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的脚步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教学活动中提倡培养高中生核心素养,使学生对高中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快乐地学习,高效地学习。高中地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在课堂中添加生活元素,地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更容易理解;深化学生人地协调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人與自然的和谐发展意识。教师不仅要将关注点放在课本内容上,还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亲临现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阔他们的思想眼界,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全新的定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优化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中兴起了众多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概念性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容易使学生感到心力疲惫,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状态不佳。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关注人地关系协调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等,消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任务,通常情况下泛指能够站在地理学的视角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钻研地理学的相关技能,采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内在的涵养。地理素养是由多方面要素来构成的,这里包括地理情感态度、方法观点、知识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阐释,包含地理知识相关方面的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理念,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和分数,虽然说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终身运动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学生健全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今天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教育要本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它诠释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方向,设定好核心素养目标,提起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对知识要有更好的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
三、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据了解,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依然有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沉浸于应试教学中,在课堂上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会经常出现在讲台上“自问自答”的情况。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枯燥、乏味,对地理知识难以产生兴趣,每天机械式的学习,失去新鲜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教师会将讲授节奏逐渐放快,重视学习的速度,却忽视学习质量,缺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忽视课堂互动环节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最关键的时期,高考这一仗决定学生今后的命运,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中学生在此期间顶着重大的压力和学习负担,每天与时间抗战“你追我赶”,将重心基本都放在文化课以及自身短板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尤其涉及地理知识中的实践能力时,对地理知识的挖掘和探索,以及学生自身主动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打造具有兴趣感、吸引力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积极参与的思想意识。
(三)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就涌现出来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继续保持原始应试思想,学生仿佛对数理化语英更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以提高兴趣。地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放置太多的心思在地理学习上,对地理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沿用机械式学习方式,学生学得又辛苦又吃力,导致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标准上,围绕课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将目光放置在学生知识目标上,反而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这三大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有所忽视。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起来稍显吃力,知识复杂且抽象,部分教师习惯性讲解地理的重难点,分析往年的试题案例,对在考试中不常出现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不再进行讲授。很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过于零散化、碎片化,只是停留在听懂的层面,并没有渗透于心,缺乏系统性的结构框架。
四、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进师生情谊,活跃课堂氛围
“育人为本”这一点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老旧理念,以全新的姿态和新时代的教学思想重新构建高中地理课堂。在地理新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现代化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兴趣所向、性格特征来创设趣味性、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敢于尝新发散思维,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树立深度教学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负责调控整个课堂的节奏,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沟通。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将真正的地理价值发挥出来,也没有将地理课堂交还于学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由主动转为被动,地理课堂让学生做主,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使整个地理课堂呈现出一条动线。与此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以朋友相待,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分析实情,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梳理不良情绪、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善于挖掘让学生得以表现。 例如,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离不开地图的运用,如果在讲授期间教师采用中国地图悬挂在黑板上,或者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播放,对学生而言不会感到惊奇之处。那么教师就要采用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这一手段能够成为本堂课程的亮点。在学习完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中国地形及各个区域,死记硬背的方法难以激起学生兴趣,那么可以采用手绘中国地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黑板上挥洒着笔,一气呵成将中国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目光聚集在绘制的地图上,散发着惊叹、崇拜、羡慕的表情,对地理有了新的认知,并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亲手绘制中国地图,了解地图的结构以及地势的特点,在边缘地带都有哪些地域,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练习,在巩固地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兴趣为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能够发散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对地理学习有新的见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在课堂上展现生动有趣的一面,增添课堂趣味性,有了趣味就有了互动,有了互动就有了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通过兴趣调动学习的动力。
(二)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教育教学鼓励打造生活化大课堂,大力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将教育教学进行全新的梳理,使高中地理课堂走向生活化。“引生活之源”创建高中地理优质课堂,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与地理知识紧密关联的,从生活中能够受到很多启发,教师将地理学科与生活日常深度融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作为地理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不断地探究钻研,在生活中体验到知识形成的真谛。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也愿意接受、非常认可,通过与生活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会从地理学科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会带动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主动查询关于本学科方面的书籍,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信息技术助力,制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感和独特性,不能流于形式,正确对待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众所周知,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广泛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中会涉及很多图形来进行系统性分析。如果只针对课本中图片而论,思维定式只能仅限于图片内容,那么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之力,使图片效果更加逼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在高中地理所学知识中,几乎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参考图,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死板的图片打造成三维立体,转化成视频通过光影声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知识点时,书本上的图片虽然能够突出知识主题,但是是有限的。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再加上音频效果,仿佛带领学生来到了神秘的宇宙空间,视频中边播放相关知识的内容,同时还有知识讲解,能够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思路更加开放、清晰。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对地理的求知欲望,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在新高考模式下,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带来了更多便利条件,微课的出现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将地理习题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进行整合,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一目了然、清晰明确。就拿地理考试中的大题举例,占分值比例较多,通过阅读材料来回答问题。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只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借助外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得到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为了来年高考,笔者针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简短的阐述,希望能够给莘莘学子更多的帮助,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地理阅读材料练习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文字形式来进行对习题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在解题分析时教师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该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南部沿海一带有沙漠分布,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问题: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接下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习题做出特效和标注,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在此过程中要对题目细心审读、点滴不漏,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目中的中心词、条件限定词、解答指令词,弄明白题目的要求。从问题中提取关键词如:种类多、热带、温带、品质好、自然原因,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能够联系到气候、土壤、地形、水源,接下来从气候中又能够分析出热量、降水和光照。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通过观看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有的学生会回答:“热量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原因有三点:不会审题、采用固定思维模式、地理基础知识较差。因此,一定要坚持“审题慢、做题快”的原则。首先,要阅读图文材料,了解题目要考哪个地理区域;其次,谨慎审题,明确题目到底问的什么,确定考查哪个知识点;最后,调用储存知识和重新细读图文材料,快速写出答案。信息化模式能够帮助高中生解决解题难的问题,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有利于梳理学生解题思路,将重难点、关键词说明得清晰可见,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综合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得以有效提升,这也是当前广大师生重视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迎合现代化教学理念,设计独特创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核心素养解读的是否到位,决定着学生是否能获得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锻炼,所以要有策略有谋略地进行教学改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打造个性化、开放式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1(22):80,88.
[2]温启林.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91-92.
[3]马丛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家长,2021(15):111-112.
[4]李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5):71-73.
[5]齐新.生本视角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2021(5):69,75.
作者简介:
傅晓青,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优化策略
一、 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推进,教育领域中兴起了众多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尝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高中地理这门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概念性的知识,而且这些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能采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容易使学生感到心力疲惫,导致学习兴趣不足、状态不佳。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更加关注人地关系协调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形式、教学理念、教学反思等,消减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在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任务,通常情况下泛指能够站在地理学的视角来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判断,钻研地理学的相关技能,采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身内在的涵养。地理素养是由多方面要素来构成的,这里包括地理情感态度、方法观点、知识能力等,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阐释,包含地理知识相关方面的实践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人地协调理念,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我们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升学率和分数,虽然说分数很重要,但是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好的教育就应该是培养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终身运动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学生健全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今天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教育要本着“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理念,它诠释了教育的使命与价值。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学方向,设定好核心素养目标,提起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对知识要有更好的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综合思维、实践能力、学科素养的培养,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效果更好地提升。
三、 高中阶段地理教学中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一成不变
据了解,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依然有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思想沉浸于应试教学中,在课堂上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时候会经常出现在讲台上“自问自答”的情况。这种老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枯燥、乏味,对地理知识难以产生兴趣,每天机械式的学习,失去新鲜感。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教师会将讲授节奏逐渐放快,重视学习的速度,却忽视学习质量,缺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二)忽视课堂互动环节
众所周知,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最关键的时期,高考这一仗决定学生今后的命运,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中学生在此期间顶着重大的压力和学习负担,每天与时间抗战“你追我赶”,将重心基本都放在文化课以及自身短板上,对地理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尤其涉及地理知识中的实践能力时,对地理知识的挖掘和探索,以及学生自身主动思考和体验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打造具有兴趣感、吸引力的地理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积极参与的思想意识。
(三)缺乏地理学习兴趣
步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自然而然就涌现出来了。在高中教学活动中,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继续保持原始应试思想,学生仿佛对数理化语英更注重,对地理知识的学习难以提高兴趣。地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没有放置太多的心思在地理学习上,对地理学科也存在一定的偏见。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沿用机械式学习方式,学生学得又辛苦又吃力,导致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越来越淡薄。
(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
在实际地理教学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标准上,围绕课本知识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将目光放置在学生知识目标上,反而对学生的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树立人地协调观这三大方面的核心素养目标有所忽视。高中阶段的知识学习起来稍显吃力,知识复杂且抽象,部分教师习惯性讲解地理的重难点,分析往年的试题案例,对在考试中不常出现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不再进行讲授。很多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接收的知识过于零散化、碎片化,只是停留在听懂的层面,并没有渗透于心,缺乏系统性的结构框架。
四、 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增进师生情谊,活跃课堂氛围
“育人为本”这一点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老旧理念,以全新的姿态和新时代的教学思想重新构建高中地理课堂。在地理新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现代化教学多种教学手段,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兴趣所向、性格特征来创设趣味性、广泛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敢于尝新发散思维,认真钻研地理教材,树立深度教学的思想观念。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多数情况下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负责调控整个课堂的节奏,不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学生之间也没有过多的交流沟通。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并没有将真正的地理价值发挥出来,也没有将地理课堂交还于学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学方式由主动转为被动,地理课堂让学生做主,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和时间,使整个地理课堂呈现出一条动线。与此同时,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与学生以朋友相待,走进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分析实情,了解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梳理不良情绪、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在课堂上师生平等、和谐、民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善于挖掘让学生得以表现。 例如,在学习地理学科的过程中,离不开地图的运用,如果在讲授期间教师采用中国地图悬挂在黑板上,或者使用多媒体来进行播放,对学生而言不会感到惊奇之处。那么教师就要采用激起学生兴趣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这一手段能够成为本堂课程的亮点。在学习完中国地形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熟悉中国地形及各个区域,死记硬背的方法难以激起学生兴趣,那么可以采用手绘中国地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眼球。教师在黑板上挥洒着笔,一气呵成将中国地图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的目光聚集在绘制的地图上,散发着惊叹、崇拜、羡慕的表情,对地理有了新的认知,并增加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也能够在课堂上亲手绘制中国地图,了解地图的结构以及地势的特点,在边缘地带都有哪些地域,通过不断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练习,在巩固地理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主要以兴趣为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能够发散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其对地理学习有新的见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当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与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在课堂上展现生动有趣的一面,增添课堂趣味性,有了趣味就有了互动,有了互动就有了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真正成为课堂小主人,通过兴趣调动学习的动力。
(二)引入生活元素,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教育教学鼓励打造生活化大课堂,大力推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生活即教育”这一思想将教育教学进行全新的梳理,使高中地理课堂走向生活化。“引生活之源”创建高中地理优质课堂,生活中有很多现象是与地理知识紧密关联的,从生活中能够受到很多启发,教师将地理学科与生活日常深度融合,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作为地理教学的背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充分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不断地探究钻研,在生活中体验到知识形成的真谛。生活化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也愿意接受、非常认可,通过与生活结合、实践与理论结合,会从地理学科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同时会带动学生进行知识拓展,主动查询关于本学科方面的书籍,使学生受益匪浅。
(三)信息技术助力,制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高中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时,要具备一定的创意感和独特性,不能流于形式,正确对待这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众所周知,地理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广泛性较强的学科,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高中地理知识学习中会涉及很多图形来进行系统性分析。如果只针对课本中图片而论,思维定式只能仅限于图片内容,那么教师应当借助信息技术之力,使图片效果更加逼真,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一目了然,为课堂教学增加更多的亮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如在高中地理所学知识中,几乎大部分课程都需要参考图,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将死板的图片打造成三维立体,转化成视频通过光影声来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
例如,在学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一节知识点时,书本上的图片虽然能够突出知识主题,但是是有限的。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图片、视频,再加上音频效果,仿佛带领学生来到了神秘的宇宙空间,视频中边播放相关知识的内容,同时还有知识讲解,能够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地理知识,思路更加开放、清晰。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从而激起对地理的求知欲望,提高地理学习成绩。
在新高考模式下,信息化技术为学生带来了更多便利条件,微课的出现有助于提升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教师将地理习题以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步骤进行整合,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一目了然、清晰明确。就拿地理考试中的大题举例,占分值比例较多,通过阅读材料来回答问题。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只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借助外力来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得到提升,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都有明显的进步。为了来年高考,笔者针对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进行简短的阐述,希望能够给莘莘学子更多的帮助,为今后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进行地理阅读材料练习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都是通过文字形式来进行对习题的讲解和分析,但是在解题分析时教师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会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阅读材料:巴基斯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农业为主,该国气温普遍较高,降水比较稀少,南部沿海一带有沙漠分布,全境五分之三为山区和丘陵地,印度河流经巴基斯坦,印度河平原是该国重要的灌溉农业区。问题:巴基斯坦有东方的“水果篮”之美称。接下来通过信息技术播放相关内容,并有针对性地对习题做出特效和标注,分析巴基斯坦水果种类多、品质好的自然原因。在此过程中要对题目细心审读、点滴不漏,提取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目中的中心词、条件限定词、解答指令词,弄明白题目的要求。从问题中提取关键词如:种类多、热带、温带、品质好、自然原因,通过这几个关键词能够联系到气候、土壤、地形、水源,接下来从气候中又能够分析出热量、降水和光照。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将内容图文并茂地展现出来,通过观看思路更加清晰明确。有的学生会回答:“热量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原因有三点:不会审题、采用固定思维模式、地理基础知识较差。因此,一定要坚持“审题慢、做题快”的原则。首先,要阅读图文材料,了解题目要考哪个地理区域;其次,谨慎审题,明确题目到底问的什么,确定考查哪个知识点;最后,调用储存知识和重新细读图文材料,快速写出答案。信息化模式能够帮助高中生解决解题难的问题,通过观看微课视频有利于梳理学生解题思路,将重难点、关键词说明得清晰可见,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综合性地学习,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得以有效提升,这也是当前广大师生重视度较高的问题。教师应当积极迎合现代化教学理念,设计独特创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能够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因此,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对核心素养解读的是否到位,决定着学生是否能获得知识的储备和能力的锻炼,所以要有策略有谋略地进行教学改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优势和潜力,打造个性化、开放式的地理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穆冬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与思考[J].求知导刊,2021(22):80,88.
[2]温启林.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2021(15):91-92.
[3]马丛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研究[J].家长,2021(15):111-112.
[4]李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1(5):71-73.
[5]齐新.生本视角下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文理导航,2021(5):69,75.
作者简介:
傅晓青,山东省青岛市,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