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数学教学所存在的脱节现象日益严重,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由于新知识的增加,引发了许多的变化,视野的扩展、思维方式的改变致使一部分刚步入初中门槛的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导致成绩一时明显下降。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衔接自如,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就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衔接进行探讨。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课堂知识容量增大,部分学生不适应;管理上班主任变“蹲”为“带”,对学生来说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有点无所适从,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改变别人管着我到自己管好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小学阶段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六年级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做课堂笔记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乐于探究的习惯等等。
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从预习开始的,而预习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中学数学的学习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为此小学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我们现在的“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也正是从这点出发,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我们不妨从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不管是哪种预习方法,有了预习我们必须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第三,适当时要舍得“放一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课堂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的简洁、教学素材的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含量高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扶得过多,放得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要适当地“放一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尽力做到少讲、精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充当半个中学老师的角色。
第四,加强学习方法的衔接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
中小学数学教学难以衔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上探讨,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式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势在必行,我们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独立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邹韵文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年龄小,依赖性强,进入初中后,由于学科的增加和课堂知识容量增大,部分学生不适应;管理上班主任变“蹲”为“带”,对学生来说失去依靠,失去整天管着自己的人有点无所适从,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改变别人管着我到自己管好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小学阶段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而初中阶段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小学数学教师特别是六年级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养成熟练的习惯;养成书写规范、工整,格式行款正确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做课堂笔记习惯;养成订正错误、乐于探究的习惯等等。
第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质上是从预习开始的,而预习在小学阶段一般不那么重视。因此,到了初一大多数学生不会预习,即使预习了也只是将课文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而中学数学的学习由于内容增多,难度增大,对学生的预习自学有较强的要求。为此小学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我们现在的“学程导航”教学模式也正是从这点出发,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指导预习要有模可循。我们不妨从这五个方面指导学生预习:(1)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2)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3)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习与新知相联系的旧知识。(4)尝试练习预习法:对于计算类新授课、练习课,预习时先进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5)动手操作预习法:对于公式的推导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不管是哪种预习方法,有了预习我们必须检验学生预习效果,这是数学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
第三,适当时要舍得“放一放”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启发谈话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等,由于每节课教学内容相对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少,小学教师在教法上采用探究学习的机会多,而初中数学教师由于数学课内容的偏多,在课堂教学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环节的简洁、教学素材的指向明确、问题的思维含量高等。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扶得过多,放得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上却恰恰与之相反,即扶得少,放得多。这一教法的反差,使初一学生对学数学产生不适应现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上要适当地“放一放”,多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尽力做到少讲、精讲,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觉自律意识,充当半个中学老师的角色。
第四,加强学习方法的衔接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科目少,内容浅,而中学的学习科目成倍增加,学习的内容也明显加深。要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抓好教学方法的衔接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学习方法。
中小学数学教学难以衔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可以从课堂教学方式上探讨,使中小学的数学教学方式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中小学数学衔接工作势在必行,我们要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尽快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摆脱依赖性,增强独立性,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