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容易养成学生狭隘、自私、追名逐利的心态,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形成,真正的成人成才,是我们教育必须坚持、不懈追求、孜孜奋斗的方向。那么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落实历史学科的三维课程目标不是只注重形式,不讲求效益,相反的是对我们教师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效益的提高来落实目标的更高要求。笔者认为,要切实提高历史教学之效益,必须通过有效的策略来实现。
1以兴趣策略来提高效益
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才有动力才有兴趣。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只有热爱历史,才会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而获得能力。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保持积极性,充满热情,充满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1.1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1.2以历史思维的方法去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让学生据此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意义,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学生不仅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1.3以丰富多样的教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使同学很受感动。通过直观教具的功能,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增加直观感受。通过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鸣,如讲一战二战影响时,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平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联系语文课中《蒲公英》一课,讲辛亥革命失败时联系鲁迅的文章《药》,引起学生的共鸣。
2以思维策略来提高效益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接受知识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形成能力的关键。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字面信息的接收过程中,通过思维来消化信息转化为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师须深入研究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告诉学生把握学习内容重点的规律;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应及时诱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有:
2.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学会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2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2.3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外,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过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思维训练。
3以深度策略来提高效益
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有效把握历史事实的特征及其规律性的前因后果。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外,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
4以渗透策略来提高效益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用榜样的无穷力量来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唐王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用于感化我们的同学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去融化别人的错误,那不是放纵而是原谅,在潜移默化中改正别人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如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去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
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能力,而课堂教学效益要通过我们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来完成。研究策略不能只停留在固定的模式层面上,要让策略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待于我们执教者基于实践的基础上,让策略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三维课堂教学
3如何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气氛
1以兴趣策略来提高效益
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才有动力才有兴趣。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只有热爱历史,才会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充满热情充满动力而获得能力。要让学生在历史学习上保持积极性,充满热情,充满兴趣,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方面的策略。
1.1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让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既有历史感又有现实感融。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的。
1.2以历史思维的方法去联系社会热点分析问题,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历史现象。例如,在讲到苏联与德国法西斯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为防范德国的侵略,为作战做了一些准备,加紧东部的开发和经济建设,并将重工业迁往东部。这些准备工作为苏联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让学生据此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开发大西北的战略意义,从而获得创造性思维成果。学生不仅思想受到教育,而且比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1.3以丰富多样的教法促使学生思维活跃。通过趣味性较强的历史故事、古诗,使同学很受感动。通过直观教具的功能,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手段让学生增加直观感受。通过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横向迁移让学生在思想上形成共鸣,如讲一战二战影响时,讲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平民主思想深入人心,联系语文课中《蒲公英》一课,讲辛亥革命失败时联系鲁迅的文章《药》,引起学生的共鸣。
2以思维策略来提高效益
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接受知识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形成能力的关键。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字面信息的接收过程中,通过思维来消化信息转化为能力,是我们历史教师须深入研究的策略。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告诉学生把握学习内容重点的规律;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应及时诱导。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主要途径有:
2.1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讨论中,学生不仅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还可以学会从多层次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2.2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2.3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要有的放矢。根据重点难点来讲评,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另外,总结归纳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对旧知识加工梳理,也是锻炼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对所学内容提炼要点,找出规律,清理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清晰的印象。通过小结学习心得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思维训练。
3以深度策略来提高效益
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要达到一定深度,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因为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的抽象与概括,反映其本质特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过程,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有效把握历史事实的特征及其规律性的前因后果。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那么在历史教学中,要达到一定深度,除了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外,指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指出历史事实、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能力训练的重点。
4以渗透策略来提高效益
历史教育的核心思想是源于历史,以史为鉴,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学习历史要加强爱国主义、人生观、世界观的情感教育,用榜样的无穷力量来扬起三观教育的激情。唐王李世民之所以有流芳百世的贞观之治,就是善于用人、敢于纳谏、虚怀若谷。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用于感化我们的同学构建今天的和谐社会,需要我们以博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去融化别人的错误,那不是放纵而是原谅,在潜移默化中改正别人的错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那“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吉鸿昌的“恨不抗日死,留做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最好的三观教育的材料。学习历史要与现实相结合,做到社会化实用化,经世致用,为现实服务,学习历史,关注社会,既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又关注高考热点难点问题。如从古代的毁林开荒到今天的退耕还林,从大跃进到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清朝前期的闭关锁国到今天的改革开放,从郑和下西洋新航路的开辟到今天的全球一体化和地球村。都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从历史的悲剧中去领会和总结今天的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加快社会发展。
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只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让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能力,而课堂教学效益要通过我们教师不断地改进教学策略来完成。研究策略不能只停留在固定的模式层面上,要让策略具有可操作性,还有待于我们执教者基于实践的基础上,让策略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新课标的三维课堂教学
3如何活跃高中历史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