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语文课到底应该交给学生些什么,学生又能从语文课堂学习中得到什么,是评价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教师怕学生不懂,平均用力,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讲给学生听,结果成了教师的“才艺”表演。我们不能让一节语文课承担太多的东西,所以要抓住重点,确定好课堂的主问题。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的“碎问”相比,主问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细思考教学的结果;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先后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主问题的设计角度
主问题的设计方式是多样的,先介绍三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从关键处突破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懈探究的能力。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我抓住了文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起主导支撑作用的话作为切入点,相机提出主问题:本应常见不新的父亲的背影,为何却是最难忘的?这时学生又从那段纯白描的背影分析,“祖母”去世,“父亲”赋闲,还要偿还外债,但“父亲”却仍来往奔波、关怀宽慰儿子,用压弯的脊梁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蓝天,恰证明了父爱的伟大;还有从离别时混入人群的平凡的“父亲”背影角度分析的,说“父亲”是千千万万父亲的形象代表等。由此可见,“点一睛而活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恰是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效果体现。
2、从学生角度切入
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是设计主问题前必须考虑的。难度过高、过低或过于宽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授《都市精灵》一文时,基于这篇文章有感于某些现代化都市连鸟却也少见甚至不见的事实情况,提出都市中人应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当然这一主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轻松的理解,如果教学止步于此,说明教师没有充分地“吃透”教材。其实仔细品读钻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主动反省意识,从而体会到作者创作文本是想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度思考,重新审视人类的灵魂意识。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深度,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跳起来去摘高处的“桃子”了。
由此可见,主问题的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不能只单纯的关注学生的现在状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潜在能量。
三.巧设句式 解决主问题
一篇文章的主问题确定后,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落实主问题的解决。这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设定的句式来使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更明确。
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在确定了主问题如何理解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后,特设计这样的句式:“ ______________ (某个人)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让学生读出某个人所说的话),我想当时他(她)可能这样想: ______________ (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把握任务的形象)。”大多数学生围绕设计的句式能很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水到渠成的感悟菲利普夫妇人物的形象: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而菲利普太太不仅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的性格,还精细、刻薄、泼辣。通过这样的句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避免目标指向的不明确,游离文本的随心所欲,从而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主问题的解决过程。
此外,以下句式也是经常运用在课堂中,对课堂主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句式一:我从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读出) ______________。句式二:我认为______________ (句、词、段)好,好在______________ 。句式三: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懂得)了______________。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句式设置都应昄依于文本本身,着眼于课堂主问题的设计,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主问题的正确确立还是重要因素,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合情合理,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才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韦会玲,教师,现居江苏赣榆。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与课堂教学中的一般的“碎问”相比,主问题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细思考教学的结果;主问题在教学中的先后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一节课中的几个重要的主问题,其出现的先后是一种科学有序的安排;它不会在教学中像随口问答那样转瞬即逝。
所以,主问题就是阅读教学中有质量的立意高远的课堂教学问题,是深层次课堂活动的引爆点和粘合剂,在教学中显现着“以一抵十”的力量,具有“一问能抵许多问”的艺术效果。
二.主问题的设计角度
主问题的设计方式是多样的,先介绍三种较为常用的方法。
1、从关键处突破
课文中往往有许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抓住这些句子提问,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不懈探究的能力。在教授《背影》一课时,我抓住了文中“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起主导支撑作用的话作为切入点,相机提出主问题:本应常见不新的父亲的背影,为何却是最难忘的?这时学生又从那段纯白描的背影分析,“祖母”去世,“父亲”赋闲,还要偿还外债,但“父亲”却仍来往奔波、关怀宽慰儿子,用压弯的脊梁为儿女们撑起一片蓝天,恰证明了父爱的伟大;还有从离别时混入人群的平凡的“父亲”背影角度分析的,说“父亲”是千千万万父亲的形象代表等。由此可见,“点一睛而活全篇,牵一发而动全身”恰是主问题在阅读教学中的效果体现。
2、从学生角度切入
学生的知识起点和学习能力是设计主问题前必须考虑的。难度过高、过低或过于宽泛,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在教授《都市精灵》一文时,基于这篇文章有感于某些现代化都市连鸟却也少见甚至不见的事实情况,提出都市中人应与鱼、鸟、兽共处的观点。当然这一主旨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可以轻松的理解,如果教学止步于此,说明教师没有充分地“吃透”教材。其实仔细品读钻研,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主动反省意识,从而体会到作者创作文本是想唤醒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度思考,重新审视人类的灵魂意识。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有了深度,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跳起来去摘高处的“桃子”了。
由此可见,主问题的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不能只单纯的关注学生的现在状态,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潜在能量。
三.巧设句式 解决主问题
一篇文章的主问题确定后,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训练来落实主问题的解决。这里可以适当地引导学生运用一些设定的句式来使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更明确。
如在讲授《我的叔叔于勒》时,在确定了主问题如何理解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后,特设计这样的句式:“ ______________ (某个人)这样说的:______________(让学生读出某个人所说的话),我想当时他(她)可能这样想: ______________ (揣摩人物的心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把握任务的形象)。”大多数学生围绕设计的句式能很好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水到渠成的感悟菲利普夫妇人物的形象: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冷酷;而菲利普太太不仅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的性格,还精细、刻薄、泼辣。通过这样的句式,既可以训练学生用严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又避免目标指向的不明确,游离文本的随心所欲,从而很好的落实了本节课主问题的解决过程。
此外,以下句式也是经常运用在课堂中,对课堂主问题的解决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句式一:我从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读出) ______________。句式二:我认为______________ (句、词、段)好,好在______________ 。句式三: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解(掌握、懂得)了______________。等等。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句式设置都应昄依于文本本身,着眼于课堂主问题的设计,立足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把握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主问题的正确确立还是重要因素,因此从学生实际出发,合情合理,科学有效地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这才是一节有效的语文课。
韦会玲,教师,现居江苏赣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