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从这里开始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shuy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言堂,而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来,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对话平等引导
  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摆正角色,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广大师生一起合作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有人认为,既然是对话,那一定是课堂上的师生讨论、质疑、解疑。其实不然。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般教学中的“对话”关系,而且是各种“对话”的交织,它包括着师生对话,师生与课本上作品中的人物对话,与作品中隐含的作者对话,学生间的对话等等。如果单单认为是课堂上的交流、讨论,那是比较肤浅的,不全面的。既然它是各种“对话”关系的交织,那么该怎样去解读呢?
  1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
  当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前,必须先和课文对话、与作者对话。即教师要深钻教材,找出重难点;查阅资料,准确把握教材,挖掘美点;把课文当引子,向课外拓展,明确生长点。搜集有关课文内容的所有资料,高度地驾驭教材,用好教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去研究教法及学法指导。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这样,教师才能当好学生的学习伙伴,做好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实际教学中,一个老师与教材的对话越多,备课就会越充分,教学设计会更周到、更实效,也更利用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更能激活课堂,呈现出一堂扎实而优美的语文课;相反,若教师只作了简单的对话,他对作品的解读会较肤浅,对作者的情感理解不到位,他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地解读文本呢?又怎么能说上好了课呢?怎么能得到好课的评价呢?
  2 学生和教材的对话
  当教师把教材介绍给学生时,学生就要和教材对话,与作者对话,怎样才能完成这一步呢?我想,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首先,要能调动学生读的兴趣,让学生自觉自愿去读,而不是当作任务来完成。要激活读的兴趣,关键在于让语文回到生活。通过学生与生活的对话,接触到生活中的万紫千红,奇草异石,去感悟它,引发学生的经验和认知,从而激起学生想读想学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去和教材对话。让学生静心读书,不急躁、不马虎,一遍又一遍地读,也就是一遍又一遍地和作者“对话”,自读,合作读。揣摩文章的字词句段,作者的思想感情、写作意图。读出味,读出情,在一次次的对话中,深入文章所营造的世界,与文章发生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于是文本进入学生的心灵,学生融入文本之中,与作者、与教师达到共鸣。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一文时,我让学生再三地去读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渐渐地学生读出了阿长没文化,不识字;读出了阿长询问我时我的冷淡;读出了阿长买书的艰难;更读出了我得到宝书时的惊喜;读出了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从字里行间中读出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和祝福。所以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教师要引出学生悟性,才算引得到位。
  3 师生的对话
  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师生对话得以胜利完成的关键在于:
  首先,教师放下架子、营造和谐、轻松的交谈氛围。要和学生交谈,撬开学生的嘴,大胆放下架子,像妈妈、姐姐、哥哥、伙伴等角色走近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快乐、自由的空间,和学生平等的对话,学生才能和你达到感情的和谐,一同去领略教材的奥妙。曾记得在宝兴县观摩过成都七中的卿老师给学生上作文《让文字跳起欢乐的舞蹈》,刚开始时学生不开口,听课的老师也不开口,卿老放下身段,一请,再请,反复引导,沉闷的课堂渐渐地变得流动起来,胆怯的学生定时完成了诗歌,散文等的写作,并当着大家展示了自己小组的作品。卿老的经验告诉我们,师生对话的主动权在教师,一个老练的引导者,在学生没动起来,绝不会急着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动起来,需要老师耐心的引导,需要老师平等相待。
  其次,教师多鼓励,少批评,在对话中忌用“但是”之类含杀伤力的词,不在课堂上训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有时候,学生的读、问、答不能畅所欲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在朗读文言文中,有些同学读不通,一次,二次,三次,四次,甚至六七次,才读好,教师就应给予表扬,让学生有读的勇气和改正错的机会;有时有的同学抢答却错了,没关系,再思考,有时课堂上有调皮倒蛋的、接冷话的,教师且莫失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景,或圆场,或指导,或纠正,用教学机智化解一切,切莫生气,发怒,或语带讽刺,尽量不去破坏融洽的学习气氛。
  4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在一般的课堂中师生对话互动比较多,而生生对话互动却显得不足。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对话的平台,鼓励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思维,各抒己见,不人云亦云,体现对话的自主性。在对话中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就会产生思想的火花。事实证明同伴之间的对话更容易被对话双方所接受,我们语文课是语言文学的课堂,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具体的操作中,我喜欢让一组座位相邻的学生自动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让问题自然流出,又自然解决,或在全班范围相互质疑。
  最后,对话要能放能收,交谈中,有时会因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能从问题中走出来,不能因一两个题就影响了整个教学过程,甚至耽误一节课时间,只要达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目的就行。既要放得开,也要及时收拢,使课堂的交流紧紧围绕文本,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当然,这需要老师的教学智慧,也需要教师的教学经验。但我相信,只要有心,每个同行都会挥洒自如。
  总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而对话是多向的,是平等的,是真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理解好它,把握好它,并引导学生参与对话,互动学习,共同探究。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能力必有长足的进步。每节课的生长点会越来越多,每节课的闪亮点将越来越亮,语文课将从平淡走向精彩。与语文相伴,与对话同行。
  参考文献
  1 《让课堂在平等的对话中走向精彩》
其他文献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片段一】   由圆柱引入圆锥。   课件演示:一个圆柱从屏幕深处缓缓推出,由小到大,占满屏幕、定格。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圆
期刊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提问的原则  1.1 提问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知识,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1 填补空白   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已想像补充。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时俱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其速度快、内容全等优点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作为形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组
期刊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期刊
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   情境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置身于优化的写作情境中,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形成“不吐不快”、非写不可的写作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教师们不愿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应付完成:老师临时想一个题目,上课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就只有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凭空杜撰了。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故事、写假话,或者从《小学生作文选》上抄一篇上
期刊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的提出,主要是源于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比如信息技术仅仅被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盲目滥用,或简单运用,抑或为运用而运用,以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状况。而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没有上升为从认识教学规律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出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