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德育教育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养、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等多个方面的成长,不能仅依靠一味的说教与灌输,而应该在各类活动中展现良好道德习惯的魅力,让学生受到自主性的感染与引导。本文从“美”育的角度出发,从营造美的环境氛围、开展美的教育课程等角度入手,探讨应该如何开展高效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校本课程
德育教育是从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开展实施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小学当前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一味说教、忽视学生成长个性的情况,造成教育教学落入俗套,不利于每个学生方方面面的成长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应该突出德育教育“美”的特点,通过氛围的营造、活动的开展、行为的感染让孩子们感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美,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总体水准。
一、线上线下,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文化氛围具有较为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从观念意识上影响学生思想情感、态度认知的形成,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拓宽路径。尤其是在互联网文化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线上文化环境的营造对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构建都产生了直接作用。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校园文化的构建不仅应该注重线下文化的凝聚,更应该注重线上文化的引导,通过两种文化的交织互动,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线下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将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中的内涵主旨、精神价值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突出文化的“美”,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美感的爱国文化、孝亲文化、友善文化、宽容文化与谦让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让这些文化得以在校园软硬件氛围中深深扎根。另外,在线上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则需要所有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官网上可以突出本校的“美文”特色,增强学校对外的影响力;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线上社交平台,将与学生有关的“美”主题的故事上传到线上,将文化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也让线上与线下文化能够有机衔接。
二、立足乡土,编撰校本课程
学校要想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注重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开展,将审美教育灵活融合于各类课程之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从本校学生的特点、需求与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学生实际生活等内容,编撰丰富的校本课程;同时,还应该发挥每一个教师、管理者在编撰中的能动性,鼓励他们去拍摄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照片,书写具有感染力的文字,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多元充足的资源。
例如,在地方文化中本身就流传着具有道德感染力的诚信文化、文明礼仪,凝聚着一个地区不可忽视与遗忘的文化内涵。在引导学生学习具有美感的德育文化时,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实践调查中,通过拍摄记录、总结归纳为校本课程的撰写助力。另外,通过实践也可以发现,小学生的举止文明、对诚实守信的理解、社交化活动的开展、勤俭节约思想等诸多行为美德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本校教师可以将值得学习的榜样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性、代表性的礼仪教育与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辨别美丑,使得小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展现利益美与思想美,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价值,也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生命力、开放性。
三、组织活动,深化审美认知
相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思想内容、价值美德的传播上更具有能动性、互动性与生动性,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加入到德育体系之中,逐步深化他们的审美认知。在活动设计与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小学生爱玩、进取心较强的特点,努力为每个学生构建展示自我、展示美德的良好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感受到协作与发展自我的重要性,实现从行为到心灵的全面净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自我感受的抒发,让美德教育的种子能够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开展德育实践工作中,我专门为学生行为、道德的养成构建美德、美仪、美生、美文、美艺等多个方面的展示平台,着眼于学生德行操守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展现出自己对于美好德行、礼仪与生活、艺术等方面的追求,促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尝试自己去改善与美化自己的生活。另外,我还应该突出活动的竞爭性,根据实际表现来评选出“五美”明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也在一系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他们的德育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广袤的空间。
四、家校结合,建构立体体系
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既需要学校、教职工付出努力,同时也不能离开家长、社会与学生自身的配合,而家长在其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家庭是学生的重要成长环境之一,家长也被看作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发挥家长的率先垂范作用,做好及时性、正面性的引导,让家长能够带领着学生步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学校还应该与家长共同达成德育上的认知,构建立体化的德育体系,实现经验与思想上的交流互动。
在开展“美”育的实践中,学校可以专门性地打造父母课堂,组织家长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长在美德素养上的同步提升。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家长一起加入到监督、引导的过程中,关注并且记录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例如,我围绕着“最美的人”开展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用最美的标准去约束自己;让家长和孩子们将所学到的美德融入到各类生活实践中,在快乐丰富的活动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发展实施德育的多个阵营,让家庭生活也能“美”起来。
德育是以“美”为重点的引导活动,关注学生思想认知、情感道德、行为习惯都向“美”靠拢,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是各项活动、课程的开展都应该把握“美”的原则,贯彻“美”的目标,这样才能为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动力与活力。对此,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在此方面付诸更多的努力,对现有的教育课程、教育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找到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云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05):78-80.
[2]徐艳.以美益德,以美育美——浅谈小学“尚美德育”的实践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5-37.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校园文化;校本课程
德育教育是从学生的道德认识、情感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开展实施的素质教育工作。在小学当前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一味说教、忽视学生成长个性的情况,造成教育教学落入俗套,不利于每个学生方方面面的成长发展。因此,学校、教师应该突出德育教育“美”的特点,通过氛围的营造、活动的开展、行为的感染让孩子们感受到良好道德、行为的美,从根本上提高德育教育的总体水准。
一、线上线下,营造文化氛围
良好文化氛围具有较为强大的育人功能,能够从观念意识上影响学生思想情感、态度认知的形成,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拓宽路径。尤其是在互联网文化高速发展的推动下,线上文化环境的营造对小学生思维认知的发展、校园文化的构建都产生了直接作用。在这一现实背景之下,校园文化的构建不仅应该注重线下文化的凝聚,更应该注重线上文化的引导,通过两种文化的交织互动,为小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氛围,推动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例如,在线下文化塑造的过程中,学校可以将中国古代的经典故事中的内涵主旨、精神价值融入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突出文化的“美”,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美感的爱国文化、孝亲文化、友善文化、宽容文化与谦让文化等多种类型的文化,让这些文化得以在校园软硬件氛围中深深扎根。另外,在线上文化构建的过程中则需要所有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校官网上可以突出本校的“美文”特色,增强学校对外的影响力;还可以利用微信、QQ等线上社交平台,将与学生有关的“美”主题的故事上传到线上,将文化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宣传中华传统美德,也让线上与线下文化能够有机衔接。
二、立足乡土,编撰校本课程
学校要想开展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要注重相关课程的开发与开展,将审美教育灵活融合于各类课程之中,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从本校学生的特点、需求与发展情况出发,结合当地的乡土文化、学生实际生活等内容,编撰丰富的校本课程;同时,还应该发挥每一个教师、管理者在编撰中的能动性,鼓励他们去拍摄与德育教育相关的照片,书写具有感染力的文字,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加多元充足的资源。
例如,在地方文化中本身就流传着具有道德感染力的诚信文化、文明礼仪,凝聚着一个地区不可忽视与遗忘的文化内涵。在引导学生学习具有美感的德育文化时,教师、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地方文化的实践调查中,通过拍摄记录、总结归纳为校本课程的撰写助力。另外,通过实践也可以发现,小学生的举止文明、对诚实守信的理解、社交化活动的开展、勤俭节约思想等诸多行为美德都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本校教师可以将值得学习的榜样融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通过针对性、代表性的礼仪教育与道德引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辨别美丑,使得小学生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能展现利益美与思想美,充分发挥乡土资源与校本课程的价值,也让德育工作的开展更具有生命力、开放性。
三、组织活动,深化审美认知
相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思想内容、价值美德的传播上更具有能动性、互动性与生动性,能够调动每个学生加入到德育体系之中,逐步深化他们的审美认知。在活动设计与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把握小学生爱玩、进取心较强的特点,努力为每个学生构建展示自我、展示美德的良好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之中感受到协作与发展自我的重要性,实现从行为到心灵的全面净化。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自我感受的抒发,让美德教育的种子能够深深植入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开展德育实践工作中,我专门为学生行为、道德的养成构建美德、美仪、美生、美文、美艺等多个方面的展示平台,着眼于学生德行操守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展现出自己对于美好德行、礼仪与生活、艺术等方面的追求,促使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尝试自己去改善与美化自己的生活。另外,我还应该突出活动的竞爭性,根据实际表现来评选出“五美”明星,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主动性与能动性,也在一系列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自信,为他们的德育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广袤的空间。
四、家校结合,建构立体体系
美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既需要学校、教职工付出努力,同时也不能离开家长、社会与学生自身的配合,而家长在其中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家庭是学生的重要成长环境之一,家长也被看作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发挥家长的率先垂范作用,做好及时性、正面性的引导,让家长能够带领着学生步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学校还应该与家长共同达成德育上的认知,构建立体化的德育体系,实现经验与思想上的交流互动。
在开展“美”育的实践中,学校可以专门性地打造父母课堂,组织家长一起见证孩子们的成长,也在参与的基础上实现家长在美德素养上的同步提升。另外,学校还应该鼓励家长一起加入到监督、引导的过程中,关注并且记录孩子们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准则。例如,我围绕着“最美的人”开展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发现生活中的点滴,用最美的标准去约束自己;让家长和孩子们将所学到的美德融入到各类生活实践中,在快乐丰富的活动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发展实施德育的多个阵营,让家庭生活也能“美”起来。
德育是以“美”为重点的引导活动,关注学生思想认知、情感道德、行为习惯都向“美”靠拢,从而达到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无论是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还是各项活动、课程的开展都应该把握“美”的原则,贯彻“美”的目标,这样才能为德育工作注入更多的动力与活力。对此,学校、教师、家长都应该在此方面付诸更多的努力,对现有的教育课程、教育活动进行优化设计,找到德育教育的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李云贵.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小学德育教育途径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7(05):78-80.
[2]徐艳.以美益德,以美育美——浅谈小学“尚美德育”的实践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