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针对初中的听障生犯错误之后特别爱抵赖,班主任在调查问题时难与犯错学生做成功沟通的现象,描述了“手机失窃”事件中初中部的班主任如何与犯错学生做有效沟通的成功案例。继而结合此案例总结了在调查问题时班主任与初中听障生作有效沟通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调查问题;初中听障生;有效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77-1
笔者就班里“手机失窃”事件调查的成功沟通案例来谈关于初中部班主任在调查“问题事件”时的师生沟通策略。
前不久,班里的小辉中午回宿舍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米”手机不见了。先在宿舍其他同学的床上找了遍,还是不见手机就急哭了,开始求助生活老师。
如何让“手机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如何让锐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班主任又如何跟锐锐同学做好有效而成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都成了班主任的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去跟小辉和锐锐同学做有效的沟通,使得“手机事件”水落石出。
首先,冷静自己和锐锐,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班主任对此事有了大致了解后,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班会课。在班会课的最后开始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和假设,为了与锐锐的单独沟通工作做好铺垫。
再做了三种情况的假设:
假设一:锐锐同学如果是开玩笑把小辉的手机藏起来,当小辉发现手机不见,非常着急之时,锐锐同学没有主动把手机拿出来。这说明锐锐没有与小辉开玩笑。
假设二:如果手机是小辉同学自己放到锐锐衣柜里的,且小辉自己一时忘了自己的行为,说锐锐偷了手机就是一场误会。
假设三:如果手机是锐锐放在自己衣柜里的,并用钥匙锁好了自己的衣柜,小辉又不知情,那锐锐的行为就已属于“盗窃行为”。
接着,开始调查当事人,进一步梳理事件及问题所在。
在调查当事人时,班主任采用了两种手段。先分别让两个同学自述当天自己做了什么事,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班主任在小辉和锐锐同学自述的基础上把事情整理成书面语言,再让小辉和锐锐同学进行确认是否与他们的自述情况相符。在他俩自述的基础上班主任采取了场景再现法与两位学生做沟通。让他俩在宿舍边表演边叙述事情的全过程。
场景再现时,先让小辉边表演边自述,再让锐锐边表演边自述。最后让两人一起对质。班主任当着两同学的面点出事件的“破绽”之处——排除了小辉同学把手机放入锐锐的衣柜里的可能性。锐锐说自己没有拿小辉手机放入自己衣柜的背包里,那晚上开衣柜排查手机的时候就不应出在锐锐衣柜的背包里。锐锐的陈述明显有违人们的认知逻辑。事件被捅破之后,锐锐哑口无言。
时隔一节课,锐锐坐不住了,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主动承认了自己偷了小辉的手机,把它藏在了背包里,想周五悄悄带回家。
“手机失窃”事件调查中成功沟通带来的几点启示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当问题来了的时候班主任要先冷静自己,千万不可带着怒气去调查问题。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分析出问题所在,拿出调查问题的沟通方案。不防先从外围去调查一下旁观者对事情的知晓情况。认真分析事件的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有效沟通的有力保障
新型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处于青春期的听障生对师生关系更为敏感。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班主任都要对“事”去处理问题,不要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在调查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不防暂且相信学生所说的一切,并对问题孩子所作所为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班主任越不信任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的防范心理就越强烈。班主任没法走近听障生,就无从走进他们的心里面,师生间的沟通就没法进行,事件的调查工作就没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是厘清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事聋教育的老师都知道,听障学生的语言贫乏,尽管读到初中语序还是颠三倒四,常常是词不达意,这些都给师生的沟通带来极大的障碍和难度。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再加聋生的心理上主观因素,班主任想成功与学生沟通,让事情的调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事情的调查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有效而易于成功的沟通方式,沟通时先让他用手语说一说,说到关键处再让他动笔写一写,必要的时候老师写出来,让他去确认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老师曲解听障生的手语表达语言的真正的含意,同时也体现了对听障生充分的尊重之情。
四、场景再现法是调查事件中与听障学生的成功沟通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场景再现法是聋校老师与学生沟通中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班主任在调查问题时,单单凭问答式的沟通,很难取得有效的沟通。也就必然会出现每调查一次,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事件过程版本,就会导致事件调查到最后,班主任都给学生弄糊涂,搞不清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让学生再次来到事发地,通过学生表演加复述,让情景再现有利于事情真实情况的调查。
关键词:调查问题;初中听障生;有效沟通;策略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77-1
笔者就班里“手机失窃”事件调查的成功沟通案例来谈关于初中部班主任在调查“问题事件”时的师生沟通策略。
前不久,班里的小辉中午回宿舍发现自己心爱的“小米”手机不见了。先在宿舍其他同学的床上找了遍,还是不见手机就急哭了,开始求助生活老师。
如何让“手机事情”真相大白于天下?如何让锐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错误?班主任又如何跟锐锐同学做好有效而成功的沟通工作?这些问题都成了班主任的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班主任如何去跟小辉和锐锐同学做有效的沟通,使得“手机事件”水落石出。
首先,冷静自己和锐锐,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班主任对此事有了大致了解后,给全班同学上了一堂班会课。在班会课的最后开始联系实际展开讨论和假设,为了与锐锐的单独沟通工作做好铺垫。
再做了三种情况的假设:
假设一:锐锐同学如果是开玩笑把小辉的手机藏起来,当小辉发现手机不见,非常着急之时,锐锐同学没有主动把手机拿出来。这说明锐锐没有与小辉开玩笑。
假设二:如果手机是小辉同学自己放到锐锐衣柜里的,且小辉自己一时忘了自己的行为,说锐锐偷了手机就是一场误会。
假设三:如果手机是锐锐放在自己衣柜里的,并用钥匙锁好了自己的衣柜,小辉又不知情,那锐锐的行为就已属于“盗窃行为”。
接着,开始调查当事人,进一步梳理事件及问题所在。
在调查当事人时,班主任采用了两种手段。先分别让两个同学自述当天自己做了什么事,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班主任在小辉和锐锐同学自述的基础上把事情整理成书面语言,再让小辉和锐锐同学进行确认是否与他们的自述情况相符。在他俩自述的基础上班主任采取了场景再现法与两位学生做沟通。让他俩在宿舍边表演边叙述事情的全过程。
场景再现时,先让小辉边表演边自述,再让锐锐边表演边自述。最后让两人一起对质。班主任当着两同学的面点出事件的“破绽”之处——排除了小辉同学把手机放入锐锐的衣柜里的可能性。锐锐说自己没有拿小辉手机放入自己衣柜的背包里,那晚上开衣柜排查手机的时候就不应出在锐锐衣柜的背包里。锐锐的陈述明显有违人们的认知逻辑。事件被捅破之后,锐锐哑口无言。
时隔一节课,锐锐坐不住了,跑到办公室找班主任,主动承认了自己偷了小辉的手机,把它藏在了背包里,想周五悄悄带回家。
“手机失窃”事件调查中成功沟通带来的几点启示如下:
一、做好充分的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
当问题来了的时候班主任要先冷静自己,千万不可带着怒气去调查问题。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分析出问题所在,拿出调查问题的沟通方案。不防先从外围去调查一下旁观者对事情的知晓情况。认真分析事件的问题所在,为解决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有效沟通的有力保障
新型健康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的,处于青春期的听障生对师生关系更为敏感。不管发生了什么事,班主任都要对“事”去处理问题,不要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在调查问题的过程中,班主任不防暂且相信学生所说的一切,并对问题孩子所作所为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宽容。班主任越不信任学生,学生对班主任的防范心理就越强烈。班主任没法走近听障生,就无从走进他们的心里面,师生间的沟通就没法进行,事件的调查工作就没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三、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沟通方式是厘清问题的有效途径
从事聋教育的老师都知道,听障学生的语言贫乏,尽管读到初中语序还是颠三倒四,常常是词不达意,这些都给师生的沟通带来极大的障碍和难度。在调查事件的过程中,再加聋生的心理上主观因素,班主任想成功与学生沟通,让事情的调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让事情的调查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有效而易于成功的沟通方式,沟通时先让他用手语说一说,说到关键处再让他动笔写一写,必要的时候老师写出来,让他去确认是不是想表达这个意思。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老师曲解听障生的手语表达语言的真正的含意,同时也体现了对听障生充分的尊重之情。
四、场景再现法是调查事件中与听障学生的成功沟通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场景再现法是聋校老师与学生沟通中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班主任在调查问题时,单单凭问答式的沟通,很难取得有效的沟通。也就必然会出现每调查一次,就会出现新的问题事件过程版本,就会导致事件调查到最后,班主任都给学生弄糊涂,搞不清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要让学生再次来到事发地,通过学生表演加复述,让情景再现有利于事情真实情况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