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指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与生活密切相关。初中生物是一门与我们日常生活密相关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我们人类自身,还与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土壤、植物、动物、空气等,都是生物学科涉及的范围。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如何实现初中生物的生活化教学,以期引起同行共鸣,共同学习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实施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引入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或者是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指导实践,所以生活化教学贯穿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观念陈旧,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采取题海式的课后练习等问题,没能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生物教学主要是老师结合教学目标,依据生物教材进行讲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要进行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前仔细研读生物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生活进行讲授;其次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不是学生畏惧老师,这样可以使得老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引入生活元素。例如,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来思考身边的生物学以及生物与我们的关系;接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得出我们食物的来源、衣服的原料,以及周围的环境污染,这些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最后给学生讲述生物学的概念,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跟大自然相处。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只能是“突发事件”,只能是“偶遇的火花”,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应该从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转变。例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一内容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理解“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虽然内容多且比较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设计时就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让学生练习我们日常健康,生活开展,学生一定可以更加有兴趣学习,教学知识也更能具体化,更容易理解。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既包括生物概念、规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生物实验的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生活化教学内容,对于理论学习,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或者是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等;而对于生物实验来说,可以将实验教具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这样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例如,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会有相同的地方,如父母都是单眼皮,自己也是单眼皮,这些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进而开始讲解DNA、染色体、基因等教学内容。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事例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围绕一件事相互讨论的情景,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无论是生物理论的共同探讨,还是生物实验的操作,都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拓展思维。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使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实验内容,有的进行调试显微镜,有的依据教材中提供的步骤进行玻片标本的制作,还有的学生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每个学生各司其职,都能够积极参与。对于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通過实验观察不出来,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生活中的实物如南瓜,用多媒体演示南瓜细胞的胞质环流,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五、开展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呢?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有的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上不是很好,总是记不住知识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生活知识很丰富,这时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熟悉的知识去理解课本知识;而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评价和引导满足的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实现了学生自我发展,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要。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生物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对于课后练习要认真完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学清.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05-106,111.
[2]郭家武.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48.
【关键词】初中生物 生活化 教学 实施
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主要是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既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引入生活化元素,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或者是将所学的生物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指导实践,所以生活化教学贯穿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实际的生物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观念陈旧,脱离生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采取题海式的课后练习等问题,没能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所以本文主要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观念下的生物教学主要是老师结合教学目标,依据生物教材进行讲授,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要进行生活化教学首先需要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前仔细研读生物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而不是脱离生活进行讲授;其次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而不是学生畏惧老师,这样可以使得老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引入生活元素。例如,学习“我们身边的生物学”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来思考身边的生物学以及生物与我们的关系;接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得出我们食物的来源、衣服的原料,以及周围的环境污染,这些都与生物学密切相关;最后给学生讲述生物学的概念,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我们应该怎样跟大自然相处。
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教学目标生活化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在教学设计上下工夫,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只能是“突发事件”,只能是“偶遇的火花”,无法形成长效机制。教师要真正落实“生活化”的理念,应该从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始转变。例如,在教学《血液循环》这一内容时,我们知道这一内容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血管、心脏、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重点,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为理解“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虽然内容多且比较抽象,但是如果教师设计时就能实现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让学生练习我们日常健康,生活开展,学生一定可以更加有兴趣学习,教学知识也更能具体化,更容易理解。
三、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教学既包括生物概念、规律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生物实验的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地引导生活化教学内容,对于理论学习,老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或者是对生活现象进行解释等;而对于生物实验来说,可以将实验教具生活化,利用生活中的实物,这样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与生物知识的距离。例如,学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时,我们可以将生活中的现象引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会有相同的地方,如父母都是单眼皮,自己也是单眼皮,这些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进而开始讲解DNA、染色体、基因等教学内容。
四、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生活化教学方法,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将生活中的现象或者事例以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教学法,结合学生在生活中围绕一件事相互讨论的情景,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无论是生物理论的共同探讨,还是生物实验的操作,都可以使学生相互之间取长补短,拓展思维。所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进行观察植物细胞结构的实验,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操作,使不同的学生负责不同的实验内容,有的进行调试显微镜,有的依据教材中提供的步骤进行玻片标本的制作,还有的学生进行实验记录,这样每个学生各司其职,都能够积极参与。对于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通過实验观察不出来,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生活中的实物如南瓜,用多媒体演示南瓜细胞的胞质环流,给学生以更直观的感受,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
五、开展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评价多元化
新课标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面,教学中教师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开展生活化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到每个学生呢?我觉得重要的是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如有的学生在知识的记忆上不是很好,总是记不住知识点,考试成绩也不理想,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很强,生活知识很丰富,这时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熟悉的知识去理解课本知识;而对于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评价和引导满足的学生多元化的需要,实现了学生自我发展,关注了全体学生的需要。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初中生物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需要老师转变教学观念,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丰富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对于课后练习要认真完成,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学清.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105-106,111.
[2]郭家武.初中生物实现生活化的教学途径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