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272914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从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做起。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教育投入的力度,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的政策,逐步缩小了城乡学校的差别。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城乡教学环境迥异,区域校际等级分明,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和谐发展。要促进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一、农村教育存在不和谐现象
  
  在广大农村,虽然实行了免除学费教育,虽然对贫困学生进行了重点补贴,虽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正在逐年增加,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乡教学环境迥异。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较,存在着教育投入分彼此,教学设施有档次,师资力量有差别,教学环境悬殊的问题,有一些农村学校,甚至连基本支出都难以保障。
  2. 区域校际等级分明。无论是什么学校,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不知从何时起,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分起了等级。在农村,有镇中心初级中学、镇中心小学与普通初级中学、普通小学之分。不是说,不能有这样的提法,问题是区别了等级之后,老师和学生的待遇也随之有所区别了。这样做,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不公平的。
  3. 农村教育发展不平衡是学生择校之风盛行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里就读;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手中的钱多起来了,他们有能力承受重点学校征收的子女异地就读费。而一部分条件比较差的农家孩子,则只能选择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就读了。经济上的不平等,导致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不平等。
  
  二、农村教育不和谐的负面影响
  
  和谐能推动教育事业开创新的局面,不和谐也能给教育事业带来负面影响。
  1. 利益机制驱动教师逆向流动。在城镇重点学校教书的老师,能分到比较好的住房,子女上学、工作待遇也比普通学校强多了。他们除了能拿到国拨工资外,还有其他补助。而农村学校的老师却只能拿到基本工资。城镇重点学校的教师进修和外出学习的费用可以如实报销,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对此则只能望梅止渴。资源分配上的差距导致了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在生源、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其直接后果是普通学校的老师尽量往重点学校里挤,农村学校里的老师削尖了脑袋往城里钻。留在农村学校里的老师一方面存在着年龄老化的问题,他们中的大部分教师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后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这些教师虽然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学历一般不高,知识比较陈旧,加之农村学校在学科设置上也不太合理,有的教师今年教语文,明年又改为教数学,在人手缺乏的情况下,有些老师还不得不身兼多个学科,特别是音乐、体育和美术课只能由兼职老师凑合着完成任务,很难真正地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农村的孩子也难以接受全面的、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比较年青的老师被农村学校留下了,但是,他们的心中有怨气,在教学上不思进取,在工作上缺乏激情。
  2. 学生择校趋势走偏。城乡教育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而使得学生择校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不良的发展趋势。乡里的孩子往城里挤,使城市学校班额过大,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三、促进农村教育和谐发展的措施
  
  要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影响,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建立合理的教师长效流动机制。所谓教师流动,是指在职教师向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流动。要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注重正面引导。要鼓励教师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任教,对成绩突出者,应该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二是要强调优势互补。城里的重点学校有区位优势,硬件优势和高薪优势,而农村学校的优势是农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无怨无悔的品格。城乡实现优势互补,对人才的城乡互动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三是要实施岗位轮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交流计划。既要有强制执行的措施和手段,又要给在条件艰苦的地域任教者的差别工资和补贴出台一些必要的优惠条件和特殊待遇。只有将强制约束与优惠政策结合起来运用,才能保证教师流动机制的有效运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师资力量短缺的问题,才能开创城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2. 改变教育的重点投入倾斜方式。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教育投入的力度,教育投入在逐年增加。然而,农村基础教育这一块是投入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缺资地域。教育投入要向农村倾斜,一是要通过投入(下转第139页)(上接第55页)倾斜,重点扶持教育弱势群体。要通过投入向基础比较薄弱的农村学校的倾斜,使农村学校尽快地赶上城市普通学校的发展水平,从而逐步填平城乡教育不和谐的鸿沟。二是要通过对口扶持,加速推进农村教育转轨。要将同一区域内的城市重点学校与农村学校结成共建和谐教育的对子,重点学校一方面要为农村学校培养老师,让农村的老师能学到城市规范教育的程序和方法,同时,也要无偿下派干部和教师到农村学校去挂职和任教,对农村学校的老师进行传帮带。另一方面,重点学校每年要投资或者调剂自身现有的设备,帮助贫困学校完善一至两个硬件设施,使贫困学校逐渐地改变落后的面貌。
  3.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随着农村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市化的推进,要在反复调查论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做好农村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办学效益。
  (本文作者单位:武威市教育局)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开发人体潜能的需要,是体育教学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核心。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想象能力    想象是思维活动中最具活力的一个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离开想象是不可能取得成效的。要想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培养学生想象力方面下工夫,
期刊
顾泠沅:江苏吴江人。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教育思想:行动教
期刊
从小,我就立志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教育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因为,在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在我们成功的背后,是老师在为我们默默耕耘;在我们迷茫的时候,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现在,我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乡镇中学的普通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七八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虽然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目光,一张
期刊
魏书生: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辽宁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教育思想:教育民主、科学管理。  张思明:数学特级教
期刊
唐盛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现任上海市上海中学校长,上海市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高评会数学学科组组长,国际文凭组织和学术组织亚太地区校长代表,国际文凭组织校长委员会的15个委员之一。1993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6年荣获苏步青数学教学奖。1981年以来先后编著和编译出版了各类理论和学术专著30余本,各类论文近百篇。教育思想:乐育精英。  李烈:1994年被
期刊
杨一青:现任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校长、杭州市校学管理学会会长。曾被授予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刘京海: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现任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校长、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特级校长、全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呢?    一、创设情景,形成探究的氛围    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是问题性和实践性,但从目前我们的教学环境来看,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因而教师应依据现有条件,在必要时适时点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在教育。教育肩负着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和知识的历史使命。而创新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的要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创造者。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对现代教育思想认识的提高,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所应考虑的。作为一名
期刊
“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是本次课改的主要目标。作为武威地区少数民族中唯一的一所独立高中,天祝一中也顺应课改之潮,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是我在美术教学课改中的一些做法。    一、发挥山区优势,整合学习资源,大力开发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地区受区域影响,社会信息资源少,文化交流
期刊
一、青海省实施双语教学的现实意义    青海是我国藏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之一,全省总人口518万,其中藏族人口11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21.89%。青海省的藏族人口主要分布在6个藏族自治州、29个牧区县、18个纯牧业县,藏族人口的分布特征是“大分散、小聚居、交错杂居”,就本民族现在所使用的交际语言看,虽然具有共同地缘和民族语言——文化的整体性特征,但随着各民族日愈频繁的交流和融会,民族语言的单一特性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