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真正能写好作文。
关键词:能力 作文 感受 提高水平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达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要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如何让学生有 “内容”可写,“内容”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去捕捉事物的特征。表达出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虽然小学生的生活主阵地不在社会,但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或多或少的已经涉足了社会,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触发了了解社会的好奇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大事;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民情风俗;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这些训练对于降低作文要求,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作文应该写什么?就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印象深刻的、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明确的的指导思想。
二、要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使学生“自己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以采用“学生先写教师后导”“导与评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并顺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的尝试。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过去,作文往往学生写教师改,学生把作文草稿写好后,有的甚至连看也不看就交给教师,经教师批改后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修改或按照教师的修改誊写一遍。现在,我们教师也不妨把作文修改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把作文草稿写好后,首先自己修改,然后再找自己的合作学习伙伴,讨论商量,提出修改意见或讲出各自的感受和看法。但对学生把握不好的,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提出建议,师生共同商榷,完成作文的修改这一环节。另外,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教育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作文,写真实自我,自己改作文,改好自己文”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课外,到广阔的空间中开源拓流,观察体验,索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完成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3]《语文课标解读》
关键词:能力 作文 感受 提高水平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作文训练是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它不仅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达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作文训练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优劣。目前,作文训练存在的问题仍比较多。作文训练十分重要,难度大,问题多。因此,下力气研究和改进作文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一、要认清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
小学生作文的性质,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并能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如何让学生有 “内容”可写,“内容”从哪里来?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在观察中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去捕捉事物的特征。表达出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会。虽然小学生的生活主阵地不在社会,但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或多或少的已经涉足了社会,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触发了了解社会的好奇心。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大事;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民情风俗;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这些训练对于降低作文要求,克服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作文能力至关重要。作文应该写什么?就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自己印象深刻的、熟悉的、实实在在的内容,这对于防止作文胡编乱造或空洞无物有重要意义。怎样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即在表达上要符合要求。
练习的性质和训练的观点,是作文教学必须首先明确的的指导思想。
二、要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作文教学的目的,取决于语文教学的目的,源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标。素质教育一个显著特征是基础性。语文教学乃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打好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语文素质的基础以及心理、智力品质的基础。从这一高度出发,提出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作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作文能力,同时学习做人,开发智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叶圣陶先生说,使学生“自己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教学应该着眼于训练学生掌握生活中工作中必需的书面表达的本领”。即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以适应日后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要求,面向大多数,有利于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三、要确立学生在作文训练中的主体意识
素质教育要实现发展人的功能,因此,具有另一个显著的特征—主体性。作文训练体现发展性和主体性,其核心是把训练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可以采用“学生先写教师后导”“导与评结合”的方法。这样既强调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并顺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的尝试。而教师的“导”则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上。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导向明确,有的放矢,又能保留学生作文的鲜明个性。
过去,作文往往学生写教师改,学生把作文草稿写好后,有的甚至连看也不看就交给教师,经教师批改后再反馈给学生,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图修改或按照教师的修改誊写一遍。现在,我们教师也不妨把作文修改的权力交给学生,学生把作文草稿写好后,首先自己修改,然后再找自己的合作学习伙伴,讨论商量,提出修改意见或讲出各自的感受和看法。但对学生把握不好的,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提出建议,师生共同商榷,完成作文的修改这一环节。另外,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教育学生知道修改作文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能力的培养靠训练,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激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仅能克服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解除思想负担,使学生在一种跃跃欲试的心态下作文,而且能增加作文训练的动力,提高作文训练的质量。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我写”的自我训练意识,“自己写作文,写真实自我,自己改作文,改好自己文”的主动训练意识,使学生由爱作文、练作文到能作文。在作文教学中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位,以教师为主导。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身边的大事、小事,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社会,引向课外,到广阔的空间中开源拓流,观察体验,索取和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有个性、有新意的文章,完成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3]《语文课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