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说过:“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有比现实中的自己更伟大的地方,都有未被利用和充分发展的潜力。”这说明人的潜力是无限的,而如何把这种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是留给家长、老师、社会思考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学习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教书多年来,调皮的学生见过不少,有的毕业后有敢拼、敢闯的精神,事业小成,有的则成为游手好闲甚至是惹是生非的问题少年。对于“学困生”,目前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存在问题,拼命追求升学率,拼命地压榨学生,想要有一个好的考核成绩。种种压力让教师随时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在做了思想工作后,有些学生仍然置之不理,这时教师由于气愤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就是把“学困生”教育成“问题少年”的根本杀手。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性也越变越强。越是强硬地要求他,他的抵触性越强,再加上原先的基础较薄弱,他们会明显地厌烦教师的教育行为。对这些学生,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式把他们从根本上扭转过来,他们就会成为教学路上的绊脚石,就会成为经常谈论的问题少年。
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谈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会有很多感慨,由于他们的不专心学习,老师经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要求他们认真学习,要求他们来到学校要学到相应的知识。然而,收效却不那么明显,对一部分自觉的学生来说,老师说了之后他们的学习态度会有所改变,而很大一部分后进的学生则是老师说老师的,他们做他们的,从不把老师的谆谆教诲记在心上,有的甚至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老师就要花一番心思了。
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而是要用心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会发现有很多困扰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原因。
1.家庭的不和导致学生情绪的变化。
有一位男生,他是从别的学校转来的一名“学困生”,脾气暴躁,经常会违反纪律,刚接触这位学生时,也感觉束手无策。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没有严厉的批评,更多的是了解他、鼓励他。是父母不和严重影响到这个学生的内心,而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他求学的信心。
2.父爱母爱的缺失,爷爷奶奶的娇惯,严重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很多的学生家长都随着打工的浪潮涌入发达城市,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出去后孩子和父母只有电话沟通的机会。在山区和坝区,爷爷奶奶这一代人本身就是知识匮乏的一代人,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孙子孙女回家了,给他们做饭吃,没钱了,给他们一点钱。
3.社会环境对“学困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影响,再加上网络的负面影响,一些孩子成天痴迷于上网,无心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育人
“学困生”承受着更多的心里压力,他们的心灵更加脆弱,自尊心更加敏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对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用心去浇灌,用理解去培育,用鼓励去激发。师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秘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三、合理评价“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合理评价“学困生”,首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学困生”同样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他们本身就不自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是老师的严厉批评,同学的讽刺挖苦,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严重挫伤,厌学情绪会明显加重。
四、加强“学困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完善自身素质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提到“万事德为首,百行业为先”,蒙牛集团的总裁牛根生也把“德”放在极高的位置,从中不难看出,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于“学困生”,道德品质教育更重要。
“学困生”,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学习没有兴趣、基础比较差、失去学习信心、在行为习惯和学习方法上有明显缺陷的学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的学生。教书多年来,调皮的学生见过不少,有的毕业后有敢拼、敢闯的精神,事业小成,有的则成为游手好闲甚至是惹是生非的问题少年。对于“学困生”,目前的教育方式、教育手段也存在问题,拼命追求升学率,拼命地压榨学生,想要有一个好的考核成绩。种种压力让教师随时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在做了思想工作后,有些学生仍然置之不理,这时教师由于气愤往往会采取一些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许就是把“学困生”教育成“问题少年”的根本杀手。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叛逆性也越变越强。越是强硬地要求他,他的抵触性越强,再加上原先的基础较薄弱,他们会明显地厌烦教师的教育行为。对这些学生,如果没有好的教育方式把他们从根本上扭转过来,他们就会成为教学路上的绊脚石,就会成为经常谈论的问题少年。
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谈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会有很多感慨,由于他们的不专心学习,老师经常会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课堂上老师经常会要求他们认真学习,要求他们来到学校要学到相应的知识。然而,收效却不那么明显,对一部分自觉的学生来说,老师说了之后他们的学习态度会有所改变,而很大一部分后进的学生则是老师说老师的,他们做他们的,从不把老师的谆谆教诲记在心上,有的甚至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老师就要花一番心思了。
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进行,而是要用心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会发现有很多困扰他们不能静下心来学习的原因。
1.家庭的不和导致学生情绪的变化。
有一位男生,他是从别的学校转来的一名“学困生”,脾气暴躁,经常会违反纪律,刚接触这位学生时,也感觉束手无策。多次找他做思想工作,没有严厉的批评,更多的是了解他、鼓励他。是父母不和严重影响到这个学生的内心,而这种情绪严重影响了他求学的信心。
2.父爱母爱的缺失,爷爷奶奶的娇惯,严重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很多的学生家长都随着打工的浪潮涌入发达城市,有的一年回家一次,有的出去后孩子和父母只有电话沟通的机会。在山区和坝区,爷爷奶奶这一代人本身就是知识匮乏的一代人,他们能做到的也就是孙子孙女回家了,给他们做饭吃,没钱了,给他们一点钱。
3.社会环境对“学困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好的影响,再加上网络的负面影响,一些孩子成天痴迷于上网,无心学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爱育人
“学困生”承受着更多的心里压力,他们的心灵更加脆弱,自尊心更加敏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关爱。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对学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更应该用心去浇灌,用理解去培育,用鼓励去激发。师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秘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三、合理评价“学困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
合理评价“学困生”,首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学困生”同样是一个健全的孩子,他们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他们本身就不自信,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是老师的严厉批评,同学的讽刺挖苦,他们的心灵会受到严重挫伤,厌学情绪会明显加重。
四、加强“学困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努力完善自身素质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提到“万事德为首,百行业为先”,蒙牛集团的总裁牛根生也把“德”放在极高的位置,从中不难看出,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于“学困生”,道德品质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