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学英语虽然同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许多相同的教学要求,但老师们对中小学英语学科的理解不同,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产生极大的变化,家庭、学校对英语学习重视程度的不同,特别是中小学老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采用的方法、态度不同,中小学教师之间平时缺乏交流和沟通,使得中小学课堂教学行为出现了很大的差异,产生了断裂层。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如何使学生由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地延伸过渡、防止两极分化,是大面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在中小学英语的衔接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依托这一优势,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衔接的行动研究,对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如何开展衔接教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认真分析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差异,做好衔接准备
1.教材及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材版本层出不穷,它们在词汇、语法、话题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可能学习的是两种教材,这一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感觉。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进入初中,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小学英语教学着重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忽略读写技能的训练;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
3.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内容较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基本没有了,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向培养中学生“初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注重英语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转化。
4.心理和生理变化。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生理發展、认知和情感领域方面有质的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的感知能力、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过度焦虑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另外,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处事和学习方式,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学生只有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享受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他们的心理需求才会满足,他们的积极情感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才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去。如果学生在中学起始年度学习不顺,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把握教学的不同方面,开展衔接教学
1.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重点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这两个学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觉地相互交流,熟悉彼此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初中教师不再从字母、音标开始教学,而是经过整合两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新生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和紧迫感。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浪费。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一般采用“听说为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初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初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一方面,小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在六年级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节奏上逐步向初一起始阶段靠拢。在每节课上都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听写、布置适当的抄写作业,以加强学生书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帮助解决初一阶段学生写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要学习小学教师的长处,教学中适当引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增加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以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并耐心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他们树立信心,以期达到英语课堂的真正活跃。
3.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老一套上,不会独立地、主动地预习,教师不叮嘱他们就不学习不练习。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阶段就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拼单词的能力,有效地学会自觉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初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此外,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应予以保留。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曲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等。
三、正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形成衔接途径
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已具有初步的语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读不准,更不用说语感或交流了,这种巨大的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2.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教师要面向全体,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个性的差异。应该拿每个学生的现在与过去相比,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才能,如:有的思考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强;有的语言发音欠佳,但善于思考。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如把动手表演的机会让给前者,把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后者,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学生就会在一次次被肯定中感受到:只要参与,就会成功,从而树立信心,乐于学习。
3.不同学段的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和本校教研组的教学风格已经形成,他们很难摒弃一贯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虽然会觉得他人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还是会回到自己熟悉的、已有的模式,如他们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技巧的培养等方面很难达成共识,还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
如何克服英语教学中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英语衔接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学的中小学教师的使命。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思考,就一定能寻找到一条更科学有效的衔接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一、认真分析中小学英语的教学差异,做好衔接准备
1.教材及内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教材版本层出不穷,它们在词汇、语法、话题等方面重视程度不同,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很可能学习的是两种教材,这一因素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感觉。小学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以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2.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师大多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进入初中,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小学英语教学着重强调听说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学生语法知识的发现,忽略读写技能的训练;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强调课堂的习得,而忽视课后的巩固。
3.学习方式。小学英语内容较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基本没有了,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向培养中学生“初步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注重英语多元化能力的培养”转化。
4.心理和生理变化。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在生理發展、认知和情感领域方面有质的不同。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的感知能力、模仿力和记忆力强,形象思维好。与中学生相比,小学生心理障碍小,不怕羞,不怕出错,敢于开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害羞感加强,甚至还出现了焦虑心理,过度焦虑成为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障碍。另外,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有自己独立的处事和学习方式,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学生只有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享受到了学习英语的成功感,他们的心理需求才会满足,他们的积极情感才会充分发挥出来,才会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去。如果学生在中学起始年度学习不顺,极有可能影响他们终身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把握教学的不同方面,开展衔接教学
1.教学内容的衔接。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重点在小学高段(五、六年级)和初中一年级。这两个学段的中小学英语教师自觉地相互交流,熟悉彼此教材和课程标准,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初中教师不再从字母、音标开始教学,而是经过整合两个阶段的内容,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新生从第一节英语课开始,就有一种学习的新鲜感和紧迫感。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也避免了造成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浪费。
2.教学方法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学以口语教学为主,一般采用“听说为主,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初中的教学任务和要求有所不同,初中要求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能力。一方面,小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在六年级教学阶段,在课堂教学节奏上逐步向初一起始阶段靠拢。在每节课上都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听写、布置适当的抄写作业,以加强学生书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帮助解决初一阶段学生写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要学习小学教师的长处,教学中适当引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直观形象教学手段,创设真实情景,增加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以保留小学英语课的活跃气氛,使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英语的兴趣得以保持,并耐心地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帮他们树立信心,以期达到英语课堂的真正活跃。
3.学习方法的衔接。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往往还停留在小学的老一套上,不会独立地、主动地预习,教师不叮嘱他们就不学习不练习。针对这种情况,小学阶段就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重点,使他们能够利用所学的音标、拼读规则,初步养成自拼单词的能力,有效地学会自觉预习、复习,独立作业,形成良好的听、说、读、写习惯。初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此外,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应予以保留。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曲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等。
三、正视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形成衔接途径
在实际操作中,要做好中小学英语的衔接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学了几年英语后,已具有初步的语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而有的学生则可能连26个英文字母都写不全、读不准,更不用说语感或交流了,这种巨大的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2.科学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教师要面向全体,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评价每一个学生,因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着个性的差异。应该拿每个学生的现在与过去相比,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才能,如:有的思考力欠佳,但动手能力强;有的语言发音欠佳,但善于思考。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如把动手表演的机会让给前者,把思考性的问题留给后者,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学生就会在一次次被肯定中感受到:只要参与,就会成功,从而树立信心,乐于学习。
3.不同学段的教师多年的教学习惯和本校教研组的教学风格已经形成,他们很难摒弃一贯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虽然会觉得他人的教学方法更加有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他们还是会回到自己熟悉的、已有的模式,如他们在词汇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技巧的培养等方面很难达成共识,还存在各自为政的局面。
如何克服英语教学中时间和精力的巨大浪费、搞好小学与初中的英语衔接教学,是每一位一线教学的中小学教师的使命。相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勇于思考,就一定能寻找到一条更科学有效的衔接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