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叙事写人类文章中,许多学生习惯以概念性词语表达内心感受。比如,笔者曾经让学生写一段文字,以表达知晓考试成绩前后的情形。学生习作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老师来分发试卷了。我如坐针毡,紧张极了,等了好久,终于拿到了试卷,一看,一个醒目的红色数字赫然映入眼帘:又很差!我很难过地把试卷放在了一边。
我们看到,学生用“紧张极了”“很难过”等词语来表达得知分数前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看似准确表达了内心世界,但读者难以对这些情感有深入的感受,因为“紧张极了”“很难过”,类似这样的表述过于泛化,它们具体是种怎样的情形,让读者难以体会,更难以产生共鸣。如果在表达人物性情时,能恰当运用动作描写来替代简单的概念性词语的陈述,人物就会显得丰满,事件也会随之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对于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动作描写来具体呈现心理特征。如何具体设计呢?在此,我们可借助品味名家莫言的小说名篇《卖白菜》相关片段的动作描写来形象感知:
片段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连贯性的动词“走来走去”“揭开”“掀动”“拉开”“扒拉”来描述母亲找钱的过程,形象展示了母亲找钱时不断怀有希望又不断失望的心路历程。“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这组动词则是很好地展示了母亲对白菜卖或不卖的矛盾心理冲突,隐含了母亲的不舍和无奈。借助这两组动词,作者很好地暗示了家境的贫困,很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把这个语段改成“过年时,家庭很贫困,母亲在家里找不到钱,很失望,只能不舍地卖白菜”,显然表达情意不足,味道不够。所以说,设计人物动作描写,可以具体描写人物的一系列连贯动作,以此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突出形象特征。这一方法可以简称为“用墨如泼”。
片段二:“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在这一片段里,老太太将白菜的干菜帮子全部撕光后,终于决定买下白菜,所以有“过秤”这一情节发生。此时老太太要看秤,但作者并不是用“看秤”这一词来简单概述,而是用“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来形容。一个“贴”字可以说用得相当精妙,它表示两者间没有缝隙,它初步暗示了老太太此时内心对母亲的不信任,以及她此时处事的谨慎仔细,“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打量”就是仔细查看的意思,前面再加个“仔细地”,语意重复,突出强调了老太太对母亲的极端不信任,出现这种
情况的原因,根据后文便可得知,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一连串动作行为中可以确认是家境的贫穷:“摸”说明钱藏得极深;“层层揭开”说明钱被包裹了好多层;“一张张地数”暗示老太太担心出错。这三个动词突出了老太太因贫穷而对钱的极度重视。倘若作者将此处简化为“老太太极不放心地看秤后付钱”,又完全失了味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可以择取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个动词来含蓄地揭示细腻的人物心理,从而展示人物形象特征。这一方法可以简称为“惜墨如金”。
通過品评《卖白菜》叙事写人片段的动作描写方式及其作用,了解了借助动作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进而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手法,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上述手法对习作片段中的“紧张”和“很难过”进行相应的动作描写设计了。修改后示范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师来分发试卷了。听着老师报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看着同学或眉开眼笑或失意落寞的脸,我双手不由自主地拧在一起,屏住呼吸,默默祈祷。恍惚中听到老师报了我的名字,我猛地一震,深深吸了口气,慢慢站起身,一步步挪向讲台。我偷偷瞄了眼试卷,一个醒目的数字赫然在目:很差!我颤抖地接过那张惨不忍睹的试卷,垂着头,重重地长叹一声,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座位,沮丧地把试卷慢慢地平摊在桌面上,盯着那刺眼的分数,渐渐地,眼前一片模糊。
将修改前后的片段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觉得后者明显具有感染力。由此可知,叙事写人类文章中,如果我们能处理好人物的动作描写,以之来替代简单的概念性词语的陈述,把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真实可感,事件会更令人印象深刻,如此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213131)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老师来分发试卷了。我如坐针毡,紧张极了,等了好久,终于拿到了试卷,一看,一个醒目的红色数字赫然映入眼帘:又很差!我很难过地把试卷放在了一边。
我们看到,学生用“紧张极了”“很难过”等词语来表达得知分数前后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看似准确表达了内心世界,但读者难以对这些情感有深入的感受,因为“紧张极了”“很难过”,类似这样的表述过于泛化,它们具体是种怎样的情形,让读者难以体会,更难以产生共鸣。如果在表达人物性情时,能恰当运用动作描写来替代简单的概念性词语的陈述,人物就会显得丰满,事件也会随之令人印象深刻。
因此,对于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设计相关的动作描写来具体呈现心理特征。如何具体设计呢?在此,我们可借助品味名家莫言的小说名篇《卖白菜》相关片段的动作描写来形象感知:
片段一:“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在这段文字里,作者运用了一系列连贯性的动词“走来走去”“揭开”“掀动”“拉开”“扒拉”来描述母亲找钱的过程,形象展示了母亲找钱时不断怀有希望又不断失望的心路历程。“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这组动词则是很好地展示了母亲对白菜卖或不卖的矛盾心理冲突,隐含了母亲的不舍和无奈。借助这两组动词,作者很好地暗示了家境的贫困,很有感染力。如果我们把这个语段改成“过年时,家庭很贫困,母亲在家里找不到钱,很失望,只能不舍地卖白菜”,显然表达情意不足,味道不够。所以说,设计人物动作描写,可以具体描写人物的一系列连贯动作,以此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突出形象特征。这一方法可以简称为“用墨如泼”。
片段二:“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在这一片段里,老太太将白菜的干菜帮子全部撕光后,终于决定买下白菜,所以有“过秤”这一情节发生。此时老太太要看秤,但作者并不是用“看秤”这一词来简单概述,而是用“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来形容。一个“贴”字可以说用得相当精妙,它表示两者间没有缝隙,它初步暗示了老太太此时内心对母亲的不信任,以及她此时处事的谨慎仔细,“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打量”就是仔细查看的意思,前面再加个“仔细地”,语意重复,突出强调了老太太对母亲的极端不信任,出现这种
情况的原因,根据后文便可得知,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一连串动作行为中可以确认是家境的贫穷:“摸”说明钱藏得极深;“层层揭开”说明钱被包裹了好多层;“一张张地数”暗示老太太担心出错。这三个动词突出了老太太因贫穷而对钱的极度重视。倘若作者将此处简化为“老太太极不放心地看秤后付钱”,又完全失了味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二:可以择取最富有表现力的一个动词来含蓄地揭示细腻的人物心理,从而展示人物形象特征。这一方法可以简称为“惜墨如金”。
通過品评《卖白菜》叙事写人片段的动作描写方式及其作用,了解了借助动作描写来暗示人物心理进而塑造人物形象的具体手法,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综合运用上述手法对习作片段中的“紧张”和“很难过”进行相应的动作描写设计了。修改后示范片断如下:
我正埋头看书,忽然原本安静的教室里出现一阵骚动,抬头一看,原来是老师来分发试卷了。听着老师报着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看着同学或眉开眼笑或失意落寞的脸,我双手不由自主地拧在一起,屏住呼吸,默默祈祷。恍惚中听到老师报了我的名字,我猛地一震,深深吸了口气,慢慢站起身,一步步挪向讲台。我偷偷瞄了眼试卷,一个醒目的数字赫然在目:很差!我颤抖地接过那张惨不忍睹的试卷,垂着头,重重地长叹一声,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座位,沮丧地把试卷慢慢地平摊在桌面上,盯着那刺眼的分数,渐渐地,眼前一片模糊。
将修改前后的片段放在一起比较,我们会觉得后者明显具有感染力。由此可知,叙事写人类文章中,如果我们能处理好人物的动作描写,以之来替代简单的概念性词语的陈述,把人物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人物形象就会更真实可感,事件会更令人印象深刻,如此更能激发读者的共鸣。
作者单位: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2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