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前“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此教学模式在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学生主体意识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导学 学案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为了能实现高效课堂和适应现代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必然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导学教学就是一种在课前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导学教学目标
导学教学指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和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尽可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实施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对一些拥有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让其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促使其创新和进步。导纲的编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和学生方面投放更多的精力,随时关注学习的变化和反应,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这种全新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都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教学会让学生通过导纲解决部分基础性问题,只是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利于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初中数学导学教学实施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导学学案的实施主要在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中学习的学习目标体现为任务模块的转化,如习题演练、布置和后续巩固练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具体化和明确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对学案进行应用时,要紧扣教材和围绕教学大纲,尽可能地让学案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
2.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导学教学实施的主体,要充分站在学生角度预测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何种问题,如哪些学习内容是难点,学生已具备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是否会影响教学等。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经历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过程,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早在古代已经有所运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客观规律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可在导学学案中设置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设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导学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课前预习,自我提前认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自主学习、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导学”教学具有主体性和引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则是课前预习,提前自我认知;知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依照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解释课本概念,课后布置练习习题后此节教学内容就完成了。然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调动其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多数学生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主动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所以当前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质量,是看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①请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图书馆所藏的书需多少个这样的书架?
②如果你所在班级的同学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个这样班级的学生借阅?
提出问题:
(1)设问:2亿等这些大数字,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表示吗?
(2)操作计算器: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3格,请用计算器计算第63格应放多少粒米?并观察计算器是如何显示263的。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同时学案中应有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等简要提示,提示中涉及本节课重要数学概念、思想及运算法则等。课前学案预习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处理好学案与新课开展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学案开展教学。
总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及完整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了解教学内容,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标注疑难问题,待教师授课时带着问题听其讲解,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合作互动,提高能力。
合作互动是导学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指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组员在自学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在讨论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疑惑和对学案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看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若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发生分歧,双方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则应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要正面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胆量。
例如,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枚骰子,耶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导学 学案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为了能实现高效课堂和适应现代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必然要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导学教学就是一种在课前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导学教学目标
导学教学指设计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和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尽可能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实施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对一些拥有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让其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促使其创新和进步。导纲的编写是对每一位教师的挑战,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和学生方面投放更多的精力,随时关注学习的变化和反应,不再是简单的知识讲授,这种全新的教学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和应变能力。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改革都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教学会让学生通过导纲解决部分基础性问题,只是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有利于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2.初中数学导学教学实施原则
2.1目标性原则。
导学学案的实施主要在于体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其中学习的学习目标体现为任务模块的转化,如习题演练、布置和后续巩固练习,增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变得更具体化和明确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此外,教师在对学案进行应用时,要紧扣教材和围绕教学大纲,尽可能地让学案成为实现目标的关键依据。
2.2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导学教学实施的主体,要充分站在学生角度预测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何种问题,如哪些学习内容是难点,学生已具备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及心理特点是否会影响教学等。教师在课堂上还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信任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经历问题的产生及解决的过程,对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教学早在古代已经有所运用,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客观规律及从学生实际出发,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可在导学学案中设置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通过设计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强的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导学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3.1课前预习,自我提前认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主动探、自主学习、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过程,能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导学”教学具有主体性和引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则是课前预习,提前自我认知;知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依照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解释课本概念,课后布置练习习题后此节教学内容就完成了。然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调动其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多数学生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主动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所以当前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高质量,是看教师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书约2亿册,居世界第五位。
①请调查本校图书馆某个书架所存放图书的数量.中国图书馆所藏的书需多少个这样的书架?
②如果你所在班级的同学每人借阅10本书,那么中国图书馆的藏书大约可以供多少个这样班级的学生借阅?
提出问题:
(1)设问:2亿等这些大数字,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法表示吗?
(2)操作计算器:在棋盘上放米,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22粒米,然后是23粒、24粒、25粒……一直到63格,请用计算器计算第63格应放多少粒米?并观察计算器是如何显示263的。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同时学案中应有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等简要提示,提示中涉及本节课重要数学概念、思想及运算法则等。课前学案预习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处理好学案与新课开展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学案开展教学。
总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及完整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了解教学内容,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标注疑难问题,待教师授课时带着问题听其讲解,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2合作互动,提高能力。
合作互动是导学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指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组员在自学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在讨论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疑惑和对学案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看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若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发生分歧,双方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则应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要正面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胆量。
例如,利用质地均匀的骰子和同桌做游戏,规则如下:
(1)两人同时做游戏,各自掷一枚骰子,每人可以只掷一枚骰子,耶可以连续地掷几次骰子。
(2)当掷出的点数和不超过10时,如果决定停止掷,那么你的得分就是所掷的点数和;当掷出的点数和超过10时,必须停止掷,并且你的得分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