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让小学数学课堂贯彻“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原则,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实现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的高效性,本文从小学低段学生特点出发,阐述了小学数学“导”、“学”、“练”、“用”四个阶段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课堂;导学练用
一、一部曲:导
“导”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入到教学主题当中,发挥课堂吸引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导入:
第一,情境导入。就是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看图画等方式,展现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去探索问题,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导入要具备煽动性和趣味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二,活动导入。低年级段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是一个缺点,但是只要得到合理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猜谜语、做实验等方式导入教学,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心情愉悦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要根据数学的不同内容,来设计导入活动,活动要切合教学目标,不能导致喧宾夺主的问题。
第三,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是选取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已经学过的内容,利用学生对旧知识的熟悉来引导新知识的学习。这个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答或者独立作业。其次,就要在复习之后向导入过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新知的个性化学习。
第四,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就是直奔教学主题,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讲究效益和效率,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课前的导入是引子,导入时不能夸夸奇谈占用大量时间,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上课时教师力求要做到简单,高效,提出的教学目标应准确,易于理解。
二、二部曲:学
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
第一,自学。包括课前自学、课中自学。课前自学就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实现自学的过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中,课前自学应有具体的内容、具体方法,并且一定要有反馈。具体内容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具体方法解决怎样干的问题,反馈是对孩子们预习情况的一个评价。课中自学是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一步步地研究发现,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概念的参悟的过程。课中自学还表现在学习知识后,对书本知识的一个补充,勾画、标记。意在教會学生读图释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知识,逐步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思维。低段自学重在自学方法的指导,对低年级学生可指导其看插图时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学会看图中物体的动态等。由于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和理解能力有限,课中自学应选择浅显易懂的知识点进行。
第二,导学。导学是以教师为主,针对课程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掌握知识点,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形成教学对策,提高教学灵活性。
第三,互学。互学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来研究教师布置的任务,来探讨数学的问题。互学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目标要明确,二是分组药合理。在互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清晰表达、积极思考的习惯,在一年级多以同桌互学为起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三、三部曲:练
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活动练习。即通过教学活动来练习所学的知识,完成巩固与强化。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例如,开火车、找朋友等。该过程以口答为主,重在于塑造氛围,激发兴趣,强化练习积极性。第二,习题练习。通过设置难易适中、梯度适当的典型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方法进行强化,检测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习题的选择要难易适中、梯度适当,并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四、四部曲:用
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知识运用。就是让学生应用在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服务于生活,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第二,思维拓展。就是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把握好“导”、“学”、“练”、“用”的四个步骤,才能更好地实现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具备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的思维与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 武银平.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5):41.
[2] 李文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20(09):174.
[3] 俞丽春.如何把握低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度”[J].新教师,2020(04):32-33.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课堂;导学练用
一、一部曲:导
“导”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进入到教学主题当中,发挥课堂吸引作用。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进行导入:
第一,情境导入。就是通过讲故事、看视频、看图画等方式,展现更加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数学情境中去探索问题,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导入要具备煽动性和趣味性,能够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和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第二,活动导入。低年级段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这是一个缺点,但是只要得到合理利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我们可以通过游戏、猜谜语、做实验等方式导入教学,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心情愉悦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领悟数学知识的乐趣。教师要根据数学的不同内容,来设计导入活动,活动要切合教学目标,不能导致喧宾夺主的问题。
第三,复习导入。复习导入是选取与本节知识相关的已经学过的内容,利用学生对旧知识的熟悉来引导新知识的学习。这个方法主要有两个步骤,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通过提问的方式,向学生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口答或者独立作业。其次,就要在复习之后向导入过度,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当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关联程度越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已有的认知经验的激活程度越高,越容易实现对新知的个性化学习。
第四,直接导入。直接导入就是直奔教学主题,这种导入新课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直接明了,简单高效,节约大量课堂时间。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是讲究效益和效率,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课前的导入是引子,导入时不能夸夸奇谈占用大量时间,重点是导入后的教学,所以上课时教师力求要做到简单,高效,提出的教学目标应准确,易于理解。
二、二部曲:学
学习知识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下几种方式:
第一,自学。包括课前自学、课中自学。课前自学就是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来完成实现自学的过程。在小学低段数学课中,课前自学应有具体的内容、具体方法,并且一定要有反馈。具体内容解决干什么的问题,具体方法解决怎样干的问题,反馈是对孩子们预习情况的一个评价。课中自学是经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一步步地研究发现,来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掌握,对数学概念的参悟的过程。课中自学还表现在学习知识后,对书本知识的一个补充,勾画、标记。意在教會学生读图释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知识,逐步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培养学生简单的数学思维。低段自学重在自学方法的指导,对低年级学生可指导其看插图时从上到下,从左往右看,学会看图中物体的动态等。由于低年级的孩子识字量和理解能力有限,课中自学应选择浅显易懂的知识点进行。
第二,导学。导学是以教师为主,针对课程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掌握知识点,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形成教学对策,提高教学灵活性。
第三,互学。互学就是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来研究教师布置的任务,来探讨数学的问题。互学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目标要明确,二是分组药合理。在互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认真倾听、清晰表达、积极思考的习惯,在一年级多以同桌互学为起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三、三部曲:练
练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活动练习。即通过教学活动来练习所学的知识,完成巩固与强化。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例如,开火车、找朋友等。该过程以口答为主,重在于塑造氛围,激发兴趣,强化练习积极性。第二,习题练习。通过设置难易适中、梯度适当的典型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方法进行强化,检测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习题的选择要难易适中、梯度适当,并且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四、四部曲:用
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知识运用。就是让学生应用在教学中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处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知识服务于生活,以提高知识的实用性。第二,思维拓展。就是在应用知识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数学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把握好“导”、“学”、“练”、“用”的四个步骤,才能更好地实现低年级段的数学教学,让学生具备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的思维与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生活。
参考文献
[1] 武银平.小学低年级数学趣味性教学的策略探析[J].才智,2020(15):41.
[2] 李文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探究[J].甘肃教育,2020(09):174.
[3] 俞丽春.如何把握低年级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度”[J].新教师,2020(0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