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古诗教学也应该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激情引趣,读诵吟唱,悟境入情,拓展延伸,其乐无穷。古诗学习应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学习;兴趣;快乐之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36-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每学年30篇以上,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古诗,深深地爱上古诗呢?笔者提出以下浅见。
一、激情引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巧妙导课,点燃诗心。“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学习《赠汪伦》一诗,在导入新课时,讲述了李白“受骗上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的故事,学生对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有了切实的了解,学习诗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2.音画结合,创设情境。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草》一诗时,老师在音乐《永远的草原》那优美的旋律中绘声绘色地描述辽阔原野上的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象,学生闭目倾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亲眼目睹了草的无限生机,心也奔驰在原野上陶然欲醉,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来。
3.动手画诗,妙趣横生。有诗必有画。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意境。读诗作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领会了诗情画意,发展了形象思维,又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如教学《鹅》一诗,初读了古诗就要求学生作画,形和神都不具备。理解诗意后再作画,“曲项”、“浮绿水”、“拨清波”表现得淋漓尽致,“白”、“绿”、“红”色彩鲜明,一只美丽、欢快的大白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古诗在学生的画中灵动起来,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妙趣横生。
4.表演再创造,其乐无穷。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开动起来。”教学中根据诗文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如袁枚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表演再创造,活泼可爱的牧童活跃在课堂上,传统文化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勃勃生机,课结束,趣犹存。
二、读诵吟唱,其乐融融
古诗句式整齐简单,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精练,琅琅上口,易于诵读。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诗诵读采用范读、领读、独自朗读、学生与学生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及意境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朗读时采用叠读的形式(即:老师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跟读“三千尺”),瀑布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在师生一唱一和中灵动了,学生陶醉其中情绪激昂。“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在一次比一次慢的朗读中学生仿佛飞到了九天,置身于银河中,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诗歌,诗歌,配乐可歌。采用古诗新唱的方法,在欢快的旋律中学生唱之舞之,其乐融融,古诗真正活了起来。经典的种子根植在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文化积淀,丰厚了文化底蕴,提升了审美情趣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悟境生情,趣味无穷
古代诗歌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如教学《绝句》一诗,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明丽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活泼灵动的画面更令人心驰神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说着什么,唱些什么?白鹭飞翔的动作又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心情怎样?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催化了情感,与诗人心灵碰撞,欢快愉悦洋溢在脸上,美美的情趣荡漾在心头。
四、拓展延伸,诗兴盎然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而古诗学习是无限的。依据课内教材内容,适当而有效地拓展诗文,为古诗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中,古诗的芬芳将无声地涵养学生的身心,催化智慧,培育人格,塑造灵魂。如教学了《春晓》,拓展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咏柳》、《绝句》、《春日》,春天的勃勃生机牵引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触景吟诗,诗兴盎然。再如教学了《静夜思》,让学生搜集李白其余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仙的作品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在异彩纷呈的神话里,比赛吟诵,怡然自得。
平时教学激活学生的积累,让他们在“温故而知新”中体验古诗用时趣无穷。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激发学生依据古诗《悯农》谈感受,学生诗兴大发,随口吟出:“除尘日当午,汗滴花下土。谁知美丽路,人人须爱护。”在简单的应用中既巩固了知识,更使知识得到了迁移,能力得到了锻炼,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古诗学习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与古诗美丽相遇,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古诗学习将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学习;兴趣;快乐之旅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236-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新课程标准规定了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每学年30篇以上,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文字凝练,意境深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让低年级学生轻松快乐地学古诗,深深地爱上古诗呢?笔者提出以下浅见。
一、激情引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求知的源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积极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1.巧妙导课,点燃诗心。“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住。”用情趣教学法导入古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就学生思维的灵动和创造的张力,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如学习《赠汪伦》一诗,在导入新课时,讲述了李白“受骗上当,临桃花潭,饮万家酒”的故事,学生对汪伦与李白之间的情谊有了切实的了解,学习诗文的兴趣油然而生。
2.音画结合,创设情境。儿童的情感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易受感染性,借助多媒体优美、生动的音乐进行古诗教学,可以烘托意境,渲染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准确理解诗意,感受作品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学《草》一诗时,老师在音乐《永远的草原》那优美的旋律中绘声绘色地描述辽阔原野上的草一岁一枯荣的景象,学生闭目倾听,仿佛置身于茫茫大草原,亲眼目睹了草的无限生机,心也奔驰在原野上陶然欲醉,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诗句来。
3.动手画诗,妙趣横生。有诗必有画。古诗中诗人往往将所描写的外物与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独特的美丽意境。读诗作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既领会了诗情画意,发展了形象思维,又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如教学《鹅》一诗,初读了古诗就要求学生作画,形和神都不具备。理解诗意后再作画,“曲项”、“浮绿水”、“拨清波”表现得淋漓尽致,“白”、“绿”、“红”色彩鲜明,一只美丽、欢快的大白鹅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古诗在学生的画中灵动起来,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妙趣横生。
4.表演再创造,其乐无穷。于漪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放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大脑这种机器开动起来。”教学中根据诗文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得到最大的“宣泄”。如袁枚的《所见》一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情景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表演再创造,活泼可爱的牧童活跃在课堂上,传统文化在学生丰富多彩的演绎中焕发勃勃生机,课结束,趣犹存。
二、读诵吟唱,其乐融融
古诗句式整齐简单,音韵优美和谐,语言精练,琅琅上口,易于诵读。南宋朱熹谈到古诗朗读时说:“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永久不忘。”古诗诵读采用范读、领读、独自朗读、学生与学生合作读、师生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品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及意境美,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朗读时采用叠读的形式(即:老师领读“飞流—直下—三千尺”,学生跟读“三千尺”),瀑布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在师生一唱一和中灵动了,学生陶醉其中情绪激昂。“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在一次比一次慢的朗读中学生仿佛飞到了九天,置身于银河中,飘飘欲仙,如痴如醉。
诗歌,诗歌,配乐可歌。采用古诗新唱的方法,在欢快的旋律中学生唱之舞之,其乐融融,古诗真正活了起来。经典的种子根植在了学生的心田,增强了文化积淀,丰厚了文化底蕴,提升了审美情趣与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三、悟境生情,趣味无穷
古代诗歌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蕴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生动的景物描写融合着抒情言志,构成了诗的意境。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如教学《绝句》一诗,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明丽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活泼灵动的画面更令人心驰神往。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可爱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说着什么,唱些什么?白鹭飞翔的动作又是什么样的?它们的心情怎样?想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催化了情感,与诗人心灵碰撞,欢快愉悦洋溢在脸上,美美的情趣荡漾在心头。
四、拓展延伸,诗兴盎然
课堂教学是有限的,而古诗学习是无限的。依据课内教材内容,适当而有效地拓展诗文,为古诗学习带来广阔的空间,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姹紫嫣红的古诗百花园中,古诗的芬芳将无声地涵养学生的身心,催化智慧,培育人格,塑造灵魂。如教学了《春晓》,拓展关于春天的古诗:《村居》、《咏柳》、《绝句》、《春日》,春天的勃勃生机牵引着学生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触景吟诗,诗兴盎然。再如教学了《静夜思》,让学生搜集李白其余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燕山雪花大如席”,“黄河之水天上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诗仙的作品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在异彩纷呈的神话里,比赛吟诵,怡然自得。
平时教学激活学生的积累,让他们在“温故而知新”中体验古诗用时趣无穷。如教学《美丽的小路》,激发学生依据古诗《悯农》谈感受,学生诗兴大发,随口吟出:“除尘日当午,汗滴花下土。谁知美丽路,人人须爱护。”在简单的应用中既巩固了知识,更使知识得到了迁移,能力得到了锻炼,形成古诗阅读的良性循环。
古诗学习也快乐。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与古诗美丽相遇,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古诗学习将成为学生的快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