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综合人才。但是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贴近岗位需要的技能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结合中职教育的现状,分析了构建以就业作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策略。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教育;教学体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93-01
引言:中职教育为了满足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与市场同步的教学机制,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因此中职院校要与市场相对接,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设置以及招生的人数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等方面对中职教育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就业。
一、我国的中职教育教学现状
(一)生源较为紧缺
我国的中职院校为了抢夺生源,纷纷降低录取的标准,学生逐渐掌握了择校的自主权,加之,我国传统的重视高校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加速了中职教育生源的紧张状况。一些中职院校不得不依靠发放招生补贴促进生源增加,这也导致了学校对于管理的投入。目前,虽然各地针对中职院校实行了许多开放的政策,但是,中职院校的招生依旧不容乐观。
(二)教育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中职院校由于生源的紧张,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陈旧,与市场严重的脱节。加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部分院校由于资金的不足,缺乏优秀的教师,无法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训所用的设备多是过时的,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真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
(三)就业困难
目前我国许多的中职院校,由于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市场严重的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造成就业的困难。中职生由于缺乏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及时能够就业,也难以适应职业的技术需要。
二、构建以就业作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策略
(一)合理调节专业的设置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它的专业也应依据职业的需要进行设置。但是我国目前的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为混乱,应建立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明确各个专业的定向,依据职业原则合理梳理专业目录,对于名称可以进行调整的专业应依据职业命名,即使专业的名称较难进行调整,也要对其职业的定向予以明确。我国目前专业设置最大的困难在于根据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专业的设置。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就要掌握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其它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设置状况。因此,要促进专业设置信息平台的建立,以方便中职院校根据它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学生根据它进行专业的选择,以促进面向市场的专业调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衔接,促进以就业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
(二)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时,要以市场就业为基点,学校传授的知识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同时,中职院校要结合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来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促使教学的内容和职业的需要相协调。
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来合理调整、删改教学的内容。例如,在进行机电技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教学时,可以对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予以删除,适当增添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并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于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进行讲解。另外,要重新整合教学的内容,减少相关课程的门数与抽象的理论知识,突出专业能力与技术的训练。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专业、能力等进行因材施教,以保障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灵活教学,改变传统的口授、黑板的模式,多采取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促进其学会与人的交往,逐渐形成合作的精神,同时注重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进一步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其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
(三)结合市场需要,重组课程的体系
首先,构建多元普通文化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普通文化课应当具有多元性,不仅要满足学生人格的继续成长与完善、相关专业的学习需要,而且要满足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需要。中职教育开设的普通文化课应该突出实用性、生活性与职业性,结合市场的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侧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其为专业课程提供服务。另外,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敢于将有用的内容但不受传统观念重视的内容融进课程中,并以具有实用性的话语进行阐述。
另外,依据职业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的体系。从课程的设置着手,打破学科的局限性和知识相关性的传统课程设置习惯,应依据职业需要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促使课程体系和职业更好衔接起来,以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基本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课程,以体现教学模式的多元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要结合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不同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由此,为了保障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必须深入企业的内部,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实践,以了解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及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专业技术不断更新。中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的内容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否则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院校除了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外,还要定期举办相关的专家讲座,并加强对于实践结果与讲座内容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及时将最新的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
另外,中职院校要尝试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院,校在向企业推荐毕业生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明确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事项,以便开展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加强针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工作的状况,并寻求其针对中职教育的意见,以促进院校的进一步改革。
结论:中职院校为了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以就业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充分结合市场的需要,合理调节专业的设置、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市场需要,重组课程的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即使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一定弊端,但是经过努力,一定能够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艳华.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框架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刘丽娜.以就业质量为导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3]樊红雷.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3年08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教育;教学体系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3-0193-01
引言:中职教育为了满足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与市场同步的教学机制,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因此中职院校要与市场相对接,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专业设置以及招生的人数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等方面对中职教育进行改革,以进一步促进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就业。
一、我国的中职教育教学现状
(一)生源较为紧缺
我国的中职院校为了抢夺生源,纷纷降低录取的标准,学生逐渐掌握了择校的自主权,加之,我国传统的重视高校教育,而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加速了中职教育生源的紧张状况。一些中职院校不得不依靠发放招生补贴促进生源增加,这也导致了学校对于管理的投入。目前,虽然各地针对中职院校实行了许多开放的政策,但是,中职院校的招生依旧不容乐观。
(二)教育模式存在一定问题
中职院校由于生源的紧张,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提高,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观念陈旧,与市场严重的脱节。加之,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进一步影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熟练掌握。部分院校由于资金的不足,缺乏优秀的教师,无法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训所用的设备多是过时的,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真正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
(三)就业困难
目前我国许多的中职院校,由于教学质量上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与市场严重的脱节,导致学生的专业素养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从而造成就业的困难。中职生由于缺乏市场所需的专业技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及时能够就业,也难以适应职业的技术需要。
二、构建以就业作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策略
(一)合理调节专业的设置
中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它的专业也应依据职业的需要进行设置。但是我国目前的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较为混乱,应建立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明确各个专业的定向,依据职业原则合理梳理专业目录,对于名称可以进行调整的专业应依据职业命名,即使专业的名称较难进行调整,也要对其职业的定向予以明确。我国目前专业设置最大的困难在于根据市场需要合理调整专业的设置。合理进行专业设置就要掌握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以及其它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设置状况。因此,要促进专业设置信息平台的建立,以方便中职院校根据它来进行专业的设置,学生根据它进行专业的选择,以促进面向市场的专业调整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市场需求的衔接,促进以就业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
(二)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时,要以市场就业为基点,学校传授的知识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就业。同时,中职院校要结合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来相应的调整教学计划,促使教学的内容和职业的需要相协调。
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时,要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市场对于人才的需要来合理调整、删改教学的内容。例如,在进行机电技术、计算机、电子技术等专业的教学时,可以对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予以删除,适当增添一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内容,并结合市场的需要对于教学内容有所侧重的进行讲解。另外,要重新整合教学的内容,减少相关课程的门数与抽象的理论知识,突出专业能力与技术的训练。同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专业、能力等进行因材施教,以保障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灵活教学,改变传统的口授、黑板的模式,多采取小组讨论、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促进其学会与人的交往,逐渐形成合作的精神,同时注重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进一步掌握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高其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等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
(三)结合市场需要,重组课程的体系
首先,构建多元普通文化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普通文化课应当具有多元性,不仅要满足学生人格的继续成长与完善、相关专业的学习需要,而且要满足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沟通需要。中职教育开设的普通文化课应该突出实用性、生活性与职业性,结合市场的需要进行内容的选择,侧重实践教学,关注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且使其为专业课程提供服务。另外,课程的设置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敢于将有用的内容但不受传统观念重视的内容融进课程中,并以具有实用性的话语进行阐述。
另外,依据职业需要来设置专业课程的体系。从课程的设置着手,打破学科的局限性和知识相关性的传统课程设置习惯,应依据职业需要来设置相关的课程,促使课程体系和职业更好衔接起来,以充分体现中职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基本知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课程,以体现教学模式的多元性。
(四)加强校企合作
中职院校要结合企业的需要培养适合的人才,因此,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不同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同,即使同一企业不同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差异。由此,为了保障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就业,必须深入企业的内部,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对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实践,以了解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及时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相应调整。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专业技术不断更新。中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的内容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进行更新,否则就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院校除了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外,还要定期举办相关的专家讲座,并加强对于实践结果与讲座内容的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及时将最新的专业知识讲授给学生。
另外,中职院校要尝试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一方面院,校在向企业推荐毕业生过程中,要充分了解社会对于中职院校学生的要求,明确企业对于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事项,以便开展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要加强针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了解其工作的状况,并寻求其针对中职教育的意见,以促进院校的进一步改革。
结论:中职院校为了达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以就业作为导向的教学体系,充分结合市场的需要,合理调节专业的设置、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结合市场需要,重组课程的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来促进学校的发展。即使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存在一定弊端,但是经过努力,一定能够促进其良好的发展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艳华.就业导向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框架思考[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刘丽娜.以就业质量为导向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3]樊红雷.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学策略[J].高考(综合版),2013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