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作文教学,既能够训练学生的字词、语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从现实来看,作文一直是很多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部分学生存在畏难心理,在写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导致小学生作文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对此,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认真分析当前小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来解决问题,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进而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问题;改进方法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67
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重要特征。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之一,写作教学也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问题较多,要么是题材雷同,要么是内容单一,且经常出现内容空洞或者抄袭的现象。在一些写作细节中问题更多,词汇选择不恰当、语句平淡,甚至在标点符号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这就失去了通过作文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并且结合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结合教学实践尝试,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生作文现状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一)写作积极性不够
1.惧怕作文。经多次调查,发现大约30%的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写作主动性;而将近50%的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应付心理,内容东拼西凑;仅有接近20%的学生比较喜欢写作,这部分占比较小。
2.被动写作,缺乏写作激情。就目前调查来看,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写作,就是有时间也很少安排写作,他们的写作就是任务驱动。心有所感方有下笔的动力,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想动笔写一写的冲动,更多的时候写作文就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写作缺乏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写作时存在应付心理,所以学生的作文内容往往缺乏新意,很多都摘自于作文书中,选材陈旧且叙事老套,读到开头就能预想到结果。个别学生还存在为了凑数胡编乱造的问题,失去了作文的价值。
(二)写作的内容单一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况。很多学生在拿到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后,并没有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去写,而是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在相关资料中读到的相似素材,这就会陷入写作的怪圈。教师看了学生的作文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作文缺乏新意与内涵,质量也就比较低。
(三)写作技能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有具体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叙述准确,语句通顺。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写作素养要求,存在着叙事紊乱、语病较多的问题。一些学生词汇积累量不够,用词不准确,语言啰唆不流畅。在表达方式上也缺乏变化,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在标点符号使用上基本就是逗号、句号,往往给人以枯燥感。
(四)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也是作文的灵魂。而从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来看,总是给人缺乏“血肉”的感觉,有的是拼凑式,有的是移植式,缺乏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给人以“笔是心非”的感觉,所以作文也就缺少了灵魂,难以打动读者。
二、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生在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我在这几年中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
(一)指导学生重视积累,逐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实际上道出了积累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重视日常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强调重视阅读。通过阅读能够积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升华学生思想上的认知,所以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当的阅读篇目,这样通过阅读的“厚积”来实现写作的“薄发”。
其次,要求并鼓励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与摘抄。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通过给学生布置定期摘抄的任务,逐步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角度进行积累,这样学生兴趣会更高,积累的效果会更好。
再次,给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为了弥补学生阅读素材的局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把自己觉得优秀的阅读资源共享;也可以开展班级优秀图书“漂流”活动,这也有益于班级阅读氛围的形成,用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助力学生的积累。
最后就是阅读后的交流,交流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教育,更是认知的升华。通过美文的赏析,实现学生情感认识的升华。也可以交流电视节目,引导学生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把自己感兴趣的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途径。 (二)指导学生重视教材内容学习,更好地发挥教材作用
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依据。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层面,更要重视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用教材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际上,新的统编教材更加注重文本宣传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本对学生的寫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利用好模仿这一孩子的天性来引导学生写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然后指导学生去训练,在训练中深化对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认识。最后,要重视学完后的总结。从课标要求来看,要求学生在进行文本学习时重视把知识落实和方法总结、提炼结合起来。所以,在学习完教材中的内容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对所学内容的总结,要重视对文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提炼,这对于学生写作也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能够渗透学生的真情实感。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他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这道出了生活素材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积累素材需要学生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实际上,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这些都是学生素材积累的来源。积累离不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也要学会观察。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学习才会主动。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一般需要做好两点:抓住观察事物的特点,注意观察的顺序。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这样学生在日常中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周记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这既有了有效的积累,还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对于提升学生作文能力非常有帮助。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活动育人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对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既能够丰富教师的语文教学形式,也能够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助力作文写作。具体来说,班级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教师也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图书馆、博物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活动,使他们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来丰富认识,为写作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五)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写作教学中也要重视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首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鼓励,善于发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获得感,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其次,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小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希望被教师肯定和鼓励,也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诉求,利用好讲评课,对于优秀作文要予以口头表彰,同时也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班级宣传栏进行展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也能品尝到写作带来的快乐,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举措来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掌握写作技巧,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才越超.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小学作文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2).
[2]胡刚.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教育,2003(14).
[3]田树东.广开“材”路写“生活作文”[J].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3(8).
[4]曾亚男.要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作文教学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责任编辑 李 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问题;改进方法
中圖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3-01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3.067
小学语文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是其重要特征。小学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其中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之一,写作教学也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阶段。但是从学生角度来说,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写作中往往问题较多,要么是题材雷同,要么是内容单一,且经常出现内容空洞或者抄袭的现象。在一些写作细节中问题更多,词汇选择不恰当、语句平淡,甚至在标点符号方面都有很多问题,这就失去了通过作文锻炼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充分重视。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作文的现状,并且结合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从而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结合教学实践尝试,笔者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小学生作文现状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发现学生在语文作文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一)写作积极性不够
1.惧怕作文。经多次调查,发现大约30%的学生惧怕写作文,完全没有写作主动性;而将近50%的学生在写作时存在应付心理,内容东拼西凑;仅有接近20%的学生比较喜欢写作,这部分占比较小。
2.被动写作,缺乏写作激情。就目前调查来看,现在的很多小学生很少积极、主动地写作,就是有时间也很少安排写作,他们的写作就是任务驱动。心有所感方有下笔的动力,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想动笔写一写的冲动,更多的时候写作文就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3.写作缺乏创新。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写作时存在应付心理,所以学生的作文内容往往缺乏新意,很多都摘自于作文书中,选材陈旧且叙事老套,读到开头就能预想到结果。个别学生还存在为了凑数胡编乱造的问题,失去了作文的价值。
(二)写作的内容单一
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情况。很多学生在拿到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后,并没有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去写,而是绞尽脑汁回忆自己在相关资料中读到的相似素材,这就会陷入写作的怪圈。教师看了学生的作文总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样的作文缺乏新意与内涵,质量也就比较低。
(三)写作技能有待提高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有具体的要求,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叙述准确,语句通顺。但是从学生的表现来看,很多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写作素养要求,存在着叙事紊乱、语病较多的问题。一些学生词汇积累量不够,用词不准确,语言啰唆不流畅。在表达方式上也缺乏变化,基本上是平铺直叙;在标点符号使用上基本就是逗号、句号,往往给人以枯燥感。
(四)作文缺少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写作的血液,也是作文的灵魂。而从很多小学生的作文来看,总是给人缺乏“血肉”的感觉,有的是拼凑式,有的是移植式,缺乏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所以给人以“笔是心非”的感觉,所以作文也就缺少了灵魂,难以打动读者。
二、采取有效方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问题意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小学生在作文中的诸多问题,我在这几年中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质量,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和实践。
(一)指导学生重视积累,逐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实际上道出了积累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指导学生重视日常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首先,要给学生强调重视阅读。通过阅读能够积累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能够升华学生思想上的认知,所以大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当的阅读篇目,这样通过阅读的“厚积”来实现写作的“薄发”。
其次,要求并鼓励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与摘抄。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坚持,通过给学生布置定期摘抄的任务,逐步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从自身兴趣的角度进行积累,这样学生兴趣会更高,积累的效果会更好。
再次,给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为了弥补学生阅读素材的局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设班级图书角,把自己觉得优秀的阅读资源共享;也可以开展班级优秀图书“漂流”活动,这也有益于班级阅读氛围的形成,用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助力学生的积累。
最后就是阅读后的交流,交流是一种分享,也是一种教育,更是认知的升华。通过美文的赏析,实现学生情感认识的升华。也可以交流电视节目,引导学生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把自己感兴趣的记在本子上,每天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交流,这也是一种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的途径。 (二)指导学生重视教材内容学习,更好地发挥教材作用
教材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依据。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素质教育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层面,更要重视在三维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重视教材内容的学习,用教材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际上,新的统编教材更加注重文本宣传与学生实际需求的契合,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本对学生的寫作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甚至背诵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利用好模仿这一孩子的天性来引导学生写作。其次,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文本,在此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然后指导学生去训练,在训练中深化对写作技能和技巧的认识。最后,要重视学完后的总结。从课标要求来看,要求学生在进行文本学习时重视把知识落实和方法总结、提炼结合起来。所以,在学习完教材中的内容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对所学内容的总结,要重视对文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提炼,这对于学生写作也会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三)引导学生重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需要素材,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才能够渗透学生的真情实感。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生活素材的积累,他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这道出了生活素材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
积累素材需要学生重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实际上,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很多新鲜的事物,这些都是学生素材积累的来源。积累离不开观察,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观察,也要学会观察。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学习才会主动。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一般需要做好两点:抓住观察事物的特点,注意观察的顺序。最后,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有了观察的习惯,观察就会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这样学生在日常中的积累就会越来越丰富。同时,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周记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下来,这既有了有效的积累,还锻炼了学生的文笔,对于提升学生作文能力非常有帮助。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习作兴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活动育人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下语文课堂的基本理念之一。对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开展多样的语文活动,既能够丰富教师的语文教学形式,也能够把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学生在活动中也能够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助力作文写作。具体来说,班级可以开展故事会、演讲比赛;教师也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图书馆、博物馆,这对学生来说是极有吸引力的活动,使他们能够通过亲身经历来丰富认识,为写作提供多样化的素材。
(五)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适当的奖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写作教学中也要重视激励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内驱力。首先,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多鼓励,善于发现、捕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学生以获得感,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其次,要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小学生都比较争强好胜,希望被教师肯定和鼓励,也希望得到同学的认可。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诉求,利用好讲评课,对于优秀作文要予以口头表彰,同时也让优秀的学生进行经验分享。有条件的话可以在班级宣传栏进行展示,这对于学生来说是极大的鼓励,也能品尝到写作带来的快乐,易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总之,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认真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举措来引导学生养成写作习惯,掌握写作技巧,为语文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才越超.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小学作文教学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2).
[2]胡刚.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困境与对策[J].江西教育,2003(14).
[3]田树东.广开“材”路写“生活作文”[J].小作家选刊(小学生版),2003(8).
[4]曾亚男.要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作文教学谈[J].教育发展研究,2001(4).
[责任编辑 李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