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整合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j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这一课题的提出,主要是源于对当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反思,比如信息技术仅仅被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或盲目滥用,或简单运用,抑或为运用而运用,以至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两张皮”的状况。而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内化为整个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没有上升为从认识教学规律等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审视这一问题。实际上,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可避免地给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促成了教学理论的“新陈代谢”现象,使一些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面临挑战,以及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应运而生。而新的教学理论和模式的重要特征,就是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
  何谓建构主义理论,乔纳森的解释是:建构主义认为实在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得到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学习媒体,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而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看作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提供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使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保持积极学习状态;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可以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课堂教学角度,可以提高教学的密度和效率;从师生关系角度,可以通过人机交互,实现全方位超时空的情感交流,培养协作精神;从学生发展角度,可以培养独立探究,自主自信,以及终身学习本领。
  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理论和模式的构建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提升和深化,特别注意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而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并非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要寻找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对于训练学生记忆为主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处于年龄比较小,记忆能力比较强的发展阶段,使用行为主义的程序教学法的软件可以相当有效;而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年龄比较大一些,学习目标明确而且有一定自制力的学生,使用建构主义的资源库与Intemet教学环境可以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工作的意识和能力。两种方式的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能够使得学生不仅学会有关知识,而且能够学会学习。
  2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过程包含教师、学生、教材等三个要素。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单独是书本和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全方位学习环境与书本知识的有机结合;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为学生主动学习创设的情境、协作学习、相互交流,探索新知的工具。
  2.1 “信息加工”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行确定教学的程度,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学生智力的开发。在条件准备上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计算机素养和使用软件和上网的能力。并具有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学科的备课、上课、训练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等综合的能力。老师能调用网上资源库相关课件,提供相关网站,并把信息技术揉合到课堂教学的相关环节中。如板书、图形、幻灯片、声音、音乐、动画、练习题型以及课堂训练结果评价反馈等都可以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练和表述,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起信息选择、加工处理,运用、调节的功能,而让学生在有限时间里通过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的作用影响,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不是替代原学科教材和否定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在信息的选择、加工、运用上拓展教材内容,灵活增加最新知识和前沿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目的仍是达到掌握学科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使用上,也同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
  2.2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能和人格发展。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支架式教学方法”,也即按教材知识内容建立概念框架。然后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在学校资源库或网上搜索,查询、归纳、整理信息源和理顺知识关系,再通过小组之间开展协作式学习、讨论,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效果评价上以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重在学习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某节课情境创设理解程度,能列出急需查询的知识点和相关问题清单,上网查询以及归纳整理信息源,并能在小组协作学习,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交流、共同提高。这种模式首先要求老师具有很好的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素养,对所教学科在资源库和网上的相关内容相当熟识,并在上课前把该节课需查询的内容的网址清单列出给学生,减少学生上网查询无效消耗的时间,除任教老师外,还必须配备有1.2名机房辅教人员,指导学生上网查询,并及时排除学生机的的故障,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素养和上网能力。适当引入课堂反馈的软件,即统计学生对训练题目的准确率,错误率,为老师讲评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方法上也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以老师提供网址或课件,让学生独立在网上搜索、查询最后归纳、整理,然后开展协作式交互学习方法共同获取知识。另一类也可以事先由老师布置相关问题给小组,由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询、搜索、然后归纳、筛选、整理,造成网页形式放入指定的网页中,老师上课时,立即调出集体创作的网页,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引导全班同学浏览小组集体“成果”,并给予评价,达到自主控究与小组协作式探究,共同掌握知识效果。
  2.3 “在线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弹性认知理论和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据,着眼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和社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改变传统教学单向沟通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随机进入教学环境中,知识的探究是非线性的,超文本的,跳跃式的,这种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对社会事物的认知过程,以研究者的“身份”去探究知识,从而提高综合学习、思维能力。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条件必须具有可上网的计算机,既可以在固定的教室,也可以在家庭和具有计算机的一切场所随时与指定的网络教室、网上学校、在线视频点播、以及Intemet接通,获取所需知识。同时可以下载相关的文字图形、动画等资料,并能及时实现“在线讨论”、发收邮件,通过人一机的沟通,达到人一机一人的沟通学习、教学模式。学习方式最好以研究性学习的为重点,课堂可以是有形课堂和无形课堂,教学内容应以发散性问题和多元思维性问题为主,这种模式比较适合于思维比较成熟,计算机素养较高,独立性、自主性较强的学生,也是终身学习的较好教学模式之一。条件是必须建有地区性的局域网,并建有网上资源库随时可与Intemet接通。按目前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和教育部的要求,这一教学模式的普及时间估计需3.5年。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评价也是注重过程评价,学生是否达到真正意义建构关键是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学习成绩、成果展示、小组协作能力、交流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等。
  3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基本环节
  苏联学派传统的课堂教学“五个环节”是: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而杜威的活动教学模式结构分为情景——问题——假设——推断——验证五个步骤。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环节是:
  第一种类型:“信息加工”教学模式(辅助式)。①建立概念框架。②引入主题情景:将生引入教学主题情景。③引导思考:按老师预设的情景,过程,资源把学生引入主题,培养学生从被动引导到主动、积极探索。④协作学习:按老师指导开展个别或小组式问题讨论,展示不同的意见,引起矛盾和讨论,达到共享集体智慧。⑤效果评评: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作出贡献和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评价。
  第二种类型:“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环节①创设情景:让学习者尽快进入研究角色而建立的情景。②确定问题:即要解决的事件与问题的核心关键所在。③自主探索;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景和自己确定的问题利用网上资源去构建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也即搜索、归类、分析相关信息。④协作学习,在小组上展示自己的成果、观点,开展交流讨论。⑤效果评价,随上面提到的三方面评价外,重在个人的过程评价。
  第三类型:“在线学习”教学模式的环节①呈现基本情景: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情景。②随机进入学习:由学生根据相关情景,自己进入学习主题,在网上选择学习内容,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③思维发展训练:由于学生随机进入的学习内容比较复杂研究思考问题的面比较广,因此教师应特别关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④小组协作学习: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把自己了解掌握的学习情况,对学习问题所获得的认识,学习的成果充分在小组内展示,也可以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⑤学习效果评价:也同样分为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评价。
  当然也可以在主题情景之后有不同的切入角度,但每经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和思维能力将获得一个螺施式的上升。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主编.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 黄甫全等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
  3 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
   出版社
  4 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华东师大
  5 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中引发的革命
  6 何克抗.对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现状的思考与分析.北京师大7 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北京师大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文明的演绎和社会的进步,合作作为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其地位与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把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缺乏学生自我目标提出和追求的动力机制。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过程由机械性、单一的认知性和接受性的教学,向互动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的教学特征转向。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和良好个性。
期刊
这节观摩课的人气特别的旺,教室的后面黑压压地坐满了听课的教师。执教者是数学教研组长、省级教坛新星,内容是六年级下学期“认识圆锥”一课。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就是这节观摩课,让我们讨论了两年,同时也争论了两年。参与这次讨论的不仅仅有执教者、听课的教师,甚至还有部分学生。   【片段一】   由圆柱引入圆锥。   课件演示:一个圆柱从屏幕深处缓缓推出,由小到大,占满屏幕、定格。   师: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圆
期刊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1 提问的原则  1.1 提问应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为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服务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知识,在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师生共同活动进行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中心
期刊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既简单又易于操作的开发和利用教材中作文教学资源的途径:注重指导学在课内以课文内容为素材随机进行小练笔。现对笔者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几次课内小练笔总结如下。  1 填补空白   文章的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已想像补充。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填补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我用小练笔作为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
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品德为核心,以“品德与公民”为主线,整合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学习内容,使得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同时,新课程要求变学科本位为以人为本、立足学生全面发展,倡导思想品德教学与社会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交流、乐于合作。探究性教学方式,已经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时俱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期刊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号召:“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教育以其速度快、内容全等优点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作为形式之一的“多媒体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融声、图、文于一体的认知环境,把枯燥的文字演绎成精美的画面,让无声的作品显得更为多姿;它大大扩大了课堂容量,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优良的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并配上文字与声音,图、文、声、画并茂,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使学生的认知渠道多元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 运用多媒体的组
期刊
身为教师,在课前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相信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这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下面笔者就《运用感官》一课,谈几点体会。  1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建立学生的学习心向  学习心向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R·杰特查曾在实验中偶然发现教师的指导对学生学习心向的作用。他让一名被试接受德语学习,被试坐在他对面,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反复
期刊
多年来,写作教学一直困扰着每位语文教师,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那么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1 创设恰当的写作情境   情境作文是把学生带进具体情境中进行的一种语言训练,注重利用事实,以具体、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置身于优化的写作情境中,就能激发他们强烈的写作兴趣,形成“不吐不快”、非写不可的写作冲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 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  长期以来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一直影响着作文教学的发展。教师们不愿在作文教学上下工夫,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总是应付完成:老师临时想一个题目,上课一布置就万事大吉了,剩下的就只有学生在那里冥思苦想,凭空杜撰了。学生以为作文就是编故事、写假话,或者从《小学生作文选》上抄一篇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