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涵泳语文习作教学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9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从“涵泳”的本义衍变、发展而来的“涵泳语文”,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过程中,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凸显儿童本位。涵泳语文习作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训练,更是儿童富有个性的生命表达,是向鲜活、多彩、真实的儿童生活的回归。
  一、遵循成长规律,坚守儿童本位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童年生长期。小学习作教学,首先要遵循儿童的成长规律。翻阅课标,我们不难发现,从第一学段的“写话”到第二、第三学段的“习作”,隨着名称的变化,以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单位——词语为例,其要求也随之而变:“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螺旋上升,逐步到位,这是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尊重。
  童年,是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生命阶段,童年的学习生活影响终身。当前,小学生“读书少,怕写作”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或许与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失当”有关。比如,把习作当成远离儿童生活的“技术活”,课堂上传授怎么开头怎么结尾的技巧;无视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拔高习作要求;脱离儿童实际的生活,没有体验感受,无话可写。涵泳语文习作教学,坚守儿童本位,提出“三重”主张,即:重童趣、重童性,重童意。贴近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说自己喜欢说的话语,写自己能够写好的内容,表达自己愿意表达的思想。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设立一个节日”习作教学,我没有过多指导,而是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对话。学生自己提出设立“交换节”,与爸爸妈妈换角色,于是围绕“我来做爸爸”“我来做妈妈”的话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爸爸们”都埋怨孩子太调皮、不听话,“妈妈们”则不停地唠叨家务活太多、太累。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他们争先恐后,大胆言说,思维敏捷,有的源于现实生活的观察积累,有的出于个人的想象发挥。涵泳语文习作教学,顺性而为,顺势而导,激活了儿童的认知意识,诱发了儿童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
  习作完成后的讲评环节,首先是自评,让学生在自读自改时,订正字词,修改不够通顺流畅的语句;接着是他评,找老师或同伴,让他们指出不足,虚心接纳意见并再次完善润色;最后亮相,把自认为精彩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集中展示。儿童习作属于儿童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对于成长中的儿童,我们应该多一分理解,多一些宽容、期待和欣赏。
  二、促进参与体验,唤醒游戏精神
  儿童是天生的游戏者,他们常常着迷于哪怕是最简单的游戏,在游戏世界尽情嬉戏,乐此不疲。丰子恺先生在《谈自己的画》一文中,曾这样形象生动地描述道:“一旦知道同伴们有了有趣的游戏,冬晨睡在床里的会立刻从被窝钻出,穿了寝衣来参加;正在换衣服的会赤了膊来参加……”儿童简直就是游戏的化身,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如,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记一次体验活动”习作公开课时,我便想到了游戏,并尝试将游戏引入习作课堂。最初的教学设计是把“你做我猜”的游戏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体验环节,创设教学的真实情境,增强体验,调动兴趣,游戏只是当作课堂辅助手段。后来在试教磨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竟如此之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受此启发,我彻底摒弃了传统习作指导课的思路和做法,整节课都在“参与游戏,分享感受”中进行,让全体学生全程参与游戏。
  此次习作要求是,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活动体验。通常情况下,学生观察自己在活动中的语言、动作、神态,把握转瞬即逝的活动体验,觉察自己的所思所想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游戏中,我让学生既能尽情参与游戏,又能静下来,慢下来,充分地运用全部感觉器官去感知,去体悟。游戏前的兴奋期待,游戏中的忘情专注,游戏后的意犹未尽,体验的过程真实地发生。果然,学生的分享生动有趣。当场的录像回放,放大了的游戏细节,有时会引起全班学生捧腹大笑,并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明白了观察中有些方面不可忽视。
  儿童在涵泳语文习作教学的课堂游戏中,一同欢笑,乐在其中,表达分享时无拘无束,相互激励。快乐自由的游戏精神被唤醒,学生习作表达的质量明显提升。
  三、解放学生手脚,尊重个性表达
  束缚儿童习作手脚的主要有两根绳索,一是“统得死”。习作教学中,教师从命题、指导到评价,每个环节都设定好了,学生做什么、怎么做都规定好了,有的教师把每部分写什么悉数告诉学生,更有甚者板书所谓的精彩词句让学生用上。二是“拔得高”。其实课标对小学各学段的习作教学有较为具体明确的要求,而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用小学毕业生应该达到的标准要求其他年级学生的有之,用更高的自己心目中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要求学生的有之。在这样的习作要求下,难怪小学生不敢写、不能写、写不好,遑论个性表达了。
  涵泳语文习作教学,应解放学生手脚,让他们与同伴放松心态习作,既不拔高要求,也不设定条条框框,让学生感到习作表达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习作的过程,学生不再臣服于教师的话语霸权,不再觉得高不可攀压抑沉重,他们的个体生命得以舒展。自然、自主和自觉的习作,是向儿童生命原点的回归。
  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看图学写一段话”教学,学生扮演图片上的小白兔和兔妈妈,进入情境化的游戏角色。这时,学生仿佛真的置身森林,他们看到颜色鲜艳的蘑菇时,惊奇欢叫;他们一脸虔诚地听妈妈讲述,若有所悟,点头赞同;他们激烈地争论“鲜艳的蘑菇能否食用”,面红耳赤,各抒己见。一次看图写话的习作练习,把课堂还给儿童,让每一个儿童发出不一样的声音,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最终每一篇习作都呈现出了别样精彩。
  总之,涵泳语文习作教学,追求对儿童生命的尊重,呵护儿童游戏的天真本性。学生真切地感到,习作并不难。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东关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偏旁记字、借助图片等方法,正确认读“雾、淘”等12个生字,理解“甚至、无论”等词语的意思;会写“岸、屋、散”等8个生字。  2. 在语言、图片情境中展开想象,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感受雾的淘气。  3.整合教材资源,能够仿照课文用“无论……还……都……”说话,交流雾给景物带来的神奇变化,了解雾的自然特征,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教学过程:  一、承旧知,建
摘要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是一个实验教学平台。在越来越多地利用计算机实验教学后,公共实验室各方面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实验人员迫切需要更强而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对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实验室设备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是实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基础,而实验设备的技术维护则是实现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 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管理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G434文件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追溯字源等方法系统识字,掌握科学的识字方法;认识“滴”“洋”等15个生字,会写“变”“极”等10个生字,在笔顺的变化中体会汉字之美。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汉字的甲骨文字形体会动词“落”“打”“飘”的用词准确。  3.借助图片,理解水的变化过程,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会带来伤害。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
“训练学”,即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等手段的训练,从中习得学习语文的技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练能”打开一条通道。  一、找准“点”:让训练价值多元化  训练学,应该练什么?这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选择训练点的时候,应基于学生语文能  力,甚至是学习力的提  升,時刻具有“练出能力、练出价值”这样的语文意识。而对于“语文能力”内涵的阐释,特级教师熊生贵老师提出
随着传统文化教育热潮的袭来,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下的古诗词教学要么让学生死记硬背,失去了古诗词的鲜活;要么把古诗词当作一种工具或者语言的游戏,内在的精神力走向衰败;要么为赋新词强说愁,脱离学生生活。笔者认为任何技术性的或者片段性的变革,都不足以解决古诗词教学的困境。古诗词教学需要一次整体性的变革——回到原点:回到古诗词的生命立场,回到古诗词的吟诵传统,回到古诗文的学习传统。  下面以
曾经是青年教师的我,每学期最怕的就是领导推门听课。一阵脸红心跳、手忙脚乱之后,脑子里常常出现一片空白。这就直接导致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乱了阵脚,只能艰难地和学生一起稀里糊涂地度过难熬的40分钟。下课后,如果听课的领导能有些安慰或者鼓励,还能在羞愧中重整旗鼓;假如领导严肃地问我“你这堂课到底教了些什么?”或者“这样的语文课,上和不上到底有什么两样?”那接下来只要这位领导来听课,即使课前准备得再充分,我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雾 淘 顽 于 暗 岸  街 梁 甚 至 躲  要写的字:于 论 岸 屋 久 散  步 消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析解“雾”字  1. 读课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雾”是怎样的,可用比喻的方式描述。  2. 析解生字“雾”。形声字,雨形,务声。本义指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即雾气。词语如:雾气、雾霾、云雾、迷雾、晨雾、云消雾散、腾云驾雾。形义可识记
群文阅读主张在语言积累、思维方式、审美鉴赏、思想建构等方面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进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群文阅读以儿童的健全发展为研究特色,以成就儿童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为研究价值,意在锻造有生命质感的语文教育,促进儿童生命价值的提升。  在群文阅读的研究过程中,教师个体逐渐建构群文阅读的文化體系,并形成个性化的学术逻辑,经过反复的践行,最终生成优质群文阅读课程这一实践性成果。这些实
我们当下的热门话题是“统编本教材如何教学”,既然讲教材,那我先问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屈原当年用什么语文教材?李白用什么语文教材?曹雪芹用什么语文教材?鲁迅用的又是什么语文教材呢?我想可能是四书五经,可能是唐诗宋词,可能是“三百千”。随着时代的变化,大浪淘沙,教材会不断变化,但不变的是规律,学习母语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那么母语学习的规律是什么?  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故事,我谈几个问题
汉语拼音在小学阶段是识字的工具,是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是帮助阅读的“拐棍”。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汉语拼音是“工具”这一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既不拔高要求,又提高教学效  率呢?笔者觉得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要”与  “不要”:  一、 拼音字母——要正视差异,不要视而不见  刚入学的学生拼音学习情况不一,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教学。第一层次的学生(会认且读准的)教师不用教,可以请这些学生做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