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效果差。本文探讨了支架式教学的合理性,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支架式教学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3]何鸣,薛欢.英语商务课程中语言与内容的协商——以一堂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科教文汇,2010,(19).
[4]张湘丽.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2008.
关键词: 支架式教学 英语专业 写作教学
一、引言
英语专业的写作课有两种情况,要不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知识要点,感受语言之美为重点的方法来展开,然后再进行写作实践;要不就是采用写长法进行教学,鼓励学生能写多少是多少。这两种方法固然有其优点,前者能较为系统地教授学生的写作知识概念技巧,而后者则更易激发其写作兴趣。然而,这两种方法也有其缺点,前者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呆板,而后者则容易使学生脱离写作训练的重点,天马行空。为了找到一种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进行了不少实验,发现采用支架式教学是个不错的方法。
二、支架式教学及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持下的教学方法之一。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从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可以简单理解成,给学习者提供其进一步学习的概念支架的教学方法。通过分析概念我们可以发现支架式教学教学的理论基础有以下三方面。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要经过困难才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该理论要求教师分辨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其可能发展的水平,而且教师要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但是如何帮助呢?显然是要靠指引,而且任何学科作为知识体系和能力系统的结合,必然要靠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概念支架,运用支架式教学。
(二)交际教学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外语包含两方面:掌握结构形式和培养能力。海姆斯具体阐述了这个观点。海姆斯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个社会文化因素:(1)语法的正确性。(2)语言的可行性,指有些话语语法虽然正确,但人们却不那么说。(3)语言的得体性,这是指语言应适合于对话双方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心理等因素。(4)语言的可接受性,指语言适合于环境。海姆斯的观点让我们意识到任何语言教学都要集中在两方面:语法形式和语言的社会功用。语法形式的正确性在语言写作课中主要是指学生能用地道的语言来正确地组织语句进行写作。这要求教师对写作中涉及的字、词、句等层面的知识概念进行系统的指引,也就是要提供知识的支架。而语言的社会功用指的是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在特点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得体的语言写作。而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提供恰当的虚拟社会背景,创造必要的写作动机,也就是教师要架构虚拟社会背景,提供背景支架。
(三)建构主义理论
该理论最早由皮亚杰提出。此观点的基本内涵有三方面。
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
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人、社会、自然、文化)的理解,其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从中可以看出,学习过程其实就是建构过程,但这个过程学生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要依靠别人,主要是教师提供帮助,而教师的帮助就像个学生提供建筑知识大厦时要用到的脚手架,是必需的,但不是主要的,在大厦完工时就可以撤掉,且不留痕迹。
三、抛锚式教学的步骤、原则及实施课例
(一)步骤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原则
在运用此教学法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准确定位最近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最近发展区,自然教师要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准确定位。具体来说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帮助定位:一是教师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情绪等变化来断定教学内容是否适中。二是进行测试,主要是卷面测试,通过可以量化的试卷成绩等来断定某个班的学习程度。这可以避免前面观察法产生的主观性和偏差。三是学生反馈,主要是通过给学生问卷调查来实现,卷中要包含对现学材料的难易判定、自己的学习情况的判定,以及对未来材料难易度的期待。
2.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应当把学生当成知识和能力大厦的建设者,教师只是脚手架的提供者,而且教师只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对其进行帮助。学生可以通过和学习伙伴的互动来加速其建造进度,也可以通过伙伴的评价来对建造的不足进行修正,教师要给学生个人和学习小组留下足够的空间。
3.支架要合理。教师提供的支架要科学,只在必要时给学生提供支架。支架可以包含背景支架,也可以包含问题支架、概念支架等。支架要从易到难,并且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提供简洁易懂的用语来搭建支架。支架在学生自我学习和小组学习时要撤除,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时间。
(三)实施课例
为了研究支架式教学法的有效性,我选取了由丁往道编写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英语写作手册》的第二部分的修辞手法oxymoron(矛盾修辞法)来进行实证研究。本次学习的主要是目的是了解矛盾修辞法的概念,其能创造的效果,以及如何应用矛盾修辞法。通过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法能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分以下5个步骤来展开教学。
1.搭脚手架——老师先让一学生上台来给他看两个词,smile和tear,然后让他分别向大家表现出来,让大家猜是什么词,表现出了什么心情或感情。
2.进入情境——然后再让他看tearful smile这个词组,表演含着泪水的笑,然后老师问大家:“他在干什么呢?他的表情表现出了什么感情和心情呢?”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给学生提供支架对表达出的心情进行猜测。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学生把自己的猜测和别人的进行比对,并设想他做出此表情的情境,最终归纳概括出tearful smile表达出的意思已经超过了两个单独表情的叠加,它可以表示出激动、强颜欢笑等意思。最终概括出矛盾修辞法的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两个本身矛盾、相反、相对的词的连用,以创造出一种复杂的效果,其搭配可以是形容词加名词,也可以是副词加动词等。
5.效果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和小组学习进行评价,并对矛盾修辞法进行进一步的应用,举更多的例子。
四、结语
支架式教学作为一种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在理工科等系统性较强的学科中已得到了普遍应用。本研究对则其在较不宜推广的语言类的英语写作课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其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通过教师指引和同伴互动来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自己及学习小组的主动探索的特点使其更易提高教学气氛,帮助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5.
[2]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09,(16):2.
[3]何鸣,薛欢.英语商务课程中语言与内容的协商——以一堂英语国际贸易实务课为例[J].科教文汇,2010,(19).
[4]张湘丽.支架式教学应用于初中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