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读写 师生同行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yvv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的内容丰富外延宽广。作为语文教师应考虑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展现语文教学魅力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决不能仅凭几节课堂上的发言和一学期几篇作文训练,而是更有赖于学生自觉自愿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探究语文。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我采用开展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进行语言实践。具体做法如下:
  听。集中进行听力训练。我以匀速读文章,学生简明扼要记录下来,从简单的长句到段落篇章,循序渐进,反复训练。一个周期开展一次“看谁最会听”的比赛。这样的活动既有利于提高记笔记的效率,又能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中迅速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说。其一,每节课前一分钟讲话。学生自由选择内容和形式,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努力战胜胆怯、突破自我。其二,结合所学课文,由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在表演中练“说”,让学生说得自然、说得生动形象。其三,每月一次演讲比赛或辩论赛,指导学生的普通话和演讲辩论技巧,提高表达水平。其四,选择一些简单些的课文篇目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讲,学生为讲好课,格外认真地“备课”,自觉地去探究课文中的内涵。疑惑之处,也成了课堂上探究讨论的话题。
  读。引导学生大声朗读。尤其对优美散文诗歌的朗读,实际上就是引领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其中的本真与情趣,并开展诗文朗诵会,组织“我是诗王”的比赛;根据他们的年龄、知识能力,精心选择适当的读物,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还有隔周一次的读书交流活动,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有目的性阅读的兴趣,使读书活动在课外也得以坚持不懈地进行。
  写。我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摘抄优美句段为写作积累素材,激发学生多多练笔。我还将班上学生自创诗结成集,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书,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的创作欲望。趁此时机,我又鼓励他们投稿,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竟向全国各级刊物投稿,陆续有多篇文章先后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初中生天地》等刊物上发表。
  作为教学活动的灵魂人物的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很重要的,而且有必要在教学工作中有意识地去不断锻炼提高。因此,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作为课堂“主导”我没有做“居高临下”的指导,而是这样做的:
  静心倾“听”。在倾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中了解他们接受学习的程度,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找准最佳突破口去解决学生的疑问,纠正学生思维的误区。
  巧妙评“说”。在与学生的问答交流中,及时明了地给予点评,巧妙地引领学生的思维走向“曲径通幽”处。对于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夸大一点“说”出来,让它萌生希望的曙光。
  有声有色“读”课文。尤其在古诗文的教学中,重在吟读,引领学生在墨韵书香中品味汉语言特有的音韵之美。对于现代散文诗歌,有时我让学生闭眼聆听,力争让自己真切地“读”,能牵动学生的想象思维,激发其再创造。
  同时同题“写”作文。我常常在学生练笔课堂上也在“同考”,与学生同时写同题作文。学生已听多了老师常讲的“布局满篇,遣词造句”,比起教师在岸上的指手画脚,他们更需要教师“同游”。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以联系自己在提笔行文之前的所思及在构思过程中的感受,作现身说法。这样将令之于人与躬行示范结合起来,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颇佳。自己借此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天长日久也必将集腋成裘获益多多。
  总之,今天的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应该是鲜活生动、有生命力的。学生与教师在听说读写方面的共同提高犹如车之双轮、鸟之双翼,应该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写文章离不开想象。而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更离不开想象,由作品中“实”的内容联想到“虚”的隐喻与暗示,由“象”联想到“象外之象”。由作品内容联想到社会现实内容、艺术家的经历、思想等这些自由创造性活动,为我们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阅读中运用想象可以化虚为实,化静为动,变死为活,变无为有。  一、抓住语句,诱发想象  语文教材作为一种范例是文质兼美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描写绘声绘色,熔铸了作
期刊
课堂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目标。新课标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笔者认为,要真正落实好新课标精神,保证教与学效率的最大化,教师应谨记“三得”,即:闭得住嘴、走得下台、动得起手。  一、闭得住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
期刊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美育要求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美好的事物总能拨动人的心弦,激起人全部意识的共同反应,因此审美教育的主要特点就在于美的情绪体验。人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本,在讲述课文内容的时候,还要重
期刊
在我们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文言文教学讲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其结果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甚至学生厌烦学习文言文,其实文言文不只学习字、词、句等基本知识.还应对文言作品做出适当的鉴赏、评析,体味文中的情,想象文中、的景,领悟文中的道,感受文中的雅。让学生尝试发掘文言文的美点,加强朗读指导,促进学生从文字浅层到内涵的理解认识转化。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
期刊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度过。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感悟酸甜苦辣的百味人生,砥砺人的意志,净化人的情感;阅读文学名著,亦能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提升人生的境界。  读一本文学名著就是一次精神之旅,让你充分感悟大千世界的斑斓,生活的多彩。  你可以和鲁滨逊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坚
期刊
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今天,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如何让主渠道的水涓涓地流入学生的心田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化整合,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我个人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个性张扬,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效率的探索研究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效果,帮助学生解决重点、
期刊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学习中培养语感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中强调“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它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理念,接下来从三个层次来谈一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一、感
期刊
伟大的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多少年来人们读屈原的《离骚》,人们认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态度严肃者,真正的渴求者,似乎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美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是诗人蕴藏着满腔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悲伤怨愤之歌,读之
期刊
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了这样一些常用方法。  1.置身写作情境,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这一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相对较到位,但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却远远不够,就这个意义上讲,圈外的人士批评我们“不会写文章的教师教不会写文章的
期刊
新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但是多年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教学身上仍套着一副沉重的枷锁,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倾听,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情趣丧失殆尽。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让语文教学富有个性化,就成了当代语文教师亟待探索和创新的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