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小学生课前数学学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而且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质量。如果小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就会带着数学问题进入课堂,从而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根据教师所讲内容寻找问题的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地听教师讲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还能通过课前预习环节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预习小卷;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22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易懂的内容内化,并产生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讨论,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通过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舞台。在预习中,学生将尽力收集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分析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此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步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帮助学生将预习环节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接下来笔者将从思维导图、预习小卷、动手操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前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只有初步的印象。事实上,这样的预习很难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在预习中绘制思维导图来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列出本章的标题,然后列出每个子标题,这样整个数学框架就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了,然后,填写知识点,完成框架的各个分支。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处于集中思考的状态,经过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具体的、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在预习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标出混淆的地方,这样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更加注意听他们不懂的地方。利用思维导图的预习方式,不仅让教师的授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数学来也会更加容易。
例如,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多边形图形的面积。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会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制作面积公式的思维导图,并且对之前学习过的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图形的概念以及公式面积的两种表达方法(文字和字母)写到相对应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回忆与巩固,我还会让学生将相应的周长公式写在旁边。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现在呢為了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和预习成果,我将随机叫取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前写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其余的同学将各自的思维导图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换并检查。”这样学生在检查思维导图的同时,还可以加深这些公式在脑海中的印象,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梳理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对于知识点一目了然,从而进行巩固。
二、利用数学小卷,帮助学生预习
如今,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第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也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预习小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浏览、盲目预习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以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会为学生设计预习小卷,如: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性质。()3、2/5是把单位“1”分成(),表示这样()的数。4、3/4的分子是(),分母是()。5、分数加法的性质。()6、分数减法的性质。()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这样的预习方式,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提高思考能力,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加,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预习
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前预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数学。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更全面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从而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以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知道圆柱、圆锥的特性以及圆柱、圆锥高和底的含义。因为圆柱和圆锥这节课的教学属于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设计时,我将采用动手操作教学法,我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做一组圆柱和圆锥,如:找两张硬卡纸,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拿硬卡纸做出圆柱和圆锥,并且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直观的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可以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课堂预习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课前预习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仅是为教师服务,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课前预习,积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还应掌握课前预习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检查填空,从而在根本上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丽.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兴趣“三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5):138-139.
[2]陈小荣.浅谈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课的预习[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53-45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思维导图;预习小卷;动手操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322
通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简单易懂的内容内化,并产生困惑和疑问,在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不仅节省了不必要的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充分讨论,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愿望,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通过预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舞台。在预习中,学生将尽力收集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和分析新的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问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自学能力会逐步提高。此外,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小学生数学预习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初步阶段以指导学生预习的方法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为主要切入点,帮助学生将预习环节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接下来笔者将从思维导图、预习小卷、动手操作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一、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预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很多学生只是在课前浏览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只有初步的印象。事实上,这样的预习很难起到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在预习中绘制思维导图来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首先,让学生列出本章的标题,然后列出每个子标题,这样整个数学框架就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了,然后,填写知识点,完成框架的各个分支。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处于集中思考的状态,经过预习,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具体的、有特色的思维导图。在预习中,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标出混淆的地方,这样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更加注意听他们不懂的地方。利用思维导图的预习方式,不仅让教师的授课更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数学来也会更加容易。
例如,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为例,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计算多边形图形的面积。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会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制作面积公式的思维导图,并且对之前学习过的面积公式进行整理,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等,然后让学生将这些图形的概念以及公式面积的两种表达方法(文字和字母)写到相对应的位置,为了帮助学生回忆与巩固,我还会让学生将相应的周长公式写在旁边。在正式上课时我将这样为学生们进行讲解:“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现在呢為了检测大家的学习成果和预习成果,我将随机叫取两名学生来到讲台前写下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其余的同学将各自的思维导图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换并检查。”这样学生在检查思维导图的同时,还可以加深这些公式在脑海中的印象,思维导图教学法的出现,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梳理数学知识点,让学生对于知识点一目了然,从而进行巩固。
二、利用数学小卷,帮助学生预习
如今,课前预习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和不可忽视的部分。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进行一些课前准备。课前预习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第一次独立思考的过程,也为后续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前预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预习小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出现盲目浏览、盲目预习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例如,以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为例,在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会为学生设计预习小卷,如:1、分数的意义。()2、分数的性质。()3、2/5是把单位“1”分成(),表示这样()的数。4、3/4的分子是(),分母是()。5、分数加法的性质。()6、分数减法的性质。()等等,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还可以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这样的预习方式,学生不仅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还能提高思考能力,学习的信心也会增加,从而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利用动手操作,帮助学生预习
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对一切都很好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课前预习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数学。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可以更全面的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从而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例如,以学习《圆柱和圆锥》这一课为例,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知道圆柱、圆锥的特性以及圆柱、圆锥高和底的含义。因为圆柱和圆锥这节课的教学属于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前预习这一环节设计时,我将采用动手操作教学法,我会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动手做一组圆柱和圆锥,如:找两张硬卡纸,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拿硬卡纸做出圆柱和圆锥,并且进行总结。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直观的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这样在正式上课时可以减少学生的知识盲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课堂预习的存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要学的知识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课前预习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的目的不仅是为教师服务,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课前预习,积极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学生还应掌握课前预习的情况,并根据自己的预习及时检查填空,从而在根本上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丽.培养小学生数学预习兴趣“三法”[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27(05):138-139.
[2]陈小荣.浅谈小学高年级段数学课的预习[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01):45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