着:“老师,坐得下,可以挤一挤的,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瑞安的时候就是3个人坐两个位置的。”学生一听对啊,纷纷议论开来,课堂中由于这个问题变得闹哄哄起来。正是由于课前没有多做准备,课堂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使笔者慌了神;如果课前考虑到这个问题的话,笔者会创造这样一个情境:最近交警对超载的车辆抓得非常严,发现后要罚款,那么课堂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了。
二、和谐课堂促进生成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敢动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自由、安全、和谐的课堂文化才能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孵化”有效的课堂。如: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笔者利用孩子爱买东西这一特征,设计了一个“小小商店”买卖游戏活动。活动中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些“货币”,安排了不同的角色和货物,让孩子们进行商品交易。活动一开始孩子们就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去买这样,一会儿去买那样,嘴里不停喊着“找钱,快找我钱”。通过这样一个和谐的游戏课堂,孩子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货币的使用情境,而且也深刻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培养孩子们数学运用能力。这比教师以讲解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货币有效果多了。
学生敢动,就是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协商因而显宽松的气氛,建立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二)开放课堂,使学生善思
课堂不宜设计一些坡度过小的连串问题,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思考,而实际上是教师给学生的思维制造了瓶颈。课堂应该要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例如,第一次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再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②平行四边形的底和拼成的长方形的长有什么关系?③平行四边形的高和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有什么关系?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又有什么关系呢?⑤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呢?这样的问题设计,课当然上得相当顺利,但是这样做,学生的思考方向就被固定了,思维的空间狭窄,思维价值很小。应该对学生的思维充满信心,要大胆地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三)适时点拨,拨动方向
教师在课堂上促进生成的过程中,要时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方向,恰到好处地进行点拨,始终保证与课堂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在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导向”上多下功夫,对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教师“导”的作用,要着力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要导目标、导疑点、导方法;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质疑”上,把“质疑”的重点放在“方法”上,最终重点放在“学会学习”和“培养能力”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机智把握生成
“教案”变成“预案”,就意味着教师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教师应当具有随机应变的机智;应当具有随时调控的机智;应当具有随势引导的机智。当然教学机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而是应该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一)数学基本功提升教学机智
教师在平时要多看书、多学习、多进修,尽量提高自己的数学基本功。良好的数学基本功包括计算基本功、逻辑思维基本功、画图基本功、数学语言基本功、解题基本功、知识基本功等。这些基本功掌握得扎实到位,那么在进行教学时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能量,即使是在一些学生“刁钻”的问题面前,也不会慌乱,做到成竹在胸。
(二)不断磨课获得教学机智
促进教师成长的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是课堂的实践才是硬道理。磨课对教师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这种大有所获的感觉是平时的教学无法比弥的。在这些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不知不觉中就会收获教学机智。当然磨课不是一味简单地上课,而是一个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的成长过程。①设计好磨课的节数,以及每节课的不同的侧重点。②每次要对课堂进行较为细致的记录,有条件最好能用DV拍成视频,然后反复地观摩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③课后对学生做一定的调查,然后进行整理。④每节课都至少请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对他们的指导要做详细记录。⑤对上面的资料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找出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坚持这样做,那么教学机智自然而然地会有提高,也能更游刃有余地实现课堂生成。
(三)加强反思深化教学机智
每当一堂课结束后,常常会感到某些地方美中不足;某些地方能充分体现教学智慧的亮点;某些地方由于知识的储备不足而引起了尴尬。如果及时把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经过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就能逐渐形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反复的反思、实践,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智慧才会不断提高。
如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在教师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预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动态生成的信息,即时调整教学进程,使课堂变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介[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2]徐小静.让课堂多一点动态美[D].瑞安市中小学教师优秀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