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吃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我校初三年级组在晚辅导期间对行政班(两个兄弟班为一个教学行政班)实行了A、B班制的分层教学。
关键词:参差不齐;教学行政班;分层教学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中考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于是,大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学生。这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根据我校在不打乱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我们初三年级组在晚辅导期间对行政班(两个兄弟班为一个教学行政班)实行了A、B班制。(A班提高班,B班基础班)这样就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分班模式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等把学生再分为A、B两班。A班为提高班,这班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接受能力,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好,方法得当,成绩相对较好。B班为基础班,这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在分班时,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B班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好处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班之间不是不变的,每个月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2.学习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
首先,对A班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班的学生,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班同学,要求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还要深化所学知识。对B班同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例如:在学习《滑轮》这节课时要求B班同学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掌握定滑轮及动滑轮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对于A班同学来说除掌握B班同学掌握的以外,还必须知道定、动滑轮的实质及动滑轮从竖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的特点而且拉力从绳子自由端移到轴上相关习题的解决。
3.学习方法分层
对A班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而B班注重复习,慢慢过渡,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低起点,缓坡度的教学。把在课堂上的相关实验放在晚辅导让他们亲自动手,总结结论。例如:在学习专题多档位家庭电路相关计算时,教师把从家里拿的有高、中、低温档电吹风带到课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认识到物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B班同学只理解高低温档,知道电功及电功率的相关计算即从一道题引申的一类题及这一类题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回顾记忆,但是A班同学必须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掌握高、中、低温档而且要知道在串、并联电路中总电功及总功率的计算。
4.作业分层
A班同学除了完成《全品》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班同学只要完成《全品》上的基础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進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层评价反对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班学生采用激励、竞争性评价,确保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班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不断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其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氛围。
本次分班,只是在晚辅导时分班,因此,主要是习题课的分层,但物理重在习题的练习。而从这近两个月的晚辅导分班情况来看,虽然上课时,在B班不容易进行,但是有部分后进生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从他们的平时上课眼神无光,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到现在基础题的掌握。而对于A班,我采取在前一天布置的提高性题,在晚辅导期间两班同学PK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由此也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一个班同学讲的过程中另一个班的同学使劲在挑刺,小到解题格式、单位、计算…,大到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在进行激烈的探讨。因此,他们现在的小问题几乎不会出现错误。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所以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献:
[1]吴跃进,李庆社.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验与体会[j].物理教师,2006.
[2]徐锦.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9).
[3]刘建荣.针对“流动生”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2010.
关键词:参差不齐;教学行政班;分层教学
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毕业生都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而中考又是以升学率的高低去衡量办学的优劣。于是,大多数教师往往不惜血本,绞尽脑汁,采用多种手段,使大多数学生,陪同小部分有希望的学生。这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根据我校在不打乱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我们初三年级组在晚辅导期间对行政班(两个兄弟班为一个教学行政班)实行了A、B班制。(A班提高班,B班基础班)这样就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吃不好”,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的分班模式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学习兴趣等把学生再分为A、B两班。A班为提高班,这班学生基础相对扎实,接受能力,学习自觉性相对较好,方法得当,成绩相对较好。B班为基础班,这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没有自觉性,成绩欠佳。
在分班时,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跟学生进行了不少的交流,主要是避免被分在B班的同学有想法,使他们认识到这是老师更关心他们,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更有好处等等。并明确指出各班之间不是不变的,每个月根据考试成绩滚动。
2.学习目标分层
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
首先,对A班的学生,侧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重视培养自学能力和求知欲,重视培养思维品质。B班的学生,重视夯实基础,培养学习热情。其次,对A班同学,要求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还要深化所学知识。对B班同学,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熟记公式,并进行简单运算。例如:在学习《滑轮》这节课时要求B班同学认识定滑轮、动滑轮并掌握定滑轮及动滑轮的特点进行简单的计算。而对于A班同学来说除掌握B班同学掌握的以外,还必须知道定、动滑轮的实质及动滑轮从竖直方向变为水平方向的特点而且拉力从绳子自由端移到轴上相关习题的解决。
3.学习方法分层
对A班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深广方向发展,课堂内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长些,实行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而B班注重复习,慢慢过渡,侧重基础知识的讲和练,低起点,缓坡度的教学。把在课堂上的相关实验放在晚辅导让他们亲自动手,总结结论。例如:在学习专题多档位家庭电路相关计算时,教师把从家里拿的有高、中、低温档电吹风带到课堂,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认识到物理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B班同学只理解高低温档,知道电功及电功率的相关计算即从一道题引申的一类题及这一类题的所有知识点再次回顾记忆,但是A班同学必须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掌握高、中、低温档而且要知道在串、并联电路中总电功及总功率的计算。
4.作业分层
A班同学除了完成《全品》上的一部分作业外,再给他们一些提高题和思考题,B班同学只要完成《全品》上的基础题,并注意同类型的题進行反复训练,直至弄通弄懂。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建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层评价反对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衡量层次学生,进行全班学生间的相互比较。物理分层教学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应有不同的要求。对A班学生采用激励、竞争性评价,确保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B班学生,采用表扬性评价,不断寻找闪光点,及时肯定其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分层教学的实践中,分层评价应肯定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营造一种讲进步,讲成功,积极向上氛围。
本次分班,只是在晚辅导时分班,因此,主要是习题课的分层,但物理重在习题的练习。而从这近两个月的晚辅导分班情况来看,虽然上课时,在B班不容易进行,但是有部分后进生已经有明显的进步。从他们的平时上课眼神无光,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到现在基础题的掌握。而对于A班,我采取在前一天布置的提高性题,在晚辅导期间两班同学PK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而由此也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在一个班同学讲的过程中另一个班的同学使劲在挑刺,小到解题格式、单位、计算…,大到解题思路,解题方法都在进行激烈的探讨。因此,他们现在的小问题几乎不会出现错误。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思想,所以他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我相信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越来越好的。
参考文献:
[1]吴跃进,李庆社.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验与体会[j].物理教师,2006.
[2]徐锦.分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9).
[3]刘建荣.针对“流动生”的初中物理分层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学科教学(物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