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实践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45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日常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低年级是小学阶段的起始段,更是培养、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一旦没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很难再习得,甚至影响日后的学习生活。每一个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都是通过长期反复地训练,因此,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对其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归纳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
  在常态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会根据学校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评定。其中包括:学习习惯、礼仪习惯、劳动习惯等。其中,学习习惯包括课前准备、倾听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和复习习惯。一年级学生在刚入学时需要接受各项习惯的培养,经过两周左右的训练,在课前准备方面,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提前准备好学习用品,但仍有部分学生没有摆好当节课所需要的文具,听到铃声后才开始翻找学习用品。在倾听习惯方面,部分学生会出现分心、走神。在课堂中,教师讲课,学生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就会开小差。当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不注意倾听的学生就会插话打断别人,影响课堂秩序。
  礼仪习惯可以划分为三个方面:个人礼仪、公共礼仪和社交礼仪。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时,也是从这三方面进行渗透教育。学生在公共礼仪方面表现欠佳,其中包括遵守秩序、不扰乱别人。但是低年级的学生仍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因此,他们会在此方面表现较差。根据观察总结,学生在遇到问题需要求助时,即便教师在和另一个同学交流,他也会急于想把自己的事情告知教师,希望得到优先处理。
  二、低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原因
  在群体作用下,多数的学生在集体生活中都会表现较好,从而得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表扬。刚进入小学的时候,学生们最先要养成的是文明礼仪方面的行为习惯。在礼仪方面,学生们都能做到向教师主动问好,主动和伙伴们问好。在班级的集体生活里,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班级卫生工作,主动参与到各项活动,表现出独立自主的学生形象。但是,也存在部分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习惯不理想,表现欠佳。
  (一)个人因素
  由于低年段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良好行为的表现会间断。例如,在一节课中,部分学生难以全程专注学习,会出现玩文具、扯衣服等小动作。而且学生在这个年龄段时,对于自己的评价都会以优点为主,忽略自己的缺点。相反,在对其他人进行评价时,往往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忽视别人的优点。因此,当学生出现矛盾时,总会相互投诉,并且会将责任推卸给他人,缺少主动承认错误的行动。
  (二)家庭教育因素影响
  根据家校沟通反馈的情况,部分学生在家与在校表现截然不同。他们在校表现积极自立,在家则依赖父母、依赖长辈。当然,出现这些情况是离不开家庭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学生出现家校表现差异,多数是因为在家庭中受到过分的溺爱,养成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中被长辈、父母溺爱、过度保护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脾气较为刁蛮、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能力较薄弱、欠缺礼貌,做事我行我素等。
  (三)社会因素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飞速传播,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容易及时呈现在大众眼前。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差,较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当学生看到不文明行为,容易产生模仿行为。比如,在公众场所不文明,大声喧哗;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互骂等不文明行为。不文明行为会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学生的公共礼仪习惯也会受到影响。
  三、低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一)家校共育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为细致、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二者缺一不可。若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有所缺失,会引起诸多不良后果。目前家校联系的方式以电话沟通、家长会交流为主,但是这些合作方式在空间、时间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形成家校合力,学校可以开辟更多有效、及时和家长沟通的渠道。
  1.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
  通过分析低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现状,得知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环节是主要负责人。家校共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有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良好的沟通关系是友好合作的基础。虽然家长和教师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双方的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会因为学生的问题会产生矛盾。这种不必要的问题会不利于家校合作,影响良好家校关系的形成,并且会影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校共育联系表,明确教师和家长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环节中的分工。对于学生能够完成的任务要进行及时评价,如有任何特殊情况可以备注,以便日后跟进。
  2.开辟家长信箱
  学校有多种有效渠道进行家校共育,比如,开通家长信箱。家长信箱不仅仅可以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也可以收集家长对学生行为观察的近况,从而反馈到教师手上。另外,家长可以通过家长信箱获取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样教师和家长便能保持紧密合作、有效沟通,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行为强化法
  强化理论表明在强化作用下,行为能够持续发生,所以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但是根据实践得知,正强化所呈现的效果往往比负强化要好。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模仿他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表扬和认可,就会使他们产生示范作用。教师使用多种积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鼓励,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且巩固下来。负强化的方法使用率过高,并不会对良好行为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采用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的教育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班级的评价制度,对表现良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如,奖励一张贴纸,反之表现差的学生就要扣除貼纸。每周进行分值统计,对于分值较好的同学进行表彰或者兑换小礼品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微笑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当发现学生有良好的行为,教师可以口头表扬或是予以微笑,点头肯定。这些简单的及时反馈,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恰好起到了正强化作用。
  (三)榜样示范法
  班杜拉作为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幼儿的行为习惯形成与其它行为一样,均为社会学习的产物。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善于模仿习得行为。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可以通过树立好的榜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榜样的直观行为,理解良好行为的要求。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通过大声表扬的方式,树立好榜样。学生在特定情境中能够通过观察模仿,起到弱化作用,便于纠正自身不良行为。
  四、结论
  洛克曾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最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提高学习技能,优化学习方法,将会伴随学生们的一生,影响他们的终身学习。特别是在新课改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下,如何对小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行为习惯养成,如何评价学生的行为习惯等问题,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实践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刘梓.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
  [2]赵永芝.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沈建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D].上海师范大学,2010(4).
  [4]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12).
  [5]刘俊.农大附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6]张霞.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生养成教育相融合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学生到九年级将会学习到化学课程,在应试教育下,化学在初中阶段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好初中化学才能为高中的选择打下基础。初中化学中的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学习是教学的重难点,作为化学教师应研究如何讲好这一部分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习更加有效。本文基于化学式与化合价的学习难点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式与化合价;情景化教学;化学口诀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
【摘要】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监护人的教育方法不当,过于溺爱或疏于管教,使他们的心理、行为、安全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促使留守儿童能健康、平安、快乐地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并尽职尽责肩负起管教好他们的重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策略;关爱;疏导教育  近年来,由于农民不断外出务工,使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而这些孩子又由于监护人疏于管教或过分溺爱而出现不少问题,如,孤僻、
【摘要】“语文主题学习”强调课内大量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基于主题学习的阅读教学是创造性使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一种尝试。教师要立足教材按照单元编排的特点,以单元主题为引领,做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开展专题化阅读教学和实践,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提升服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主题学习;阅读教学  “语文主题学习”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
【摘要】培养学生的课堂问题意识,能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提高课堂效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问;营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问;教给方法,让学生会问;适时进行激励,引发提问内需这四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开启数学创新之门的钥匙,学生的
【摘要】笔者从事教育工作20年的时间里经常思考:教育要往怎样的方向前进?教育到底要走怎样的道路?从2014年8月开始担任校长,开启了笔者的教育追求之路:让中学教育走向快乐。作为校长应该用浓厚的教育情怀引导教师愉快地工作,引导学生快乐地学习,共同发展,为学校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办学实践;人文情怀;愉悦教学;快乐学习;持续发展  一、提出“让中学教育走向快乐”的背景  江英中学是笔
【摘要】“整进整出”故事教学是结合故事教学和整体教学的一种课堂情境教学,结合故事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整体教学的统一教学理念,各取所长,取长补短。笔者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与读者一起探讨和研究英语课堂中“整进整出”故事教学的策略,集思广益,使之更加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策略;整进整出;课堂情境;新课程改革  一、“整进整出”故事教学法  
【摘要】地理综合思维是中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能力水平高低可以反映学生地理深度学习的程度。针对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授课方法,本文以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设计为例,立足课堂教学,认真解读课标,确定学习目标,以情境教学法为助力,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依托问题情境,运用小组合作为手段展开地理深度学习活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地理深度学习高效课堂,达成“学会求知”“学以致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所谓少年强,则国强。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思想与理念冲击着农村的初中学生,他们所接触的事物也多,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班主任在学生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教会学生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素养。本文主要叙述德育的内容,研究与分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途径 
【摘要】跨栏训练技术性较强,锻炼价值较高。但学生训练过程中容易受到心理障碍影响,整体训练效果并不理想。小学生跨栏训练中产生心理障碍主要受主观和客观量大因素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在跨栏训练中克服心理障碍,应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应用丰富的训练方法、结合跨栏训练克服学生训练障碍。  【关键词】跨栏训练;心理障碍;小学体育  跨栏是一种极具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但小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容易产生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以动漫、趣味等优点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审美能力、文化底蕴等语文素养不同程度得到发展,优化了课堂教学,大大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提高;语文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平台组织教学, 是现代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多媒体集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