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意识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z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虽是两个层面的知识结构体系,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提升人的道德观念可以增强法治精神的落实与体现,法治的落实能够促进人的道德体系建设。劳动,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除了能够为劳动者提供生活和物质保障以外,更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建设和获得的成就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正在逐步建立之中,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他们渗透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对他们的影响将会是终身的。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渗透;劳动意识
  教育家乌申斯基在谈到劳动的负担和意义曾精辟指出,劳动在形式上的确是一种令人疲劳的负担,但却是实现人的尊严和幸福的必然之路。但当下不少的孩子娇生惯养。他们大部分都有众星拱月的感觉,加上面对各种繁忙的学业,孩子似乎也更没有主动参加劳动的机会。也正因为缺乏劳动意识的培养,不少孩子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年龄还小,但却非常任性自我。
  翻开《道德与法治》教材,我们也发现不少涵盖培养学生劳动意识而设立的主题。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回归孩子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过程中得到观念上的更新,并且能够把劳动意识变成生活中的行动,从过去的被动劳动变成主动劳动。
  一、在课内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课堂教学始终是学习的主要方式,只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起劳动光荣的感觉,才能够让他们把劳动意识植根在潜意识中。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上得生动活泼,就要教师有扎实的驾驭课堂的技巧。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才有可能让学生愉悦、轻松的学习中逐步培养出良好的劳动意识。毕竟,劳动有时候是件麻烦和令人感到劳累的事情,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让学生确实感受到劳动也能带来乐趣这个事实,苍白无力的教育是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的。
  在教授一年级学生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时,教师考虑到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安排了充实的课堂内容,并且以生动有趣的录像和看图片学习为主,再以讨论为巩固所看、所学的手段,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把劳动的好处植入到他们的意识中,有利于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一开始的导入,教师用猜谜语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揭开谜底是橡皮后,又让孩子在一个装满东西的、乱糟糟的盒子里,找出一极不显眼的橡皮,还计时。这样寻宝游戏,更是让孩子们激动不已;并感受到原来不会整理物品不仅麻烦,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接下来的绘本故事,以及出示教师课前收集到个别学生在学校不会整理自己的照片,唤起学生的情感。接着师生合作表演,再现生活场景;最后在学生体验完整理书包和玩具的活动后,再让学生把橡皮拿出来,再次计时,并将一前一后的时间进行对比。此时,教育已无需太多的言语,学生早已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
  教师在课堂尾声还设计了一个“争当整理小达人”的课外延伸活动的环节,并鼓励孩子让父母把自己整理时的照片带回来张贴在课室的墙报上。
  通过这样的学习,孩子们不但培养出正确的劳动观念,而且初步树立在学生生活中的劳动意识。
  二、学会感恩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前提
  学会感恩和劳动意识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逻辑关系呢?
  假如一个学生没有感受真正参与劳动实践,就不能感受劳动的艰辛。他们不知道家长做家务是辛苦的,反而觉得一切是多么理所当然。他们只会无条件地享受家长的劳动成果,甚至有时还嫌三嫌四,不懂得尊重劳动成果,试问他怎会感激长辈所做出的牺牲和奉献呢?怎么会对身边的劳动者产生敬畏之心?
  为了培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默契,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的劳动,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劳动意识。在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学《这些事我来做》这一主题学习时,教师结合中队活动一起进行,并且邀请家长到课堂上来。
  在教学的时候,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了家务擂台赛,请家长担任评委,请孩子们列举自己平日里所做的家务。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平日在家中的表现进行即场打分。在这样的横向比较下,孩子们能够看到本人、自己的同学平日在家中做家务的表现,从而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家长同样可以通过对比看出自家孩子的不足。
  接下来,我会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说说,自己平日里为什么没有机会做家务活?有些孩子在家中有做家务活的习惯,这些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是不是做得足够?也让家中说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什么?除了参与社会工作以外,为什么在家中要承担家务劳动?
  通过这样的互相表白,给家长和孩子充分了解彼此的机会。在了解的基础上,孩子就会明白家长为家庭、为孩子的付出是无偿的,之所以如此付出,完全是因为爱家庭、爱自己的孩子。只有让孩子对自己的长辈充满感激之情,才可能激发他们感恩父母的心理。在感恩父母的基础上,他们才会愿意主动承担家中的劳动任务,良好的劳动意识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出来。
  三、现实生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另一个课堂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和大部分课程相同,是因为它传授给學生的是理论知识,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课堂上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后,关键还是要让他们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承担劳动任务,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快乐感觉。
  低年级的孩子普遍比较争强好胜。在学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后,教师每个星期班里都不定时进行抽屉和书包、课室图书角整理情况的评比,和进行一次劳动结果总结,能够在劳动活动中取得最多小红旗的小组,可以成为班上的劳动标兵,不但能够获得老师写的表扬信,而且还可以在学期末获得奖品。
  中高年级的孩子已经养成了每天放学后当值日生的习惯,他们要培养的是做家务的意识,这需要和家长一起互相配合。如四年级的学生在进行《与家务活“签约”》一课的学习后,将签订的“家务承诺书”交于家长保管,让家长提醒与监督。老师每天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也会布置劳动任务,如帮助父母洗碗、浇花、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劳动工作。父母每天或隔天都会把孩子在家中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进行反馈。反馈平台包括班级Q群、作业登记本等。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老师可以利用班会、早读等课程进行表彰。长期以往,学生会认为劳动是一项每天必须完成的事情,让劳动意识植根在自己的道德价值观里。
  总之,小学生养成劳动意识,《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个良好的媒介。在这样的媒介下,让孩子从课堂走向生活,在课堂中培养劳动意识,把爱劳动的意识转化为生活中实践的动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郑文樾选编.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张佩珍,冯天向,郑文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赵荣辉.劳动教育正当性之思.当代教育科学.2016.4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大数据时代,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然后在日常教学中主动利用大数据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教师可以用更加科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这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做了深入分析,首先阐述大数据的概念,然后介绍小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现状
【摘要】培养学生的爱心,进而将这种情感延伸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上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成长,有利于学生逐步实现从基础道德修养到崇高的理想信念的飞跃,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关键词】道德教育;培养;爱心  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学会爱、学会感激应该成为儿童最基本
【摘要】粤剧,汉族传统戏曲之一,以其优美动听的声腔旋律、惟妙惟肖的舞台形象、丰富多彩的人物造型、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受广大观众青睐。大量实践证明,以戏剧方式开展语言教学,能够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鲜活、生动,且更接近学生生活。本文笔者结合校情、学情,探讨如何将粤剧教育与英语教学融为一体,逐步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为开展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戏剧教学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七到九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对写作的要求是“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教学建议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开发利
【摘要】英语是世界的通用语言,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地。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情境教学讲求“情”和“境”的有效统一。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是学习语言的大环境,课堂上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话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课堂上触景生情、融情入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提高他们的语言综
【摘要】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的背景下,初中德育转疫情之“危”为德育之机,通过讲好疫情过程中的故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来培养其家国情怀、责任担当,通过疫情故事熏陶初中学生的品格修养,促进和谐社会校园的建设,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构建。  【关键词】疫情故事;初中德育;学生熏陶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走向常态化,疫情战役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全国中小学校重启了复学返校的步伐。回顾这次疫情防控,不仅对社会产生了
【摘要】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更应该弘扬高尚师德精神,要有大爱之心,高尚师德,关键是教师从内心深处对学生的仁爱。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受到爱在教书育人中的无穷魅力。对于心理发展处于不成熟的小学生,特别需要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班里的特殊学生,更需要在他们最无助的时候给予关怀和倾注爱。因此,教师就要用爱为这些特殊学生撑起一片美好的蓝天,使他们也像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高尚师德;
【摘要】“积极教育”班会是抓住教育契机,走进学生内心和满足内心的需求,以尊重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约定来实现自我管理,从而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进而创建一个相互尊重和支持的班集体。  【关键词】积极教育;班会;尊重;自我管理  班会是班主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和重要阵地,是每个班级必不可少的交流课程。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善于利用班会这个主阵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显著。本文主要从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实施的具体方法两个方面对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的教学作了简要探究,让更多的学生能借助生活化的实验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  一、化学实验生活化的必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不仅是中学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初中班级德育管理是初中学校管理系统的首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初中班级德育管理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从农村初中班级德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入手,提出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德育策略。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级德育;问题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过程的黄金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品质修炼、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加强农村初中班级德育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