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因素分析及克服对策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li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了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因素,研究了具体的对策,为总体提高学生们的语用能力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英语新闻;听力理解;影响因素;克服对策
  
  英语听力课,尤其是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是各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英语新闻播报的种类很多,题材广泛,有时事要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娱乐新闻等各类新闻。对这些新闻播报的听力理解,学生们普遍感到困难,更谈不上听后分析、归纳和总结,进而筛选出重要的信息了。本文就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1、影响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
  
  1.1新闻播报听力理解与词汇量
  英语新闻播报的内容涉及面广,词汇量大,而学生对某些领域的知识欠缺,词汇量有限,对一些人名地名不熟悉,对一些专业技术术语概念不清,就会给听力理解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比如在听Sports News时,不理解first place, semi-final, score, tie, shoot-out等专业用语是什么意思,说不出来各类体育运动项目的英语名称,再加上有些运动员的名字(尤其是那些来自非英语国家的运动员)和参赛队的队名对听力又形成了干扰,使学生在听英语体育新闻播报时就仿佛置身于迷雾之中。每前进一段,只能看见身边的一小片情景,模糊不清,刚才听过的已经忘记,下面可能要听什么更不知道。实践证明,词汇量是影响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应通过广泛阅读去熟悉各国的地理、历史及政治情况,更多地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词汇量。在听力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熟悉一下有关的专业词汇,对一些人名、罕见地名、重点难字以及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作一介绍。例如在听 Space News前,先给学生解释一下space shuttle ,spaceship, spacecraft, astronauts等词的意思;在听Economic News时,先让学生弄清楚什么叫banking group, balanced trade,inflation, monetarism等等,这样做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对新闻播报的听力理解。
  1.2新闻播报听力理解与快速接收信息能力
  英语新闻播报里包括许多人名、地名、日期和数字,而这些有时就是我们听英语新闻播报后应接收到的主要信息。对于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来讲,毫无丢失地、完全准确地去接受和理解这些信息是相当困难的,这需要相当长时期的训练、适应和探索。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注意了语言结构、语法知识和理解技巧,而忽视了交际能力、快速反应能力、语言技能和各种微技能的训练,以至于学生对国外的地名、人名、数字的反应显得非常迟钝。学生听不懂就显得焦躁不安,惊慌失措,越听不懂,就越灰心丧气,从而导致听懂率和接受率偏低的现象。
  1.3新闻播报听力理解与识别技能
  听力理解与许多技能有关,但最主要的是识别技(recognition skill)。所谓识别技能,即能够辨出所听词的音、形、义。是单元音,还是清、浊辅音,是升调还是降调,在句中的词性以及其功能如何。识别单词在这里不仅涉及到与我们母语完全不同的语音系统和结构,同时也与整个语言系统有关。除了发音,还必须弄清与之相联系的语法、语义和语境。对于母语是英语的人,他在有噪音的情况下也能辨别出发音含糊不清的语句来,因为他了解说话者的语音、语调、速度、发音特征、方言、停顿、连续、说话方式和风俗习惯,因而能轻而易举地捕捉到所要接受的正确语音信号。听话者有一种内在的生成系统,即合成分析(analysis by synthesis)。但对于母语是汉语的中国人,这种对英语的合成分析能力要弱得多,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英语语言综合的感受能力差,视听的机会少而造成的。有许多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首先听到的是一连串的语音或好多孤立的音节的集合体,注意力集中于语言形式(声音)的区分活动上,而忽略了该发音所要表达的思想或语言的整体,这样就抓了芝麻,丢了西瓜,听时无所适从,顾此失彼。
  1.4新闻播报听力理解与连贯记忆能力
  “标准英语”新闻广播的语速快,信息量大,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听音时虽能在紧张思维和反应中听懂其中的句子,但往往听了后面却忘了前面,结果是听完整篇材料之后,记住的东西不多,尤其是人名、地名、日期、数字等细节信息更难连贯记忆。学生比较普遍地缺乏连贯记忆能力的主要原因是在听音过程中没有正确地边听边记,没有学会在听音中注意识别哪些是关键的词、词组和句子,哪些是听音内容的重点,去听懂并记住他们。至于那些比较长、不易记的语篇,应该把其中的关键词,如人名、地名、时间、地点、数字等记录下来,以帮助听后回忆和思考。做笔记时,为了节省时间还可使用一些符号。使用什么样的符号,可因人而异,去使用一些常用的缩写符号或代号。有些较长的英语单词可以只取其开头几个字母的办法,以减少书写时间。如October 可写成Oct; Liberation可写成Lib-;用“▲”、“↑”表示对事物肯定的态度;用“▼”、“↓”表示否定的态度;用“=>”表示“在…之后”或“持续到…时候”;用“⌒”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1.5新闻播报听力理解与新闻播报文体特点
  在新闻播报听力理解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不熟悉新闻播报文体特点,这也是影响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之一。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告诉他们英语新闻播报是新闻的一个分支,在文体上除了遵循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独特之处,比如: 措辞简短有力,趋于口语化;句子结构删繁就简,以简单的陈述句为主;导语写作注重要点,含而不露;灵活处理数据,化整为零;了解引语及消息出处便于听懂等等。
  
  2、克服对策
  
  详细地分析了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因素之后,就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
  2.1加强泛听,加速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
  通过泛听、大量输入和接触各种语言现象,可使学生在语言的海洋里通过循环往复的识别已知和未知的信息,让所学的语言现象在高频率反复运用中得以巩固,加深印象,培养语感,达到记忆。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泛听会创造一种真实生动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具体而实际的,需要运用语言知识及技能达到交际目的的环境中,从而避免课堂上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那种单一呆板的练习情景。当然,泛听必须有一定的量的保证,量的保证才能促进听力理解上质的提高。
   我们强调经常地和广泛地接触语言,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条件,但如果仅仅停留在多听、泛听这一步上还是不够的。有声语言必须要通过接收者的听觉系统输入大脑进行分析、判断这一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转换成有效信息,即俗话所说的“听懂”、“理解”或“吸收”。加速上述这一语言信息的转换过程就能提高听的效率,而促进这一过程发展的关键在于经常性的和有效的听、练活动。
  2.2加强听力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和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方面的训练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新闻播报听力理解而言,主要是指听的技能。在开始一项新的技巧训练时,我们要结合实践作充分的讲解,让学生在理性和感性上都有较深刻的体会,并在他们的听力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技能,比如在开始训练学生的释义(paraphrasing)这项技能前,先告诉学生释义即简化语句使之易懂的过程,然后在听材料时,要求学生不是机械地接受所听到的一切,而是要在脑海中不断地进行释义,把复杂的句子结构变成简单的结构,问句变成陈述句,被动句变成主动句等等,力争将材料中原有的语句用简明的形式复述清楚。学生经此过程,对释义复述技巧的含义就会感到豁然开朗。倘若让学生把材料中原有的语句和自己的复述加以对比,可加深印象,提高听力和表达能力。
  2.3 培养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总体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在英语新闻播报的听力教学中,学生往往停留在听懂的水平上,对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可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听说相互结合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如听完一则新闻播报后,让学生使用关键记号复述大意、排列提纲,或用一个名词性结构写出新闻提要。也可用听读配合、听写并行、听译并举等有效手段,促使学生去捕捉语言信息,使各种形式的训练循环往复、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得益彰,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总体提高学生的语用水平。
  总之,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并非单纯的“听力”课,影响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英语新闻播报听力理解的因素也很多。因此,教与学双方都要找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去实施。另外,对于听英语新闻播报,学生们还要多实践,并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这样不断地练习,才能有所巩固和提高,才能从量变转化为质变,最终达到将练习中的反复性转变为日常听新闻播报时迅速反应的自动性。
  
  [参考文献]
  [1]黎昌抱:文化差异与英语听力理解,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2]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记英国的一项调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
  [3]陆树明:军队院校英语教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 ,环境教育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通过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及环境教育现状的分析 ,指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并对高校开展环境教育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    引言    生存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实现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摘 要:围绕将《形势与政策》课打造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对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发挥团队优势,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大胆改革,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加强精品课程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的建设与更新;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做好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要积极开展与省内高校同仁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关键词:团队优势;形势与政策课;精品课程    在以往课
期刊
摘 要:在新农村建设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下,如何把握农村教育和农村建设现状,对于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农村改革以及农村教育改革的方向至关重要。本论文以郭杨村为切入口,探讨了中国农民及其子弟接受教育的目的,同时探讨了农民对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取向的变化,并探讨了变化的外层和内在原因,最后探讨了“谁才是乡村建设主力军”的问题,力图为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以及新农村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郭杨村; 透视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大学校园治安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亟待提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有效预防案件、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已成为一个必须加以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社会的不断进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的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
期刊
摘 要: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培养。这与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认真研究新课程,领悟其内涵,就能更好的把握快乐教育的尺度,使我们体育课的教学与学习更加完美,人性化。    关键词:体育新课程标准;运动技能;运动乐趣;快乐体育  从1956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算起,至今我国已经制
期刊
摘 要:作为现代组织的基本领导方式,学习型组织领导是建立领导集体的共同愿景,增强组织团结,更新领导集体的一种组织文化观念。建立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加强领导集体的共同学习;增强与组织成员的交流才能使领导绩效最大化。  关键词:领导;学习型组织;领导绩效    领导不是某个人或某个集体,而应是一个过程,是一种活动。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不同于领导者,领导者是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电动机出现故障的原因,介绍了一种以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新型电动机保护装置,并说明了硬件电路的设计和软件的构思。  关键词:电动机;单片机;保护装置;故障    1.开发电动机监测保护系统的意义    电动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电动机的故障、损坏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巨大,关键的问题是电动机保护技术尚有不尽人意之处,误动、拒动的情况时有发生,常影响电动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信息形成和认知结构的过程。接受信息主要通过视(有像信息)、听(有声信息)、做(手脑运动信息)三条通道来完成的,而且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灵活运用信息通道密切相关。新课改也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实现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积极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和谐、开放、民主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期刊
摘 要: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其代表作品《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美轮美奂的语言充分体现了我国古典戏曲诗情画意、细腻委婉、凝练简洁、雅俗错落、精雕细琢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长亭送别;语言;曲词    元代著名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是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清代著名作家、学者姚鼐在《复鲁致非书》中这样形象地称道它的语言艺术:“如初生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
期刊
摘 要:用人机制创新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前提条件。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源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用人机制创新的脱节。目前高校用人制度普遍存在领导岗位资源化、服务岗位就业化和教学科研岗位大众化现象,终身任职废而不除。有必要确立并实行针对性、时效性与责任性统一的用人原则,实现用人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高等院校;用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用人机制的创
期刊