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企业的创建者不仅希望获利丰厚,而且渴望亲自领导企业,掌控企业。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是很难两全的。如果你不能搞清楚哪个更重要,你将很有可能两手空空。
每个企业创建者都想成为比尔·盖茨那样伟大的企业家。然而这种既是公司创立者,又长期担任CEO的成功企业家,在我们这个时代实属珍稀“物种”。通过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212位企业创建者的经历,我们发现,大多数创建者在公司成名之前就已经退出了实际管理岗位。公司成立三年之后,50%的创建者已经不再担任CEO。到了公司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仅有40%的创建者还在CEO的岗位上。能带领公司经历首次发行股票的创建者还不足25%。
尽管如此,创建者还是不会轻易离开。研究表明,五分之四的企业家是很不情愿地放弃CEO职务的。当研究者指出这些创建者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管理控制时,他们会表现得很激动,至少是他们认为自己还不到离开CEO岗位的时候。创建者的人事变动极易引起波动,特别是在员工还忠于这位创建者,而这位创建者又要被迫“逊位”的时候。事实上,不论是创建者以何种方式离开CEO岗位,这种变动都会对这位企业家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领导的变更过程运行得相当平稳,这表明创建者还是忠于他最初进入商业领域时的动机的。你也许会问,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难道有人创业之初不是为了大把挣钱吗?据我的经验,创建者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背财富最大化原则的决策。在我研究企业家的决策时,我注意到,一些决策很有可能创造更高的利润,但是企业家真正选择的却往往是其它一些与盈利原则相冲突的决策。
不难发现,在求富的心理驱动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在激励着企业家,那就是创建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念头。令人惊讶的是,在尽力把其中的某个念头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必然会降低另一个念头的成效。在每个阶段,企业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挣钱?还是掌握企业管理权?那些不能明确两者之中哪一个对自己更重要的企业家,经常会面对既无财又无权的结局。
创建者头脑深处的情感因素
创建者们通常会坚定地认为他们才是唯一能够创建并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人。许多企业家告诉我:“我是唯一的有意愿来建立一个大企业的人,只有我是管理该企业的唯一人选。”许多事例似乎可以印证他们的观点。最初,企业只是创建者脑海中的一个构想,这些构想包括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机会有哪些,企业能够提供的新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是什么,企业潜在的客户群体是哪些人,等等。接下来,他开始将构想付诸行动。创建者雇佣一些人来按照他的构想创建企业,并逐渐和这些人建立起紧密的关系。随着企业的建立,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这样的文化形态往往是与创建者个人的风格、个性以及偏好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开始,雇员、客户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都把企业的创建和这位创建者等同起来。创建者在这个阶段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他们对此非常自豪。
新企业就像是创建者的孩子一样,这种情感从他们付给自己相对低的报酬上可见一斑。通过对1996年到2002年间建立新企业的528名企业家的研究发现,51%的企业家的薪水与他某个属下的薪水持平,甚至更低。尽管这些企业家有不同的背景,但是他们跟那些不是创建者的CEO相比,薪水还是低了20%。如果考虑到每个人平等的价值,这是非常公平的。
许多企业家对前景过于自信,而对面临的问题却显得有些天真。例如,1988年,美国普度大学战略研究专家阿诺德·库珀和他的两位同事面向5000个企业家问了两个简单的问题:你所在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跟你们相似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创建者认为,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为81%,其它类似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仅为59%。创建者对企业的情感依赖、过度自信以及对面临问题的天真,也许对于创建和运行一个新企业是必要的,但是这些情感在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就会产生问题。
与日俱增的痛楚
面对发展的机会,创建者最终会意识到,他们的财力、激励员工的能力以及工作热情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越来越不足。他们邀请家族成员、朋友、天使投资者国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来他们的公司投资。一旦这么做了,他们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必须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天使投资者在允许创建者继续管理企业方面可能会比风险投资公司更宽松一些。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外部的管理者肯定要进入董事会。
一旦創建者不能控制董事会,那么他担任CEO的工作就会存在危险。当创建者没有完成CEO职务所要求的业绩的时候,董事会的任务非常简单:换人。即使创建者仍然在CEO的岗位上苦苦挣扎,董事会也会苦口婆心地劝他交出管理权。因此,要么选择财富,要么选择管理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在财富与权力之间进行选择,可以使企业家得到他所认为的成功。那些希望拥有企业管理权的企业家如果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力,即使他因退位而最终变得非常富有,他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相反,那些一心想要财富的企业家并不会因为自己不再担任CEO而产生挫折感。一旦他们认识到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在开始的时候确定三件事情:游戏规则、利害关系以及退出时间。
每个企业创建者都想成为比尔·盖茨那样伟大的企业家。然而这种既是公司创立者,又长期担任CEO的成功企业家,在我们这个时代实属珍稀“物种”。通过分析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212位企业创建者的经历,我们发现,大多数创建者在公司成名之前就已经退出了实际管理岗位。公司成立三年之后,50%的创建者已经不再担任CEO。到了公司成立的第四个年头,仅有40%的创建者还在CEO的岗位上。能带领公司经历首次发行股票的创建者还不足25%。
尽管如此,创建者还是不会轻易离开。研究表明,五分之四的企业家是很不情愿地放弃CEO职务的。当研究者指出这些创建者已经失去了对公司的管理控制时,他们会表现得很激动,至少是他们认为自己还不到离开CEO岗位的时候。创建者的人事变动极易引起波动,特别是在员工还忠于这位创建者,而这位创建者又要被迫“逊位”的时候。事实上,不论是创建者以何种方式离开CEO岗位,这种变动都会对这位企业家产生巨大影响。
如果领导的变更过程运行得相当平稳,这表明创建者还是忠于他最初进入商业领域时的动机的。你也许会问,这不是很明显的道理吗?难道有人创业之初不是为了大把挣钱吗?据我的经验,创建者经常会做出一些违背财富最大化原则的决策。在我研究企业家的决策时,我注意到,一些决策很有可能创造更高的利润,但是企业家真正选择的却往往是其它一些与盈利原则相冲突的决策。
不难发现,在求富的心理驱动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在激励着企业家,那就是创建和领导一个组织的念头。令人惊讶的是,在尽力把其中的某个念头发挥到极致的同时,必然会降低另一个念头的成效。在每个阶段,企业家都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挣钱?还是掌握企业管理权?那些不能明确两者之中哪一个对自己更重要的企业家,经常会面对既无财又无权的结局。
创建者头脑深处的情感因素
创建者们通常会坚定地认为他们才是唯一能够创建并带领企业走向成功的人。许多企业家告诉我:“我是唯一的有意愿来建立一个大企业的人,只有我是管理该企业的唯一人选。”许多事例似乎可以印证他们的观点。最初,企业只是创建者脑海中的一个构想,这些构想包括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机会有哪些,企业能够提供的新产品、服务或者商业模式是什么,企业潜在的客户群体是哪些人,等等。接下来,他开始将构想付诸行动。创建者雇佣一些人来按照他的构想创建企业,并逐渐和这些人建立起紧密的关系。随着企业的建立,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这样的文化形态往往是与创建者个人的风格、个性以及偏好联系在一起的。从一开始,雇员、客户以及企业的合作伙伴都把企业的创建和这位创建者等同起来。创建者在这个阶段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他们对此非常自豪。
新企业就像是创建者的孩子一样,这种情感从他们付给自己相对低的报酬上可见一斑。通过对1996年到2002年间建立新企业的528名企业家的研究发现,51%的企业家的薪水与他某个属下的薪水持平,甚至更低。尽管这些企业家有不同的背景,但是他们跟那些不是创建者的CEO相比,薪水还是低了20%。如果考虑到每个人平等的价值,这是非常公平的。
许多企业家对前景过于自信,而对面临的问题却显得有些天真。例如,1988年,美国普度大学战略研究专家阿诺德·库珀和他的两位同事面向5000个企业家问了两个简单的问题:你所在企业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跟你们相似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创建者认为,他们成功的可能性为81%,其它类似的公司成功的可能性仅为59%。创建者对企业的情感依赖、过度自信以及对面临问题的天真,也许对于创建和运行一个新企业是必要的,但是这些情感在公司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就会产生问题。
与日俱增的痛楚
面对发展的机会,创建者最终会意识到,他们的财力、激励员工的能力以及工作热情在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越来越不足。他们邀请家族成员、朋友、天使投资者国或者风险投资公司来他们的公司投资。一旦这么做了,他们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他们必须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天使投资者在允许创建者继续管理企业方面可能会比风险投资公司更宽松一些。但不管是什么情况,外部的管理者肯定要进入董事会。
一旦創建者不能控制董事会,那么他担任CEO的工作就会存在危险。当创建者没有完成CEO职务所要求的业绩的时候,董事会的任务非常简单:换人。即使创建者仍然在CEO的岗位上苦苦挣扎,董事会也会苦口婆心地劝他交出管理权。因此,要么选择财富,要么选择管理权,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在财富与权力之间进行选择,可以使企业家得到他所认为的成功。那些希望拥有企业管理权的企业家如果失去了对企业的控制力,即使他因退位而最终变得非常富有,他也会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相反,那些一心想要财富的企业家并不会因为自己不再担任CEO而产生挫折感。一旦他们认识到他们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在开始的时候确定三件事情:游戏规则、利害关系以及退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