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导员,是学校转型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校的转型发展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辅导员应该主动地学习提升、参与配合、支持沟通,冲破原有的传统的工作模式,适时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方法,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在学校新的发展之路上寻求作为。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转型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过程中的引导员,其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建设、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贫困生资助等综合性工作。高校的转型发展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环境,如何转变自身的工作职能,融入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转型发展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与辅导员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专业背景的差异与辅导员专业化要求相矛盾
我校的辅导员大部分都不是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大多数辅导员仍然是以自己大学毕业的专业支撑着辅导员工作,这与学校转型发展要求辅导员不断实现专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三明学院辅导员共有75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仅16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1.33%,辅导员的非专业性状况比较明显,专业性匹配问题比较突出。
2.繁多的事务性工作与辅导员专家化要求相矛盾
我校的辅导员较为年轻,大多为“80 后”,“80后”大多成长环境安逸,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和磨难,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加上辅导员工作包含着许多的事务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占去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员更多的扮演了学生“保姆”的角色,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面前,“80 后”辅导员很可能产生厌烦和消极的心理,导致整体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层次的降低。[1]因此,在现有的状态下,我校辅导员工作是杂而不专、全而不专、弱而不专。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型和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辅导员工作职能的转变
1.学生工作重新定位的要求
近年来,我校学生工作围绕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思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加强引导和服务,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彰显可量化和可考核的精细管理,准确把握住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内涵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面对学校的转型发展,学生工作如何重新定位,切实发挥其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学生工作在二级学院内的有序、稳步开展,也牵涉到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如何适应学校改革转型发展,学生工作的重新定位和转型要求辅导员工作也应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而改变。
2.新时期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成才需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我校辅导员直接面对的就是“90 后”的大学生们。目前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理想、社会认知各个方面都彰显出诸多新特性。随着3G、4G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发展趋向多元、开放、交融,这批90年代的大学生既得力于这种发展环境,物质生活更为优越,思想比“70 后”“80 后”的大学生都更为解放、见识宽广、思想更加多元化[2]。对于辅导员来说,如何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做好这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良好的专业学习的态度,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成为了首要的艰巨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三大意识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
为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辅导员必须从自身出发,转变工作职能,冲破原有的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主动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战略中去。
(一)树立学习提升意识,主动转变观念,加强自我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好坏。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辅导员担任着大学生引导员和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不断的学习提升,加强自我建设对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转变观念。我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学生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一个学校的转型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认识和办学观念不统一,因此,辅导员自身要充分认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冲破固有的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只有辅导员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引导大学生转变原有的观念,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扫清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
2.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如果辅导员自身没有得不到好的发展,学生也就难以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3]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首先就必须注重自我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一是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期望,坚定思想信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确立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努力完善自我设计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提升专业素养。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支力量,同样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外,还需要在专业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强化自身对所带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要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规律,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管理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更好的协助提高教学质量。 (二)树立参与配合意识,创新学生工作载体,引领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我校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我校一直以来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当今,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诚信素养、校园学习氛围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这对辅导员推动学风建设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树立主动参与配合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学风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课堂秩序。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课堂学习风气,同时,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微信、微博、QQ群、人人网等网络载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提倡让手机远离课堂,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让“低头族”重新抬起头,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注重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率比较大,特别是宿舍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学风建设,就需要在优良舍风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过“十佳学风优胜宿舍”的创建和评选活动,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学生宿舍文化艺术节,营造整洁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环境,形成学生宿舍“人人关注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3.引导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对学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4]辅导员应结合“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文明上网活动,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组织暑期科技下乡、专业实训、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通过“挑战杯”科技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树立支持沟通意识,教学与管理结合,促进因材施教
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辅导员不应该独立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支持沟通意识,使二者形成科学、和谐的工作团队,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1.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互动。辅导员应该为任课教师搭建与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如在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参与竞赛、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应该注重汲取和采纳任课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及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辅导员应了解所带年级或者班级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大纲等基本的课程教学信息。在班级的管理中让任课教师参与其中,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将教学进度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让班级管理随着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达到规范班风和学风建设的目的。
2.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我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辅导员应该认真组织学生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学术讲座等载体,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真正地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和发挥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3.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增强自身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全面了解所带同学的性格特点,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特征等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清楚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后任课教师就能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也做到“有教无类”。
随着高校转型发展大潮的来临,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良好的品德、广博的知识之上,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高校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政治思想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8).
[2]屈海香.“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4]高存福,田兆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3).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转型发展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过程中的引导员,其担负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特殊群体教育管理、党团组织建设、学风建设、班级建设、职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贫困生资助等综合性工作。高校的转型发展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高校环境,如何转变自身的工作职能,融入学校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转型发展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与辅导员队伍自身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专业背景的差异与辅导员专业化要求相矛盾
我校的辅导员大部分都不是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因此,大多数辅导员仍然是以自己大学毕业的专业支撑着辅导员工作,这与学校转型发展要求辅导员不断实现专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例如:三明学院辅导员共有75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仅16人,占辅导员总数的21.33%,辅导员的非专业性状况比较明显,专业性匹配问题比较突出。
2.繁多的事务性工作与辅导员专家化要求相矛盾
我校的辅导员较为年轻,大多为“80 后”,“80后”大多成长环境安逸,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和磨难,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加上辅导员工作包含着许多的事务性的工作,这些工作占去了辅导员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辅导员更多的扮演了学生“保姆”的角色,在繁杂的事务性工作面前,“80 后”辅导员很可能产生厌烦和消极的心理,导致整体辅导员工作的水平和层次的降低。[1]因此,在现有的状态下,我校辅导员工作是杂而不专、全而不专、弱而不专。
(二)高校学生工作的转型和新时期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求辅导员工作职能的转变
1.学生工作重新定位的要求
近年来,我校学生工作围绕学校“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思路,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持“以生为本,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加强引导和服务,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大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着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彰显可量化和可考核的精细管理,准确把握住了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内涵要求,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工作科学化发展。面对学校的转型发展,学生工作如何重新定位,切实发挥其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作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学生工作在二级学院内的有序、稳步开展,也牵涉到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如何适应学校改革转型发展,学生工作的重新定位和转型要求辅导员工作也应该适应学校转型发展而改变。
2.新时期大学生个性特点的要求
高校辅导员要准确把握学生成才需求,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我校辅导员直接面对的就是“90 后”的大学生们。目前在社会多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 后”大学生在思想、心理、理想、社会认知各个方面都彰显出诸多新特性。随着3G、4G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发展趋向多元、开放、交融,这批90年代的大学生既得力于这种发展环境,物质生活更为优越,思想比“70 后”“80 后”的大学生都更为解放、见识宽广、思想更加多元化[2]。对于辅导员来说,如何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做好这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良好的专业学习的态度,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成为了首要的艰巨任务。
二、高校辅导员应树立三大意识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
为适应高校发展的新形势,辅导员必须从自身出发,转变工作职能,冲破原有的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采取相应对策与措施,主动融入学校的转型发展战略中去。
(一)树立学习提升意识,主动转变观念,加强自我建设
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意识和观念关系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好坏。在学校转型发展时期,辅导员担任着大学生引导员和领路人的重要角色,辅导员不断的学习提升,加强自我建设对于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1.转变观念。我校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学校学生管理者,首先应该转变观念。一个学校的转型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认识和办学观念不统一,因此,辅导员自身要充分认识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冲破固有的传统管理观念的束缚,大胆探索,坚定不移走转型发展之路。只有辅导员的观念转变了,才能引导大学生转变原有的观念,为开展下一阶段工作扫清思想认识方面的障碍。
2.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辅导员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前提。如果辅导员自身没有得不到好的发展,学生也就难以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3]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首先就必须注重自我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一是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期望,坚定思想信念,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确立自身发展的职业目标,从而不断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要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努力完善自我设计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向更高层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朝正确方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提升专业素养。在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辅导员是重要的一支力量,同样也承担着重要的任务。辅导员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外,还需要在专业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强化自身对所带专业相关知识的理解,还要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熟悉本专业的教学规律,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的放矢,使学生管理同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更好的协助提高教学质量。 (二)树立参与配合意识,创新学生工作载体,引领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我校全面推进学生工作的基础,也是我校一直以来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当今,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诚信素养、校园学习氛围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和严峻的挑战,这对辅导员推动学风建设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辅导员应树立主动参与配合意识,从多方面入手推动学风建设。
1.加强宣传教育,严格规范课堂秩序。辅导员应该通过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和诚信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努力提升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进一步净化课堂学习风气,同时,要占领网络教育阵地,积极营造文明课堂氛围,通过微信、微博、QQ群、人人网等网络载体宣传上课玩手机的危害,提倡让手机远离课堂,学生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让“低头族”重新抬起头,养成合理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
2.注重宿舍管理,提升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从众行为的发生率比较大,特别是宿舍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学风建设,就需要在优良舍风的培育上下功夫。要通过“十佳学风优胜宿舍”的创建和评选活动,激发宿舍成员的学习热情,增强宿舍成员之间的凝聚力,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通过学生宿舍文化艺术节,营造整洁有序、室雅人和的宿舍环境,形成学生宿舍“人人关注学风建设、人人参与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
3.引导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给辅导员传统的教育管理服务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由此形成的新型校园网络文化对学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4]辅导员应结合“90 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结合文明上网活动,积极推进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通过组织暑期科技下乡、专业实训、科研立项等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通过“挑战杯”科技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树立支持沟通意识,教学与管理结合,促进因材施教
在学校的转型发展中,辅导员不应该独立地开展工作,辅导员应与任课教师之间树立支持沟通意识,使二者形成科学、和谐的工作团队,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
1.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互动。辅导员应该为任课教师搭建与大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如在班级管理机制的构建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总结,以及指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参与竞赛、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应该注重汲取和采纳任课教师在专业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从而完善管理制度及指导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同时,辅导员应了解所带年级或者班级的教学计划、进度和教学大纲等基本的课程教学信息。在班级的管理中让任课教师参与其中,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内容,将教学进度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让班级管理随着教学安排循序渐进地进行,以达到规范班风和学风建设的目的。
2.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是我校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沟通机制,是一种学生成才标准和人才培养导向。辅导员应该认真组织学生认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好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课外科技活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学术讲座等载体,让“第二课堂”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真正地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和发挥特长,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3.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辅导员在工作中,应当注重增强自身与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全面了解所带同学的性格特点,在与学生的不断接触中获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想特征等信息,为教学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在清楚了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后任课教师就能因材施教,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指导,也做到“有教无类”。
随着高校转型发展大潮的来临,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向的把握,显得尤为重要。在良好的品德、广博的知识之上,辅导员要做好工作还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思路,以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应高校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春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政治思想建设[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8).
[2]屈海香.“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4).
[3]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4]高存福,田兆富.新媒体时代下辅导员推进学风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